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所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多所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与青壮年人口跨省流动相比,老年人口跨省流动距离更短,受气候、流入地医疗条件等公共服务水平影响
更大,流动规模小于青壮年,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P省老年人口主要流入地为西藏,四川紧邻西藏,川西高原有大量藏族居民,文化接近,最可能是西藏的
老年人口主要来源省份:青海人口稀少,两地经济文化差异小,人口迁移欲望低,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大房子作为聚落的核心,小房子拱卫四周,利于防御:大房子作为议事场所,位于众多小房子的中心位置
便于集会:农田分布在住宅区外围,这种布局方式与“方便耕作”关联不大;大、小房子占地面积确定,何种布局方
式都不影响土地占用,与“节约土地”关联不大。
4.【答案】A
【解析】临潼姜寨遗址属于史前文明,房屋的建造技术落后。该遗址位于黄土高原,且临河分布,按照“就地取
材”的原则,最适合采用木骨泥墙的方式建造房屋:竹楼干栏式房屋多出现在湿热多山的西南地区:地上砌石式
房屋适合建在多石少雨且温暖的地区;凿石为穴式房屋多分布在石质较松软的山地。
5.【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中,都具有生态意义,所以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因素上。由图可知风能发电减排成本最低,经
济效益最好,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西北地区水热条件比东部地区差,林木生长缓慢,投入成本更高,且干旱地区面积广,需要耗费大量水资
源,护林成本高:林地面积和林木类型对减排成本的影响较弱,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制造业的产品多为中间产品,为了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及加强企业协作,更倾向于在中心城市附近区域
形成上下游产业分工和区域性生产网络,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系,增强溢出效应:而服务业的产品
多为最终产品,需要寻求更大的市场,使得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更倾向于与距离较远但市场规模大的城市产生联
系,而弱化与周边城市联系,降低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制造业的内部分工更强,服务业的信息联系更强,故选
A项。
8.【答案】D
【解析】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其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且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较强,因此以该中心城市为核
心的区域城市体系更容易形成大中小城市较为均衡的格局:而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其城市规模相对较大,
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较弱,因而更容易形成中心城市一城独大的极化型区域城市体系格局,故选D项。
9.【答案】D
【解析】高压和低压属于气压状况,气旋和反气旋属于气流状况,排除A、B项;根据材料可知,下击暴流近地面气
流向四周流动,从气流运动方向上看属于反气旋。
10.【答案】B
【解析】下击暴流近地面气流向四周流动,位于下击暴流西侧的南昌一小区内,空气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的影响,风向逐渐右偏为东南风。
11.【答案】C
【解析】若受太阳辐射影响,白令海海冰外缘线应大致与纬线平行,排除A项;若受极地东风影响,白令海海冰
外缘线应呈现东北一西南走向,排除B项;若受逆时针的表层洋流影响,白令海海冰外缘线呈“$”型分布,与洋
流流向基本一致,C项正确:若受陆地轮廓影响,白令海海冰外缘线应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排除D项。
高三·地理第1页(共2页)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多所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
地 理 试 卷
试卷共6页,19 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老年人口流动约40%是跨省流动。表1示意我国跨省老年人口主要流入省份及其对应主要来源省份。据此完成1~2题。
表1
老年人口主要流入省份 老年人口主要来源省份
辽宁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浙江 安徽、四川
新疆 河南、四川、甘肃
西藏 P省
北京 河北、黑龙江
上海 江苏、安徽
广东 湖南、四川、江西
1.与青壮年人口跨省流动相比,老年人口跨省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A.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更小
B.流动规模更大
C.受流入地公共服务水平影响更大
D.流动距离更长
2.作为西藏的老年人口主要来源省份,P省最可能是
A.青海 B.四川 C.贵州 D.河南
临潼姜寨遗址(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潼河、临河交汇处,呈圆形。聚落的核心是一座“大房子”,众多小房子环绕其周围。大房子是议事的场所,小房子为家庭成员居住。据此完成3~4题。
3.姜寨遗址内房屋采用“小房子环绕大房子”的方式布局主要是为了
①利于防御 ②节约土地 ③方便耕作 ④便于集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4.推测姜寨遗址内房屋的建筑方式为
A.① B.② C.③ D.④
造林增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不同省份造林固碳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图1示意西北地区不同减排方式成本。据此完成5~6题。
5.综合生态及经济因素,西北地区最适合采用的减排措施是
A.减少煤和石油使用 B.推广风能发电
C.大力发展光伏发电 D.植树造林增汇
6.西北地区造林减排成本远高于东部地区,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
①林地面积小 ②林木生长慢
③护林成本高 ④林木类型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种行为活动时,会对组织之外的临近部分产生影响。研究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远大于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且两类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城市形成的区域城市体系格局差异较大(表2)。据此完成7~8题。
