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七下·东阳期末)观察下列所示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024七下·东阳期末)小明正在听解说员介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他所在的展区应该是(  )
A.宋代科技展 B.宋代商业展 C.元朝书画展 D.元朝陶瓷展
3.(2024七下·东阳期末)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背景:黄巢起义爆发 B.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C.内容:废除井田制度 D.影响:奠定统--基础
4.(2024七下·东阳期末)隋文帝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开皇三年,隋文帝罢去508个郡,共减少官吏5.6万人。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 B.虚心纳谏 C.变革礼仪 D.崇尚节俭
5.(2024七下·东阳期末)《隋书》中曾评价:“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始皇并吞六国,高祖统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炀帝肆行猜毒,皆祸起于群盗,而身殒于匹夫。”下列对材料中秦朝和朝得失理解有误的是(  )
A.都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B.继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
C.两朝的兴亡有相似性 D.都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6.(2024七下·东阳期末)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吝期分别为6.1%、17.3%和28.4%。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 B.建立清廉的官僚队伍
C.保证选拔程序公平公正 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7.(2024七下·东阳期末)戚继光曾写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现了--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们尊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B.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抗沙俄收复新疆
8.(2024七下·东阳期末)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进一步分裂的因素,增加了促进国家统-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C.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D.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9.(2024七下·东阳期末)下表为1661--1766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初(  )
时间 1661年(顺治十八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724年(雍正二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积(顷) 5493576 6078430 6837914 7414495
A.版图幅员辽阔 B.商品经济繁荣
C.推行垦荒政策 D.引进外来作物
10.(2024七下·东阳期末)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管理西域的举措,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下列机构中属于元朝设立的是(  )
A.北庭都元帅府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府
11.(2024七下·东阳期末)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时。下列选项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国
B.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2.(2024七下·东阳期末)下图为某同学对“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部分内容所作的导图式笔记。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设西域都护 B.乙——雅克萨之战
C.丙——设大都督府 D.丁——设驻藏大臣
13.(2024七下·东阳期末)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4.(2024七下·东阳期末)《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
A.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B.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5.(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药“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方由《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而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16.(2024七下·东阳期末)如图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外交往 B.休养生息 C.民族交融 D.经济交流.
17.(2024七下·东阳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18.(2024七下·东阳期末)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  )
A.以宗教为组织形式 B.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点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19.(2024七下·东阳期末)史论即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或科学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C.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20.(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
A.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 B.三国鼎立时期
C.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 D.八王之乱期间西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有力地保证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汉初,诸侯王拥有大量封地,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承袭所有封地。汉武帝在位时,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把土地分封给所有子弟,这使得王国的封地越分越小。
材料三;臣(李斯)请史官非泰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中、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写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创设的政治制度。哪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创新举措。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秦汉统治者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 有何共同作用
22.(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事件 A 鉴真东渡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分析这-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23.(2024七下·东阳期末)民族交融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逾瀚海,西绝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之地咸入版图。其封爵、会盟、屯防、游牧诸政,事厥有专司。
——《大清会典乾隆朝》
(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汉服是因为哪一次改革 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2)材料二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哪一史实 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分别设置了哪些机构管理西藏和新疆
(4)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所学,说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24.(2024七下·东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三: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统计表
时间 公元400--1000年 公元1001一1500年 公元1500-1840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 70% 56% 29%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泰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 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公元11世纪到19世纪我国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
25.(2024七下·东阳期末)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存在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宋太祖陆续沟汰了各地的武人节度使,换成了文人官僚。对文官虽然不可能期什么战斗指挥能力,但是通过扩充驻屯都城的禁军,补充了这些不足。
——小岛毅 《中国的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兵籍益广,吏员益...县官.之费,数倍于昔。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卡兵。
——蔡襄 《强兵篇》
材料四:美国学者墨菲认为,11世纪初宋朝的财政收入是盛唐的近三倍,南宋海外贸易兑收占国家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贸易总量不仅远超当时欧洲的水平,而且一直保持到19纪。
——黄夏《美国史学家眼中的宋朝、中国和东亚》
材料五: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美国学者墨菲在《亚洲史》中却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你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请结合上述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形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密,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观察下列所示时间轴,②阶段是公元前581-907年之间,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商业繁荣,开通大运河,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因此,可以归纳该阶段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公元前581-907年之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2.【答案】B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产生与北宋初年,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北宋时期商业比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城市中超过了各种类型的集市,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3.【答案】B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王安石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因此,变法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但是,王安石变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没有达到目的。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但是,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没实现了富国强兵。
