资源简介 第 11 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掌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学习重难点重点: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儒学发展历程;程朱理学;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文学艺术的演变趋势;宋朝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程朱理学;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宋朝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结构 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作物种植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边疆农业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 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矿冶业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 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场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货币 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外贸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4.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唐中叶以来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北宋灭亡 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影响 经济上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交通上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文化上 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1.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 原因 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表现 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2.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主题三 儒学的复兴1.儒学复兴的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2.儒学复兴的概况(1)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2)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3)内容宇宙观 认为“理”即是“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 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价值观 “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3.影响(1)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2)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深化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儒学哲学化 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儒学佛道化 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儒学世俗化 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影响进步性 程朱理学在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程朱理学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凝聚了华夏儿女团结御侮、革旧立新的雄心,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局限性 程朱理学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程朱理学的一些思想主张也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妇女思想、行为的束缚更为严重主题四 宋元时期的文艺、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1.文学艺术宋词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为突出元曲 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话本 说书的底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书画 书法名家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山水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2.科技宋朝 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出现爆炸型火器、管形射击火器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元朝 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3.少数民族文字辽 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金 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元 《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八思巴字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达标检测1.井田制被看作上古的理想王道,复井田的呼声在宋代很高。北宋思想家张载认为,“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李覯也提出限制私人占有土地,“各有顷数,不得过制”。这些呼声( )A.反映出宋儒思想复古守旧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体现了士人的济世安民情怀 D.推动政府实行抑制兼并政策2.下图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这件国宝可以用来说明( )A.台湾精湛的手工技艺 B.博大兼容的大唐气象C.宋代特色瓷器的风采 D.明清贵族的日常生活3.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下列属于宋朝经济领域进步表现的是( )A.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B.稻麦复种制的普及C.纸币开始出现 D.青花瓷生产4.北宋初年,地方官员薛奎在管理兴州铁监时,曾“发调兵三百人采铁,而岁人不偿费。”之后薛奎上奏朝廷,改变做法:“听民自采,所输辄倍之。”因此,多地官府开始效仿这一做法,冶铁收入大增。材料反映了宋代( )A.政府调整了手工业经营结构 B.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C.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性的提升 D.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5.北宋汴京艺术品市场有时在凌晨出市,至晓即散,有“鬼市”之称,与开封城叫卖食品的早市相接。这一生活图景的出现表明北宋( )A.城市商业限制有所放松 B.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C.农业生产技术取得进步 D.商业契约得到普遍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