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同步设计】七上科学 1.2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1)(课件19页ppt+探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同步设计】七上科学 1.2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1)(课件19页ppt+探究学案)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第2节 科学测量(1)
---长度的测量(第1课时)
探索自然的科学
第1章
“—”
科学寄语: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章句上》
新知导入
如图是浙江天目山的一棵“大树王”照片,这棵“大树王”的直径到底是多少?如何准确地测量它的周长?
探究新知
1.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测量
待测量
公认标准量
比较
测量
在科学上待测量的如长度、体积、温度、质量、重力、电流、电压等等,称为科学量。
测量某个科学量时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作单位。
探究新知
测量单位确定的发展过程:


国际计量大会
国际单位制
(简称SI)
测量标准
自然界中比较稳定
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
2.测量的意义:
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能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
科学阅读
国际单位制
探究新知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确定方法:
长度单位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经过的路程的长度定义为 。
1m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实践活动:
以熟悉的事物为对象,体验一下 1m 这个长度概念。
探究新知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米的符号是 m 。
2.长度的单位: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毫米= 微米;1微米= 纳米。
1米= 微米= 纳米
1000
1000
1000
10
100
1000
1000000
1000000000
3.长度的单位换算:
在测量如图各物体时,应该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
思考与讨论:
玻璃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毫米
厘米
千米
练一练:
(1)小明今年才14岁,可身高已达173____
(2)小明的爸爸今年40岁,身高也只有1.69 ____
(3)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度为0.4 ____
(4)我的拇指尖与小指尖的距离约为180 ____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cm
m
mm
km
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0.005
5
500
5000
① 50分米=________千米=____米=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
② 2×103毫米=_____分米=____米=______厘米
20
2
200
③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120米 = 120米×(1/1000)= 0.12厘米
B. 250米 = 250米×100厘米 = 25000厘米
C. 4000厘米 = 4000×(1/100)米 = 40米
D. 355微米 = 355×(1/1000)米 = 0.355米
C
4.长度的测量工具:
(1)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常用的刻度尺种类: 如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钢卷尺
皮卷尺
直尺
课堂总结
1.测量的定义:
2.测量的意义: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确定方法:
一、测量
2.长度的单位:
3.长度的单位换算:
4.长度的测量工具:
三、预学任务互评
随堂任务
1.如图1.2-1所示的是立定跳远的常见场景。你的立定跳远成绩是 ,
想一想,这个测量选用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2.写出下列单位换算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4米= = 毫米
625厘米= = 米
3.直接写出单位换算结果:
7.2微米= 纳米(nm) 2.1×103微米= 米
4.教科书P11“思考与讨论”所测量的物体应该选用的长度单位:
玻璃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
讨论与思考:为什么选用这样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测量
定义
意义
国际单位制
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
单位换算
基本单位
课后任务
1.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2.同步作业中的课后任务;
3.《长度的测量》(第2课时)同步作业中的预学任务;
4.整理任务,如学习中存在的疑点及对策;错题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第2节 科学测量(1)
---长度的测量(第1课时)
学习内容:测量的定义、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换算、物体长度的估算、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一、预学任务
1.测量是一个把 与 进行比较的过程,是对研究对象进行 描述。
2.测量某个科学量(如长度、体积、温度等)时用来进行比较的 叫作单位。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测量标准存在差异,如长度的测量,我国过去曾用“尺”,欧美国家用“英尺”,这样交流起来不方便。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制,叫做 。
3.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 、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 作为标准。如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这是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光在 中1/299792458 秒内所经过的 定义为1米(m)。
4.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米大的单位还有千米( ),比米小的单位厘米( )、毫米( )、微米(μm)和 (nm)等。
1 km= m,1 m=10 = cm= mm,1 mm=1000 ,1 m= nm
5.你的身高为 米,你平常走路走一步的距离为 米,你家一层楼的高度约为
米。你坐的课桌高度为 米。
6.人们常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 、 、 等,查阅相关资料,测量长度的工具还有哪些?列举几个。 。
二、随堂任务
1.如图1.2-1所示的是立定跳远的常见场景。你的立定跳远成绩是
,想一想,这个测量选用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2.写出下列单位换算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4米= = 毫米
625厘米= = 米
3.直接写出单位换算结果:
7.2微米= 纳米(nm) 2.1×103微米= 米
4.教科书P11“思考与讨论”所测量的物体应该选用的长度单位:
玻璃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
思考一下:为什么选用这样的长度单位?
