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素养: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素养 :
1、梳理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
2、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核心素养 :
1、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践行公共参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治的重要性、法治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
难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要求、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三、课标依据
《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的学习主题是“法治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四、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两目的内容:第一目“选择法治道路”,主要介绍了法治保障公民生活,实现政治清明,法治要求良法、善治,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第二目“描绘法治蓝图”,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国的法治进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新的战略部署,以及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
充分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主导的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讲解示范法以及突出学生主体的合作探究法和自主归纳法等,在教中促进学,在教中突出学,使学生充分参与、充分表达,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引入(5分钟)
过播放视频《奉法者强则国强》请学生谈感受,生1说:知道了“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意思,它指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法严格,则国家富强;执法不严,则国家贫弱。生2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及时肯定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视频导入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新课讲授(34分钟)
根据课程安排新授内容按照两个子目、三个环节进行展开:
以第一子目的主题“选择法治道路”为轴,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走的逻辑思路深入分析,针对怎么走的问题,以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时间线指向第二个子目“描绘法治蓝图”,分析中国的法治历程、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
首先,利用2分钟对法制和法治进行辨析,明确法治的基本含义,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接着,利用10分钟时间着重解决本框的重点。结合井然有序的疫情防控现场、有条不紊的服务中心等图片,摘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法律文献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法国民法典》、《美国宪法》和《中国宪法》等材料从个人、国家、国际层面明确法治的重要意义,认清国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风格多样的素材对应不同的角度,能针对性地启发思想,得出结论。
关于走法治道路的逻辑阐述,用5分钟,以从古到今的顺序,分析中国从封建专制到变法改制再到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特别是着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有益探索,引出全面依法治国。在此期间,会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填写十五大、十七大、十八大等时期重要的法治成就并发现规律。这样能引导学生明白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国一直在努力着,从而坚信即召开的中共二十大进一步为国的法治建设做出更大、更新的战略部署,擘画出国的法治新蓝图。这样设计,是因为:以时间线为轴,能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认识到国从人治到法治再到全面依法治国的艰辛探索,明白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
而在法治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国逐渐从人治的专制社会走向法治保障的民主时代,利用5分钟结合广泛征集民意于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及其关于高空抛物法律规定从无—有—严的改进,明确法治要求良法和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良法的生命。
在遵循良法+善治的基础上,利用10分钟攻克本框的难点。以民法典的产生和落实为素材,结合八下宪法法律的本质和国家机构的职能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明白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要求。以良法和善治的法治要求为引,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学生所熟知的法律内容,能很好地理解难点内容。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这幅美好的法治蓝图,需要党、国家、人民一笔一画,合力绘就!
最后,继续结合《民法典》关于未成年的保护和要求的内容,花2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明白法治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作为青少年应努力通过实际行动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环节三:布置作业(1分钟)
(一)为了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校园,红谷滩区凤凰学校九年级(2)班准备围绕“树立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共建和谐校园”开展一期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帮助草拟一份倡议书。
(二)学习二十大报告中依法治国的新看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布置拓展阅读任务,开阔学生视野。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学习成果。
七、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图片等)。
相关法律书籍和案例资料。
法治教育网站和在线资源。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采用提纲式的形式展开板书。首先在黑板正上方写好标题:夯实法治基础,随后根据课堂内容的展开适时写好两个小标题:探索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依据逻辑在第一个小标题下面有序写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走;以“怎么走”为切入点,“良法+善治”作为基本要求,按时间顺序在第二个小标题下面有序写下法治历程、全面依法治国。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提纲式板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能很好的展示本堂课的重难点。
九、练习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要求我们每一位公民(  )
①自觉守法
②遇事找法
③积极立法
④解决问题靠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  )
A.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依宪治国
C.习近平法治思想 D.法治中国建设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
A.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
B.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法律信仰
C.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以德治国 B.依法执政 C.从严治党 D.依法治国
5.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许多城市开展了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公民(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践行宪法
6.在陕西的田间地头、社区街巷,活跃着一些“法律明白人”。他们借助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法治宣传、法律帮扶。他们的做法(  )
①能确保全面实行良法之治
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③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严厉惩办了违法犯罪分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
▲近年来,许多自媒体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传播善举,播撒真情;线上讲堂,传播科学;直播带货,助农兴农……然而,也有自媒体为了流量自导自演式造假、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以偏概全设置话题,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中央网信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重要举措,释放出自媒体不是“自由体”的强烈信号。
▲只有坚守底线,流量才能长久,自媒体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自媒体要把落实此次专项行动要求当作应尽之责、分内之事,大力弘扬正能量,讲好时代好故事,传播网络好声音,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十、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最新的课标为导引展开教学,最大的亮点是逻辑清晰、脉络明确、层层深入,简洁而不简单。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图片、案例和法律为主要的教学素材,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堂课老师的引导作用多过学生的主体功能,还是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需要组织更有效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大限度地引起思想的碰撞,这也是今后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课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练习答案
1.【答案】A
【解析】【分析】①②④.结合所学知识,建设法治中国,要求我们每一位公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符合题意;
③.立法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答案】C
【解析】【分析】A: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故A不符合题意;
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故B不符合题意;
C: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故C符合题意;
D:我国建设法治中国,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3.【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正确,符合题意;
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治中国的相关知识,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以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选项内容不属于基本方略,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中国的认识,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5.【答案】D
【解析】【分析】AB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都不是公民的角度,故ABC不符合题意;
D:在国家宪法日进行宪法宣传活动,有利于促进公民践行宪法,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公民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回答此题要求学生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从公民的角度切入,排除无关选项。
6.【答案】B
【解析】【分析】①:能确保,夸大了做法的作用,故①说法错误;
②③:题干中“法律明白人”借助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法治宣传、法律帮扶,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故②③说法正确;
④:公民没有执法权,故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法治建设。回答此题要求学生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从公民的角度切入,找到对应选择,排除无关和绝对化选项。
7. 【答案】(1)题目如《整治自媒体乱象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净化自媒体生态传播网络正能量》等。
(2)①从网络的角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理性利用网络,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②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角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网络治理环节中去。③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管网、依法上网。④从法治与自由的角度: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⑤从诚信的角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网络生活中,要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⑥从行己有耻的角度: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媒体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紧扣材料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2)结合材料中“许多自媒体接种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也有自媒体为了流量自导自演式造假”从网络的角度切入,表明网络的两面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传播网络正能量,合理利用网络;结合中央网信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从党的领导的角度切入,表明党的地位和作用等。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切入,表明依法治国的地位和重要性;结合只有坚守底线,流量才能长久,自媒体之路才能越走越远,从法治和自由的角度切入,表明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结合“自媒体自导自演式造假”从诚信的角度切入,表面诚信的重要性,践行诚信;从行己有耻的角度切入,表明行己有耻的要求即可。
【点评】(1)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围绕自媒体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法治和自由、诚信的重要性、行己有耻等。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材料,抓住关键信息,逐一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运用学科语言多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