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8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进程和《临时约法》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双重影响基础知识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①背景:1901年初,清政府遭受重挫。②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③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了。(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或政党的建立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三民主义的提出和一系列武装起义发动①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②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4)预备立宪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①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出卖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引发保路运动。②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③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独立。(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知识链接】(3)建立文官考试制度①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②内容: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③意义: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 ②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5)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原因 袁世凯的威胁利诱,英国等列强的支持,孙中山的妥协退让。结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意义(3)达标检测1.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倒列强,除军阀2.1911年11月7日,上海《民立报》刊登“北京专电:北京已为大汉光复,清帝藏匿使馆”,11月29日又刊登“北京专电: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还配发短评《汉奸之末路》。这说明当时( )A.舆论为革命制造有利因素B.民主共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C.清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D.报刊报道的事件都未加以求证3.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C.保路运动分散了湖北兵力D.资产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相比,其不同点是( )A.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规定了人民享有一定权利C.提出建立责任内阁制D.体现了孟德斯鸠的思想5.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制定了最大限度强化议会权力的责任内阁制,其实际起草人宋教仁意在通过对大总统权力加以制约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革命党内部出现集权趋势。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B.与三民主义原则相悖C.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