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单元《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单元《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故乡歌谣
第二课时:《弯弯的月亮》 演唱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音乐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跟唱-教唱-体会-展示”歌曲《弯弯的月亮》;分段并了解歌曲的调式,掌握旋律中的小切分等节奏型,掌握旋律中的小切分节奏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音乐的情绪,完整的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尝试准确运用“假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件1萨克斯吹奏《回家》音乐片段循环播放
(用音乐营造氛围。在音乐背景中学生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听到的这段音乐,能说一说是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绪吗?
生:……
师:有谁能说出曲名呢?
生:《回家》
2.师:对!《回家》。同学们,有人说“家是一道港湾,家乡是一枚胎记,不管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这份深深的故乡之情。” 我记还得诗人席慕蓉写过这样一首感人的诗歌,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诵一下吧:
(课件展示)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常在看月亮的时候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师:今天的这节音乐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五单元《故乡歌谣》里推荐的一首歌曲《弯弯的月亮》,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浓郁的故乡之情。
3.提问:老师在朗诵时,用到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呢?
提示:(什么乐器?什么作品?谁的作品?)
小提琴《思乡曲》马思聪
4.聆听歌曲《弯弯的月亮》。
师: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它表达了怎样的思箱情感?
(表达了幽幽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的回忆。)
5.简介演唱者刘欢及词曲作者李海鹰。
6.欣赏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视频片段,并请大家跟着小声哼唱。
7.分句教唱。
提示注意:
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引导假声演唱,注意“嘟”用“wu”来演唱。
8.这首歌曲属于民族调式中的“徵”调式。
9.深入实践:
师:通过学唱,大家对这首歌曲大致上已经掌握了它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这首歌曲都描述了什么场景。来分析一下第一段到哪里呢?
游戏一:我问你“答”。(唱着作答)
课件展示: 1).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2).接着我们往下看——“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3).小桥之后是什么?——“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4).看到小船你会想起谁呢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5).现在画中出现了一个女孩儿,女孩儿在做什么?——“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6).那这首歌谣怎么样呢?——“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脸上”;
7). “我”听到古老的歌谣,会有什么反应呢?—— “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
8).画和歌谣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思乡怀旧的忧伤,连“我”的泪水都让“我”想起故乡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
师:同学用歌声回答的很好,来,我们用掌声为自己鼓励一下!
这段意境优美的歌词,让人不断地期待,像一幅徐徐打开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一段承接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转向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淡淡的忧伤到深深的忧患。“我的心充满惆怅”,是因为“弯弯的月亮”没有变,而 “今天的村庄”人们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因此,“我” 进一步感到 “故乡的月亮”是“忧伤”的,而“我”面对故乡的现状也同样是充满了感叹和忧伤,因此这种情感“穿透了我的胸膛”。
师:在座的同学们,大多数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或许会对家乡的依恋不是那么的强烈。但是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人,为了生活的更加宽裕些,有的学生的父母远离家乡。可是他们是不是时时刻刻在想着家,和家里的人呢
生:是。
师:所以同学们,为了父母能少一些挂念,我们应该怎么样?
生:……
(是不是我们在生活学习上要更加自觉自律呢?)
师:我们经过听唱歌曲,分析旋律歌词,那么这首歌曲的段落现在应该十分的明了了吧,大家说说这首歌曲可以分几段呢?
生:ABA
游戏二:边唱边画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深深地体会到《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和丰富的内涵。一幅美丽的画卷一点一点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刚刚同学们用歌声为歌曲作了描述,大家表达的很到位。是不是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副动人美丽的画面了呢 那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边唱边画,把你对歌曲意境的想象,用你口中的旋律呈现在纸上吧!(播放音乐)
10.课堂展示:
a.全体复习吹奏:《故乡的亲人》。
b.《弯弯的月亮》,按大家的建议展示。
四、小结
家乡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等学成归来的一天,回到我们的家乡,来共同为家乡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的月夜上空永远挂着一轮圆圆的明月吧!
教后记:
初一,针对中小学衔接的关键时期,是教学环境改变较大的时间段。笔者了解到,农村初中生,音乐基础,艺术素养参差不齐。有的班级男女生的比例严重失调。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发育变声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对于音乐课开展,尤其是唱歌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如何有效地开展唱歌教学,成了音乐教师所要共同面对和关注的话题,如何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自信地歌唱,快乐地歌唱,成了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里找到自信和快乐。成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流行歌曲进课堂,在早些年,都被很多音乐老师推崇,因为孩子们喜欢,老师们也很乐于教。而选择怎样的曲子,在音乐课堂里唱响,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到音乐性,娱乐性,教育性。同时又要涉及到音域,发声方法等诸多因素。我选择学唱课本中的《弯弯的月亮》,通过拓展、深入,以探索参与的方式展开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热爱音乐,引导学生科学地唱好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从八十年代的《弯弯的月亮》和《故乡的云》,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作品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激发同学们从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升华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激励学生长大后又有投身建设家乡的热情。围绕学生的“学”,而预设的“教”。只是一些尝试,但正因为这样的尝试,我欣喜的看到,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在教学中,这些手段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载体,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内在联系,如:音乐的段落结构,歌曲的节奏与曲调之间的联系。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所谓的知识,而是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在感性体验中总结,而后得出理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