4.【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知,隋文帝崇尚节俭,饮食和服饰都力求节俭。行政上减除冗员。体现了隋文帝崇尚节俭的统治特点,D正确;
生活奢侈与材料表现相反,A错误;
虚心纳谏和变革礼仪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紧扣题干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 据材料“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始皇并吞六国,高祖统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炀帝肆行猜毒,皆祸起于群盗,而身殒于匹夫。”可知,秦朝和隋朝都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继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两朝的兴亡有相似性。D项都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材料中“皆祸起于群盗,而身陨于匹夫”只能说明秦朝和隋朝的灭亡都与农民起义有关,但并不能说明两个朝代都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隋朝灭亡的标志是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李渊取代隋朝建立唐朝。隋朝并不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
6.【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科举制的实行,出身低微的平民通过考试可以进入仕途,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故选D;材料未涉及到基层官员的地位问题,故排除A;平民出身的官员增多与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官员选拔程序,故排除C。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题干中所述的“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隋朝和唐朝初期与东晋后期相比在逐渐增加,这是由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使得出身寒门的“寒素”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入仕为官,题干所述是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变化,而不是社会结构的变动。
7.【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曾写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现了一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们尊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抗击了东南沿海的倭寇。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我们要向戚继光学习,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为先,坚决同一切侵犯我国领土和主权的恶势力和行 为做斗争。
8.【答案】D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由题干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判断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9.【答案】C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1661—1776年,清朝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清朝 推行垦荒政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1661 年到 1766 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增加接近 35%) 。导致这种变化的 主要因素有: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统治者重视农业 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10.【答案】A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在公元1281年置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公元1295年改立北庭都元帅府。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在西北地区,1281年,元朝设立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地区。1295年,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改名为北庭都元帅府。因此,北庭都元帅府管辖的地区是西域地区。
11.【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一时。可以为这段话提供史证的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2.【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主要考察了清朝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管辖。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甲主要考查了清朝对新疆的管辖。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军队驻扎新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丙主要考查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丁主要考察了清朝对台湾的管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3.【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大运河的开通”对应隋朝的政治和经济成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了唐代的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活跃的对外交往成就。由此而得出,隋唐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 。根据题意,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隋唐是我国古代国力强盛,繁荣开放的时期,尤其是唐朝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致策,开创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商周和秦汉时期是国家产生和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代。
14.【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对唐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经济,励精图治,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大力吸取人才,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建设奠定了基础,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 的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持续 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
15.【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A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16.【答案】C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敦图中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坐具:胡床、椅子、方凳等,这些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今天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民族交融。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17.【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222年,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成都在中国西南,孙权在中国东南,故图片中孙权不应在刘备左边。因此,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D图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222年,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8.【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为反对苛政而举兵。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首先应明确“舟水之喻”是说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其次还应弄清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概况,尤其是两次起义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找出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C项。
19.【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ABD三项都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是科举制的影响,属于史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的区别。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或科学结论。理解史实与史论的区别,注意对基本史实的准确性的识记。
20.【答案】D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期全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夺取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21.【答案】(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2)“推恩令”。
(3)秦:焚书坑儒;汉: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写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创设的政治制度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创新举措是“推恩令”。
(3)、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三反映了秦朝的统治者采取了焚书坑儒的举措。材料四反映了汉统治者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点评】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22.【答案】(1)玄奘西行;日本,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闭关锁国;消极:使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积极:一定程度维护了国家安全。
