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心中的“110”》第1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心中的“110”》第1课时(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安全护我成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安全护我成长”主题编排。主要由《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心中的“110》这三篇组成。《生命最宝贵》是安全教育的前提,旨在让孩子体会生命来之不易,逐步意识到生命的保护不仅要靠父母,还要靠自己,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安全记心上》着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初步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心中的“110”》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初步形成人际安全意识及能力。
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学生对“生命”“安全”已经有了一定理解,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有着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安全教育。困难障碍:1.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常常精力充沛,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又缺乏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比较容易“闯祸”。2.很多学校会进行安全教育,但是仅局限于交通安全、防火防盗、自我保护等具体操作的层面,并没有把安全教育上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不可重来的角度来讨论安全的话题。3.三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数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4.三年级的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却比较淡薄,不注意用电、用户安全,不注意交通安全、游泳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5.儿童属于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受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周边的危险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人身伤害,他们的社会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待增强。6.现实生活中,一些针对儿童违法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突破措施:1.通过情景体验,来感受母亲孕育自己的艰辛,了解母亲付出的心血,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2.想象身体受伤后面临的诸多困难,遭遇伤害甚至失去生命,给家人带来的巨大创伤。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护身体,珍惜生命。3.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明确平安出行的重要性。4.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明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5.通过丰富的案例,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例如独自在家时如何提高防范意识,遇到盗窃时又该如何机智处理。6.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学生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单元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逐步认识到保护好生命不仅要靠父母,还要靠自己,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2.从正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初步学会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在乐于助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保持警惕性,初步形成人际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保护好生命不仅要靠父母,还要靠自己,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2.初步学会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3.在乐于助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保持警惕性,初步形成人际安全意识。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针对单元总目标,制定本单元总任务:1.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2.发现安全隐患,学会自护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3.懂得乐于助人,参与社会生活,初步形成人际安全意识。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体会生命宝贵 保护好生命,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学会自护自救 学会自护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警惕人际交往安全 保持警惕性,初步形成人际安全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2 《生命最宝贵》 第一课时驱动性任务:同学们,12月13日是“国际生命日”,学校举办“探索生命奥秘”活动,需要同学们了解生命的形成、孕育、养育的过程。任务一:认识生命来之不易;任务二: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任务三:了解妈妈怀孕的不容易;任务四:了解家人养育我们成长的不容易;第二课时驱动性任务:同学们,学校要评选“自护小明星”,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自己,注意安全,并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自护。任务一:认识爱护身体的重要性)任务二:反思自己爱护身体的行为)任务三:发现不爱护身体的不便)任务四:明确爱护身体,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任务五:争做”自护小明星”,在生活中践行。)
2 《安全记心上》 第一课时:驱动性任务:同学们,学校安全科正在招募“小安全员”宣讲安全知识,要求了解交通、防溺水、防火灾等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任务一:发现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任务二:通过行为辨析、情境模拟等知交通规则。任务三:通过情境模拟用交通规则劝导。 任务:学习防溺水知识,掌握防溺水技能。任务四:人人争当安全宣传员,自己懂安全知识,并学会分享给身边人。第二课时驱动性任务:同学们,学校安全科正在招募“小安全员”宣讲安全知识,要求了解交通、防溺水、防火灾等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任务一:了解防火基本知识。任务二:通过情境模拟等知火警电话拨打要求。任务三:通过游戏比拼掌握放火自救技能。任务四:学会用防火灾知识,避免生活中火灾的发生。任务五:人人争当小安全员,巩固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安全等。
2 《心中的“110》 第一课时驱动型任务:同学们,新闻时常报道一些被陌生人骗的例子,最近学校开展的“心中的110”正在征集防骗小贴士活动,同学们集思广益,踊跃参加,让更多的人防止上当受骗。任务一:揭示门的防护作用任务二:集思广益,分享防骗小知识)任务三:提高警惕性,防被骗任务四:拓展防范事例,防被骗任务五:加强防盗意识第二课时驱动型任务:同学们,新闻时常报道一些被陌生人骗的例子,最近学校开展的“心中的110”正在征集防骗小贴士活动,同学们集思广益,踊跃参加,让更多的人防止上当受骗。任务一: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任务二:懂得对陌生人抱有警惕之心任务三: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避免危险任务四: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避免危险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si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心中的“110”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分析 研读课标解教材,靶心课堂促高效1.文本位置、主要内容《心中的“110”》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第三课。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重在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例如独自在家时如何提高防范意识,遇到盗窃时又该如何机智处理。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学生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教材力图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辨析与比较,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最真实、最受触动的内心体验,推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复杂性,在乐于助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保持警惕性,初步形成人际安全意识。2.关系建构纵向: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全的玩”,学生已经了解了安全常识。本课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使他们提高安全的警惕性,提高分辨能力,初步形成安全的意识,学会自护自救。为五年级上册学习“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打下基础。横向:本单元围绕“安全护我成长”这一主题,设计了《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心中的“110》三课内容,从珍爱生命,过渡到安全意识的形成,最后落脚在如何应对,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课标分析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本节课从各维度进行分析。潜心钻研新课标,精准引领促教学
学情分析 精准把握研学情,分析总结找突破
学习目标 细悟深耕定目标,潜心课堂促高效1.在乐于助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意识。2.通过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教育,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能力,学会自护自救。
学习重难点 1.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意识。2.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能力,学会自护自救。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音视频学生:搜集材料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谈话导入目标1目标2 驱动型任务:同学们,新闻时常报道一些被陌生人骗的例子,最近学校开展的“心中的110”正在征集防骗小贴士活动,同学们集思广益,踊跃参加,让更多的人防止上当受骗。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引荐一位好朋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黑猫警长。初次见面,黑猫警长给大家带了一件礼物——门。同学们思考一下,门有什么作用,谁能找出门中的秘密?学生交流、思考、自主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从孩子们喜爱的动画人物引出“门”,从而引发学生对门的作用思考。(落实驱动性任务:揭示门的防护作用)】 学生能正确认识到“门”的作用,并能初步形成一定的警惕性。 预设:学生只是谈到门的基本防护作用,未提及到对生命安全的保护;补救:同学们,你怎么理解“门”是生命之门?
