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实行。本课重点:关税的起源与演变;本课难点:古代赋税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知识梳理一、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征收田赋、人头税和徭役。2.隋唐时期(1)隋朝:征收租调役。(2)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780年,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3.宋朝:宋承唐制,征收两税;王安石推行募役法。4.元朝: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在税粮外又有“科差”。5.明清(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2)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①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②意义: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清朝①内容: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②意义: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二、关税制度时期 内容古代 (1)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2)存在国内关税和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近代 (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3)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现代 (1)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2)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3)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思维点拨 近代关税和传统关税相比的特点(1)货物在进出国境时一次性征收,在同一国境内不再重征。(2)国境关税一律以货币形式征收,而封建社会是以实物形式征收。三、个人所得税制度(1)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演变时间 表现1914年 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例,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1936年 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中国成立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3)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思维点拨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3)费用扣除额较宽。(4)计算简便。(5)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税方法。达标检测1.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 )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 B.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2.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3.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4.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B.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5.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A.调节工业生产 B.稳定金融秩序C.减少耕种面积 D.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