(3)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②坚持对外开放;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 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根据题意,材料一表格中,A是玄奘西行;B是日本;C是他们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根据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指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使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积极:一定程度维护了国家安全。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②坚持对外开放;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
【点评】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采取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所以不需要外来商品以通有无,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因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的侵略的(或不能),闭关锁国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侵略者 的入侵也曾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知识,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在近代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23.【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迁都洛阳等。
(2)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西藏:驻藏大臣。)新疆:伊犁将军。
(4)战争、和平交往(通婚、册封、设置管理机构等)。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汉服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他还采取的汉化措施有: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迁都洛阳等。
(2)、材料二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在西藏设置的管理机构:驻藏大臣。在新疆设置的机构是:伊犁将军。
(4)、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所学,说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战争、和平交往(通婚、册封、设置管理机构等)。
【点评】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和亲政策是实行说明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24.【答案】(1)小篆;由繁到简;趋向统一。
(2)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思想开放包容,对外开放。
(3)科技占比不断减少。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闭关锁国;重文轻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局限等。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小篆。我国汉字的演变 特点是由繁到简;趋向统一。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思想开放包容,对外开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公元11世纪到19世纪我国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是科技占比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闭关锁国;重文轻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局限等。
【点评】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25.【答案】示例:我认为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经济发达,贸易繁荣。从材料四可见,宋朝的经济收入远超前朝的繁盛时期,对外贸易尤其发达,从材料五中东京分布着众多的商业区和瓦肆等娱乐场所,足见当时商品经济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积贫的朝代。从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统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将权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冗兵、冗员、冗官现象,军费、官俸开支巨大,造成积贫的局面。由此可见,宋朝虽然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军事实力不够强大,在战争中多次败于开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被迫求和就是证明。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我认为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经济发达,贸易繁荣。从材料四可见,宋朝的经济收入远超前朝的繁盛时期,对外贸易尤其发达,从材料五中东京分布着众多的商业区和瓦肆等娱乐场所,足见当时商品经济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积贫的朝代。从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统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将权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冗兵、冗员、冗官现象,军费、官俸开支巨大,造成积贫的局面。由此可见,宋朝虽然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军事实力不够强大,在战争中多次败于开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被迫求和就是证明。
【点评】 宋朝开创了中国的文化盛世,所谓盛世乃是文治武功皆优于其他时期的一个时代,中华文明在秦汉到宋代,一直是世界先进,到了明朝,是各有千秋,清朝则走向了衰败,尤其是雍正皇帝的时代,闭关自守,让我们失去了最好的文化、科技发展时期,造成了中国以后百年的苦难。
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七下·东阳期末)观察下列所示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观察下列所示时间轴,②阶段是公元前581-907年之间,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商业繁荣,开通大运河,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因此,可以归纳该阶段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公元前581-907年之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2.(2024七下·东阳期末)小明正在听解说员介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他所在的展区应该是(  )
A.宋代科技展 B.宋代商业展 C.元朝书画展 D.元朝陶瓷展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产生与北宋初年,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北宋时期商业比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城市中超过了各种类型的集市,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3.(2024七下·东阳期末)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背景:黄巢起义爆发 B.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C.内容:废除井田制度 D.影响:奠定统--基础
【答案】B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王安石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因此,变法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但是,王安石变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没有达到目的。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但是,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没实现了富国强兵。
4.(2024七下·东阳期末)隋文帝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开皇三年,隋文帝罢去508个郡,共减少官吏5.6万人。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 B.虚心纳谏 C.变革礼仪 D.崇尚节俭
【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知,隋文帝崇尚节俭,饮食和服饰都力求节俭。行政上减除冗员。体现了隋文帝崇尚节俭的统治特点,D正确;
生活奢侈与材料表现相反,A错误;
虚心纳谏和变革礼仪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紧扣题干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024七下·东阳期末)《隋书》中曾评价:“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始皇并吞六国,高祖统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炀帝肆行猜毒,皆祸起于群盗,而身殒于匹夫。”下列对材料中秦朝和朝得失理解有误的是(  )
A.都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B.继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
C.两朝的兴亡有相似性 D.都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 据材料“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始皇并吞六国,高祖统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炀帝肆行猜毒,皆祸起于群盗,而身殒于匹夫。”可知,秦朝和隋朝都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继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两朝的兴亡有相似性。D项都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材料中“皆祸起于群盗,而身陨于匹夫”只能说明秦朝和隋朝的灭亡都与农民起义有关,但并不能说明两个朝代都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隋朝灭亡的标志是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李渊取代隋朝建立唐朝。隋朝并不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
6.(2024七下·东阳期末)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吝期分别为6.1%、17.3%和28.4%。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 B.建立清廉的官僚队伍
C.保证选拔程序公平公正 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科举制的实行,出身低微的平民通过考试可以进入仕途,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故选D;材料未涉及到基层官员的地位问题,故排除A;平民出身的官员增多与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官员选拔程序,故排除C。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题干中所述的“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隋朝和唐朝初期与东晋后期相比在逐渐增加,这是由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使得出身寒门的“寒素”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入仕为官,题干所述是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变化,而不是社会结构的变动。
