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第七课时《z、c、s》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声母“z、c、s”,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学生学会“z、c、s”与单韵母“a、e、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z、c、s”的发音方法和字形。
2. 正确拼读音节“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二)教学难点
1. 区分“z、c、s”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正确发音。
2. 掌握“z、c、s”的书写规范,尤其是“s”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游戏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拼音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三位新的朋友,它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二)学习声母“z”
1. 出示图片(小女孩在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幅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小女孩在写字)
2. 引入:“写字”的“字”发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声母“z”的发音。
3. 教师示范发音: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4. 学生模仿发音,教师个别指导和纠正。可以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受气流的变化,帮助正确发音。
5. 编儿歌帮助记忆:“像个 2 字 z z z”。
(三)学习声母“c”
1. 出示图片(一只刺猬),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一只刺猬)
2. 引导:刺猬的“刺”发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的发音。
3. 教师示范发音:发音的方法与“z”大体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
4. 学生尝试发音,同桌之间互相倾听和纠正。
5. 儿歌记忆:“半个圆圈 c c c”。
(四)学习声母“s”
1. 出示图片(蚕宝宝吐丝),引导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蚕宝宝在吐丝)
2. 引入:“吐丝”的“丝”发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s”的发音。
3. 教师示范发音: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4. 学生练习发音,教师巡视指导。
5. 儿歌:“半个 8 字 s s s”。
(五)“z、c、s”的书写指导
1. 教师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中示范“z、c、s”的书写。
- “z”:一笔写成,占中格。先写一横,然后向左下角折笔,再折笔向右写横。
- “c”:一笔写成,占中格。从右上起笔写左半圆。
- “s”:一笔写成,占中格。从右上起笔,先向左画半圆,再向右画半圆。
2. 学生拿出拼音本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查看书写是否规范。
(六)“z、c、s”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z - a → za、z - e → ze、z - u → zu、c - a → ca、c - e → ce、c - u → cu、s - a → sa、s - e → se、s - u → su”等音节。
2. 教师示范拼读,让学生跟着读,感受音节的发音。
3.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等。
4. 游戏巩固:开展“摘苹果”游戏,将音节写在苹果卡片上,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上来摘下会读的音节苹果。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声母“z、c、s”的发音、书写以及它们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小朋友们要多读多练,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们。
(八)作业布置
1. 回家后将“z、c、s”每个声母书写 5 行。
2. 练习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给爸爸妈妈听。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导入和儿歌辅助的方式,学生对“z、c、s”的发音和字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在书写指导环节,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书写规范的强调和纠正。在拼读音节的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于发音的准确性还需要加强,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和巩固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