二、识一识目标1目标2 1.播放《小兔子乖乖》视频。思考: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吗?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不怀好意的大灰狼呢?学生交流、思考、自主回答。2.慧眼识人为了让大家有点警惕性,黑毛警长邀请大家来闯关守门保卫战,我们来看第一关慧眼识人。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来回答,这是谁外卖员,检修员送水工,快递员收废品,恭喜大家闯关成功,知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那么独自在家的时候,大家会给他们开门吗?好了,通过接下来的学习,老师希望你能获得答案。3.播放调查视频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调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从视频中你发现小女孩有哪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那你猜一猜,后面会发生些什么呢?一个七岁的男孩,独自在家写作业,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敲门,谎称是给对门送东西的,对门没有门,想把东西放在苗苗家,结果苗苗开了门,被抢走了3000块钱,那你苗苗为什么会开门呢?学生交流、思考、自主回答。教师总结:苗苗可能想怕影响人家的工作,不开门多不礼貌啊,看着他呀,不像坏人,但陌生人正式借用大家的心理,才实施犯罪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提高警惕性。【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设置问题,层层递进,让孩子们逐渐体会到危险就在身边,需要提高警惕性,防范被骗。(落实驱动性任务:集思广益,分享防骗小知识)】 1.学生通过识别不同职业,初步认识这些“陌生人”。2.通过观看央视的调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在家会遇到哪些危险。3.分析苗苗的经历,学生初步认识到提高警惕性的重要性。 预设:1.学生能识别不同职业,但说不出具体的危险所在。补救:同学们,如果一个陌生人进了你家里,你觉得会带给你哪些危险?预设:2.学生能认识到苗苗给陌生人开门后的危险,但是无法辨别什么样的才是坏人。补救:同学们,如果一个陌生人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父母的朋友,非要让你开门,你会开吗?
三、演一演目标1目标2 那么遇到这些陌生人来进门,我们具体应该如何说,如何做呢?演一演,全班一个人演送外卖的,全班守门。教师扮演外卖员,学生扮演守门员,守门。【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现场模仿,层层递进,让孩子们逐渐学习如何拒绝陌生人,防范被骗。(落实驱动性任务:提高警惕性,防被骗)】 通过现场模仿,让学生初步学习拒绝陌生人的方法。 预设:学生能通过现场模仿,学习拒绝陌生人的方法,但是参与现场模仿,可能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补救:互换角色,通过集体共同参与,让学生扮演陌生人,老师演示如何拒绝。
四、辩一辩目标1目标2 当你自己在家时,邻居王奶奶来敲门,我们应该开门吗?学生交流、分析。【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场景,让孩子们逐渐学习如何防范熟悉人,防止被骗。(落实驱动性任务:拓展防范事例,防被骗)】 学生能够懂得即使是认识的人,也需要问清楚原因,再开门。 预设:部分学生不太接受,很熟悉的邻居,一般不需要提高警惕心,甚至不用问原因。补救:自己一个人在家,邻居如果是来找父母的,告知邻居,父母在家的时候再来串门。
五、帮一帮目标1目标2 有一天小明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突然它听到门外有一阵奇怪的声音,就轻轻地走到门前,从门缝里往外看,看到两个陌生男女正在鬼鬼祟祟的壳对面,张张奶奶家的门这边,他们边翘边四处张望神色慌张,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呢?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拨打110,那么在拨打110的过程中呢?教师总结:我们要说清楚,小区名楼号单元号讲清楚,是由语言要简练,最终在小明拨打110的帮助下,这一对男女被抓获了。也就是说我们遇到危险时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应对坏人,并及时拨打110报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场景,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到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打击犯罪。(落实驱动性任务:加强防盗意识)】 学生能够懂得在发现偷盗时,千万不要冲动,首先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再拨打110,寻求警察帮助。 预设: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偷盗时,要拨打110,但是真正遇到这种情况,还是有些害怕,不敢打。补救:及时告知家长,家长不在,可以打电话给家长,让家人拨打110。
六、总结目标1目标2 看来生活中我们一个人一定要提高警惕,把门窗关好,锁好,注意:一、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二、判断出有危险时,及时拨打110报警三、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应对坏人。 学生能够铭记在心,并能说出来。
七、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给父母探讨,如何拒绝陌生人开门; 基础类 目标1目标2 10分钟
向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普及防盗、防骗、防拐等知识; 拓展类 目标1目标2 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师生、生生动、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体会“心中的110”,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恰当地应对所遇到的情况。这样切实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对课堂生成的东西还需要一定的把握,教学评价语言较随意,需要精炼,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更的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