7.(2024七下·东阳期末)戚继光曾写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现了--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们尊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B.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抗沙俄收复新疆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曾写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现了一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们尊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抗击了东南沿海的倭寇。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我们要向戚继光学习,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为先,坚决同一切侵犯我国领土和主权的恶势力和行 为做斗争。
8.(2024七下·东阳期末)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进一步分裂的因素,增加了促进国家统-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C.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D.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答案】D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由题干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判断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9.(2024七下·东阳期末)下表为1661--1766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初(  )
时间 1661年(顺治十八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724年(雍正二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积(顷) 5493576 6078430 6837914 7414495
A.版图幅员辽阔 B.商品经济繁荣
C.推行垦荒政策 D.引进外来作物
【答案】C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1661—1776年,清朝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清朝 推行垦荒政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1661 年到 1766 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增加接近 35%) 。导致这种变化的 主要因素有: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统治者重视农业 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10.(2024七下·东阳期末)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管理西域的举措,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下列机构中属于元朝设立的是(  )
A.北庭都元帅府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府
【答案】A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在公元1281年置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公元1295年改立北庭都元帅府。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在西北地区,1281年,元朝设立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地区。1295年,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改名为北庭都元帅府。因此,北庭都元帅府管辖的地区是西域地区。
11.(2024七下·东阳期末)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时。下列选项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国
B.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一时。可以为这段话提供史证的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2.(2024七下·东阳期末)下图为某同学对“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部分内容所作的导图式笔记。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设西域都护 B.乙——雅克萨之战
C.丙——设大都督府 D.丁——设驻藏大臣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主要考察了清朝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管辖。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甲主要考查了清朝对新疆的管辖。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军队驻扎新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丙主要考查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丁主要考察了清朝对台湾的管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3.(2024七下·东阳期末)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大运河的开通”对应隋朝的政治和经济成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了唐代的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活跃的对外交往成就。由此而得出,隋唐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 。根据题意,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隋唐是我国古代国力强盛,繁荣开放的时期,尤其是唐朝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致策,开创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商周和秦汉时期是国家产生和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代。
14.(2024七下·东阳期末)《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
A.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B.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对唐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经济,励精图治,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大力吸取人才,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建设奠定了基础,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 的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持续 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
15.(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药“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方由《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而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A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16.(2024七下·东阳期末)如图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外交往 B.休养生息 C.民族交融 D.经济交流.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敦图中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坐具:胡床、椅子、方凳等,这些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今天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民族交融。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17.(2024七下·东阳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222年,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成都在中国西南,孙权在中国东南,故图片中孙权不应在刘备左边。因此,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D图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222年,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8.(2024七下·东阳期末)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  )
A.以宗教为组织形式 B.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点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为反对苛政而举兵。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首先应明确“舟水之喻”是说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其次还应弄清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概况,尤其是两次起义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找出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C项。
19.(2024七下·东阳期末)史论即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或科学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C.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ABD三项都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是科举制的影响,属于史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的区别。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或科学结论。理解史实与史论的区别,注意对基本史实的准确性的识记。
20.(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
A.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 B.三国鼎立时期
C.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 D.八王之乱期间西晋
【答案】D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期全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夺取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有力地保证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汉初,诸侯王拥有大量封地,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承袭所有封地。汉武帝在位时,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把土地分封给所有子弟,这使得王国的封地越分越小。