三、课后任务
(一)基础性作业
1.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时,我们要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1米距离。以下最接近1米的是(  )
A.一块橡皮的长度 B.一只鞋子的长度 C.一张讲台桌的高度 D.一间教室的长度
2.小科的身高为1.6米,在建立健康档案时,以下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6米=1.6×1000=1600毫米 B.1.6米=1.6×1000毫米=1600毫米
C.1.6米=1.6米×1000=1600毫米 D.1.6米=1.6米×1000毫米=1600毫米
3.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300
(2)小明的身高为 172
(3)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2
(4)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7.5
5.身高160厘米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约3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拃,约2.8米(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厘米
(二)拓展性作业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 120米=120米/1000=0.12厘米 B. 25米=25米×100厘米=2500厘米
C. 4000厘米=4000×0.01米=40米 D. 355微米=355/1000米=0.355米
7.现有10米、2米、1厘米、1毫米、1微米六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
(1)壹元硬币的厚度最近近于 ,
(2)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 ,
(3)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 。
8.1999年9月23日,于1998年12月美国发射的火星气候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当时记录的是:
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大约 85km~100km;
探测器预定高度:140km~150km;
探测器实际高度:探测器距火星表面最近仅57km。
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飞船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航向。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整理任务(1.错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2.存在的疑点及对策......)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第2节 科学测量(1)
---长度的测量(第1课时)参考答案及解析
学习内容:测量的定义、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换算、物体长度的估算、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一、预学任务
1.测量是一个把 待测的量 与 公认的标准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是对研究对象进行 定量 描述。
2.测量某个科学量(如长度、体积、温度等)时用来进行比较的 标准量 叫作单位。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测量标准存在差异,如长度的测量,我国过去曾用“尺”,欧美国家用“英尺”,这样交流起来不方便。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制,叫做 国际单位制 。
3.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 较稳定的 、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 事物 作为标准。如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m) 。这是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 秒内所经过的 路程的长度 定义为1米(m)。
4.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米大的单位还有千米( km ),比米小的单位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μm)和纳米(nm)等。
1 km= 1000 m,1 m=10 dm = 100 cm= 1000 mm,1 mm=1000 m ,1 m= 1000 nm
5.你的身高为 填写实际情况 米,你平常走路走一步的距离为 填写实际情况 米,你家一层楼的高度约为 填写实际情况 米。你坐的课桌高度为 填写实际情况 米。
6.人们常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 卷尺 、 三角尺 、 直尺 等,查阅相关资料,测量长度的工具还有哪些?列举几个。 如软尺、游标卡尺、手机中的测量软件等合理均可。
二、随堂任务
1.如图1.2-1所示的是立定跳远的常见场景。你的立定跳远成绩是 填写实际成绩 ,想一想,这个测量选用的公认的标准量 是 1米 。
2.写出下列单位换算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4米= 2.4×1000毫米 = 2400 毫米
625厘米= 625×1/100 米 = 6.25 米
3.直接写出单位换算结果:
7.2微米= 7200 纳米(nm) 2.1×103微米= 0.0021 米
4.教科书P11“思考与讨论”所测量的物体应该选用的长度单位:
玻璃的厚度 毫米 ,课桌的高度 厘米 ,高速公路的长度 千米 ,
思考一下:为什么选用这样的长度单位? 记录方便、合理等(建议不能说准确、精确)
三、课后任务
(一)基础性作业
1.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时,我们要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1米距离。以下最接近1米的是(  )
A.一块橡皮的长度 B.一只鞋子的长度 C.一张讲台桌的高度 D.一间教室的长度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估算长度
2.小科的身高为1.6米,在建立健康档案时,以下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6米=1.6×1000=1600毫米 B.1.6米=1.6×1000毫米=1600毫米
C.1.6米=1.6米×1000=1600毫米 D.1.6米=1.6米×1000毫米=1600毫米
【答案】B
【解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时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3.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答案】D
【解析】正确认识单位的大小。
4.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300 千米 (2)小明的身高为 172 厘米
(3)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2 米 (4)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7.5 分米
【答案】见上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对事物进行估算。
5.身高160厘米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约3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拃,约2.8米(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厘米
【答案】A
【解析】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估测,提高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拓展性作业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 120米=120米/1000=0.12厘米 B. 25米=25米×100厘米=2500厘米
C. 4000厘米=4000×0.01米=40米 D. 355微米=355/1000米=0.355米
【答案】C
【解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时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7.现有10米、2米、1厘米、1毫米、1微米六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
(1)壹元硬币的厚度最近近于 1毫米 ,
(2)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 1厘米 ,
(3)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 2米 。
【答案】见上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对事物进行估算。
8.1999年9月23日,于1998年12月美国发射的火星气候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当时记录的是:
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大约 85km~100km;
探测器预定高度:140km~150km;
探测器实际高度:探测器距火星表面最近仅57km。
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飞船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航向。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正确使用“单位”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统一“单位”才能方便运算和研究!
【解析】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由于选用的单位不同,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也造成了探测器实际高度小于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体现了正确使用“单位”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四、整理任务(1.错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2.存在的疑点及对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