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探索的主要问题价值引导的方向第一单元快乐伴我成长学习与成长学习的快乐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离不开学习生活处处皆学问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认识校园我与老师的故事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学校归属感、荣誉感、责仁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的意识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生命的认识安全牢记心中正确认识“110”正确的生命安全观珍爱生命的意识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父母的爱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了解家庭关系感恩父母、尊重父母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从父母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和接纳父母表现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让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从父母到家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史,提高他们对家庭的认识。本单元一共设计了三课内容,呈递进关系。从了解父母的爱,再到如何表达对爸妈的爱,对家的拓展认识,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体谅父母、尊重父母、感恩父母;从父母的爱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爱、理解爱、体会爱、回报爱;从小家到大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第10课--父母多爱我 侧重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引导儿童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增进对父母的了解;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侧重孩子对父母的爱,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生活,通过观察和调查,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并学会用实际行动来爱父母;第12课--家庭的记忆 侧重关于家庭的社会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机构,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文化的传统。课标要求 政治认同: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机构,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文化的传统。道德修养:懂得感恩和基本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法治观念:通过探究,对比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异同,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认识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健全人格: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责任意识: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三年级学生已经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能时不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也能偶尔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策略经验:中年段的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容易忽视父母日常生活细节中付出的爱,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和不能体察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生活经验: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可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教育需要引导他们用行动去爱父母,学会表达。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系之外,还需要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问题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过于关心他们的学习,而忽略他们其他感受而不解。他们不能明白,父母的这些行为正是源于对孩子的一种爱。因此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观察,重新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体谅父母,进而感恩父母。从自己的小家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理解家庭的作用及存在的意义。单元目标 1.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源于对我们的爱;体会家庭亲情,从日常生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2.学会走进父母的生活,理解父母与我们的沟通方式,学会体谅父母,感恩父母。3.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情感。4.引导学生认识爱,理解爱,体会爱,回报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爱,理解爱,体会爱,回报爱。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1.通过写一写或绘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对家庭有一定的了解。2.通过情境再现,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与我们的沟通方式,体谅父母,感恩父母,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和谐相处。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父母多爱我》 任务内容:动手画一画绘画小达人——我是小画家父母是爱我们的,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能体会的到。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为你的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画一幅画像吧。在特殊时刻将你的画像作为一件特殊的礼物送给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如果有条件的话请拿起你的相机,捕捉他们最开心的镜头摄影。)《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1)我敢说对着爸爸妈妈大声说一声:“我爱你”。(父母在外工作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2)我能做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洗一次脚,认真做一次家务。(3)我为爸爸妈妈写档案《家庭的记忆》搜集整理家里的照片((太爷爷)爷爷时代、爸爸时代、我的时代),向大家介绍家庭发展的历程!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2 《父母多爱我》 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2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父母,并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到行动中。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和关爱,形成更温馨的家庭氛围。2 《家庭的记忆》 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家庭的记忆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课标分析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本节课从各维度进行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 1.体会“家”的重要性,感受家国情感。2.能够正确理解“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3.认识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了解“家”文化,做到爱家、爱家人。学习重难点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源、场景照片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视频导入(目标1) 1、播放视频《我们的节日——春节》2、有话大家聊:(1)你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你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后小组内参与讨论。传统节日中的“家”(目标2) 1、春节的重要节目——年夜饭:(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2)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3)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2、知识窗:年夜饭。3、小分享: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呢?4、春节习俗大观:放鞭炮、包饺子、贴对联……5、播放视频《回家》6、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8、解释:什么叫“老家”。9、考考你: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无论我们身在哪里,都只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回家过年!你有过相似的经验的吗?春节时,你会回老家过年吗?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在讨论中孩子可能会对于“老家”缺少一些概念,可以通过视频方式方便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目标3) 1、过渡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2、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3、小小学问家: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1)祝福家庭的成语。(2)关于家庭的谚语。(3)家书抵万金(关于家庭的古诗)。 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在此环节中,重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中与“家”相关的文化都很多,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课堂总结 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家里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我们最爱的人,我们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家人”。 今天我们不仅从传统节日中感受到“家”热闹温馨,还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到“家”源远流长。课后请搜集并朗诵有关“家”且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总结提升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搜集并朗诵有关“家”且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拓展型 目标2 5分钟板书设计 家庭记忆 1、传统节日中的“家”2、语言文字中的“家”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道法三上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