材料三;臣(李斯)请史官非泰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中、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写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创设的政治制度。哪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创新举措。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秦汉统治者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 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2)“推恩令”。
(3)秦:焚书坑儒;汉: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写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创设的政治制度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创新举措是“推恩令”。
(3)、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三反映了秦朝的统治者采取了焚书坑儒的举措。材料四反映了汉统治者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点评】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22.(2024七下·东阳期末)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事件 A 鉴真东渡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分析这-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答案】(1)玄奘西行;日本,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闭关锁国;消极:使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积极:一定程度维护了国家安全。
(3)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②坚持对外开放;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 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根据题意,材料一表格中,A是玄奘西行;B是日本;C是他们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根据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指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使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积极:一定程度维护了国家安全。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②坚持对外开放;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
【点评】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采取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所以不需要外来商品以通有无,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因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的侵略的(或不能),闭关锁国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侵略者 的入侵也曾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知识,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在近代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23.(2024七下·东阳期末)民族交融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逾瀚海,西绝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之地咸入版图。其封爵、会盟、屯防、游牧诸政,事厥有专司。
——《大清会典乾隆朝》
(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汉服是因为哪一次改革 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2)材料二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哪一史实 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分别设置了哪些机构管理西藏和新疆
(4)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所学,说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迁都洛阳等。
(2)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西藏:驻藏大臣。)新疆:伊犁将军。
(4)战争、和平交往(通婚、册封、设置管理机构等)。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汉服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他还采取的汉化措施有: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迁都洛阳等。
(2)、材料二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在西藏设置的管理机构:驻藏大臣。在新疆设置的机构是:伊犁将军。
(4)、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所学,说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战争、和平交往(通婚、册封、设置管理机构等)。
【点评】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和亲政策是实行说明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24.(2024七下·东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三: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统计表
时间 公元400--1000年 公元1001一1500年 公元1500-1840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 70% 56% 29%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泰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 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公元11世纪到19世纪我国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
【答案】(1)小篆;由繁到简;趋向统一。
(2)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思想开放包容,对外开放。
(3)科技占比不断减少。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闭关锁国;重文轻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局限等。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小篆。我国汉字的演变 特点是由繁到简;趋向统一。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思想开放包容,对外开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公元11世纪到19世纪我国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是科技占比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闭关锁国;重文轻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局限等。
【点评】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25.(2024七下·东阳期末)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存在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宋太祖陆续沟汰了各地的武人节度使,换成了文人官僚。对文官虽然不可能期什么战斗指挥能力,但是通过扩充驻屯都城的禁军,补充了这些不足。
——小岛毅 《中国的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兵籍益广,吏员益...县官.之费,数倍于昔。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卡兵。
——蔡襄 《强兵篇》
材料四:美国学者墨菲认为,11世纪初宋朝的财政收入是盛唐的近三倍,南宋海外贸易兑收占国家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贸易总量不仅远超当时欧洲的水平,而且一直保持到19纪。
——黄夏《美国史学家眼中的宋朝、中国和东亚》
材料五: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美国学者墨菲在《亚洲史》中却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你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请结合上述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形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密,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我认为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经济发达,贸易繁荣。从材料四可见,宋朝的经济收入远超前朝的繁盛时期,对外贸易尤其发达,从材料五中东京分布着众多的商业区和瓦肆等娱乐场所,足见当时商品经济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积贫的朝代。从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统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将权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冗兵、冗员、冗官现象,军费、官俸开支巨大,造成积贫的局面。由此可见,宋朝虽然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军事实力不够强大,在战争中多次败于开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被迫求和就是证明。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我认为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经济发达,贸易繁荣。从材料四可见,宋朝的经济收入远超前朝的繁盛时期,对外贸易尤其发达,从材料五中东京分布着众多的商业区和瓦肆等娱乐场所,足见当时商品经济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积贫的朝代。从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统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将权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冗兵、冗员、冗官现象,军费、官俸开支巨大,造成积贫的局面。由此可见,宋朝虽然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军事实力不够强大,在战争中多次败于开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被迫求和就是证明。
【点评】 宋朝开创了中国的文化盛世,所谓盛世乃是文治武功皆优于其他时期的一个时代,中华文明在秦汉到宋代,一直是世界先进,到了明朝,是各有千秋,清朝则走向了衰败,尤其是雍正皇帝的时代,闭关自守,让我们失去了最好的文化、科技发展时期,造成了中国以后百年的苦难。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