表2
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规模 较小 较大
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 较强 较弱
区域城市体系格局 M N
7.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远大于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主要是因为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
A.集聚效应更强 B.内部分工更弱 C.信息联系更强 D.附加值更高
8.据表格内容推测,M、N分别表示
A. M—极化显著,N—相对均衡 B. M——相对均衡,N——相对分散
C. M—极化显著,N—相对分散 D. M——相对均衡,N——极化显著
所谓下击暴流,就是一束从雷暴云中直指地面的下冲气流,好比一个悬在空中向下喷洒的水龙头,裹挟大量雨滴狠狠砸向地面。2024年3月31日3时,受下击暴流影响,南昌一小区同一居民楼的11 楼和20楼遭受到了财产损失。图2为下击暴流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从气流运动状况上看,出现在下击暴流近地面的天气系统为
A.高压 B.低压 C.气旋 D.反气旋
10.若南昌一小区恰好位于下击暴流的西侧,则该小区此时最可能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近年来,白令海海冰面积发生显著的变化,对区域水文、大气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图3示意2012年和2020年3月20日的白令海海冰外缘线呈“S”型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白令海海冰外缘线呈“S”型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极地东风 C.表层洋流 D.陆地轮廓
12.近年来白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将导致所在区域
A.低层大气温度降低 B.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C.海水吸收热量减少 D.受西风带影响增强
西班牙瓜达尔基维尔河口面朝大西洋,自中新世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波动,形成了河流相、海相、风相等不同类型的沉积层。图4示意瓜达尔基维尔河口附近典型地质剖面。据此完成13~14题。
13.自中新世以来,图示区域海平面经历了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先升后降再升 D.先降后升再降
14.与其形成时期相比,目前沙丘砂沉积层
A.位置整体西移 B.覆盖范围缩小
C.迎风坡变缓 D.背风坡变陡
长白山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天池周围,苔原带内季节性雪斑广布。雪斑改变了局部热量和水分条件,导致其下部土壤呼吸作用(指土壤中的根系、食碎屑动物、微生物等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异于周边地区。图5示意雪斑下土壤日平均温度与湿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5.长白山季节性雪斑的积雪期约为
A.50 天 B.180 天 C.230天 D.300 天
16.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期内长白山苔原带季节性雪斑处
A.群落趋向简单 B.土壤呼吸作用增强
C.冬季地温升高 D.空间分布整体上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易武镇位于云南南部,是著名的“贡茶之乡”。清朝时易武镇普洱茶被列为贡茶,易武正山成为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茶叶产量最高的茶山。易武镇的优质普洱茶主要是由不施洒农药、富含茶多酚的古茶树叶生产加工而成,年均产量较低,逐渐树立了“传统工艺、高质量原料”的易武普洱茶品牌形象,主要供应高端市场。 目前,易武普洱茶产业主要形成了“原料生产茶农+小型加工茶厂”“原料生产茶农+现代大型茶企”“散户茶商+自产自销茶农”等三种生产组织模式。图6示意易武古茶销售路线。
(1)分析易武普洱茶现在主要供应高端市场的原因。(6分)
(2)与一般的“公司+农户”模式相比,茶农在易武普洱茶“公司+农户”模式中获利更为丰厚,简述其原因。(6分)
(3)为进一步提高易武普洱茶茶农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吉林省西部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交错地带,是松辽平原农业区向西部草原牧区过渡地带,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区土地总面积为498.5 万hm ,区内耕地、草原资源丰富,但多年来耕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原退化不断加剧。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生态脆弱区劳动力转移东部地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图7示意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区位置及其多年来农业构成占比。
(1)分析多年来吉林省农业构成与其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因果关系。(6分)
(2)指出多年来吉林省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对该省西部农业发展的限制作用。(6分)
(3)简述近年来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洋性大陆是指由中国南海东面和南面的一系列大大小小岛屿及周边海域组成的群岛区域(以下简称“该大陆”);“该大陆”因表层海水温度高于周边海域而被称为印——太暖池。冬春季节,“该大陆”与中国华南地区之间形成一个局地经圈环流(图8,以下简称“该环流”)。“该大陆”上分布着地球上面积第三大的热带雨林,也是全球热带雨林过度砍伐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会导致“该大陆”降水增加和我国华南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减少。
(1)从海——气作用的角度,判断印—太暖池对“该大陆”降水总量增减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2)说明“该大陆”热带雨林大量砍伐导致当地降水量增加的过程。(6分)
(3)分析“该大陆”热带雨林大量砍伐会导致我国华南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减少的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