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快乐的罗嗦》 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来自云南彝族人民的欢快民间舞曲,它的旋律如同奔腾的河流,节奏如同跳跃的火焰,充满了生命力!这首歌曲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彝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更能带领我们领略充满民族特色的云南文化,激发孩子们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三、学情分析孩子们天生就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和表现,并乐于尝试新的事物。但对于彝族文化和舞蹈风格,他们还处于初识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充满魅力的彝族文化世界,并鼓励他们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四、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聆听《快乐的罗嗦》,感受这首彝族音乐的欢快活泼,体会它独特而迷人的韵味。2. 艺术表现:尝试模仿彝族摆手舞步,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发挥创意,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3. 创意实践:与同伴合作,共同设计简单而富有创意的舞蹈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并展现团队合作的魅力。4. 文化理解:了解云南彝族人民的火把节习俗,感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快乐的罗嗦》,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模仿和表现音乐。2.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根据音乐节奏和舞蹈风格,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并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六、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用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带领孩子们走进彝族的文化世界。模仿练习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简单的舞蹈动作。肢体表达法:鼓励孩子们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小组合作法:让孩子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舞蹈动作设计,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音乐欣赏法:用不同的方式欣赏音乐,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魅力。七、教具准备:音频:《快乐的罗嗦》图片:云南彝族火把节的图片装饰: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红绸带、头饰等,可以营造节日气氛八、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 (5分钟)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前往充满热情和欢乐的云南,参加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你们听说过彝族的火把节吗?激发兴趣:师:那里有热情的歌舞,欢快的篝火,还有美味的美食,你们期待吗?引入舞蹈:师:在出发前,我们先学一个彝族的舞步,让我们的旅途更加充满活力!环节二: 讲授新课 (20分钟)(一)感知 (5分钟)音乐欣赏: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这首音乐,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导感受:师:这首音乐是不是很欢快?它像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像小鸟在唱歌,像溪水在流淌,像人们在跳舞...)介绍乐曲:师:这首欢快的乐曲叫《快乐的罗嗦》,是云南彝族人民最喜欢的音乐。(二)探究 (5分钟)模仿练习:师:看,这是彝族人最喜欢的摆手舞步,你们仔细观察我的手脚动作。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跟随练习: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练习这个舞步吧!动作细节:师:记住,要像彝族人一样,手势要灵活,步伐要轻盈,眼神要充满热情。(三)示范 (5分钟)情景模拟:师:我们现在要赶路去参加篝火节了,你们要小心安全,不要走到马路中间,也不要碰到旁边的小朋友。音乐引导:师: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跳着舞步向前走吧!动作创编:师:看!远处的篝火越来越近了,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快用动作表达出来吧!看、寻找:师:我们看一看、找一找到了吗?身体和手的动作可以怎么样?怎样才能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擦汗:师:我看到你们都走的满头大汗了,快擦擦汗吧!还没到:师:我们用动作来告诉朋友还没到呢。你们看(教师示范)这样就更像彝族的动作了。抵达目的地:师:看!那火红的篝火,我们终于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时你们会怎样?我们用动作来告诉对面的朋友吧!环节三: 巩固延伸 (10分钟)音乐伴随:师:好朋友们,准备好,让我们围着篝火跳舞吧!动作示范:师:走一走,拍拍手,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舞吧!动作规范:师:记得要动作整齐,弓箭步要到位,展现彝族人民热情奔放的舞姿。声音表现:师:彝族小朋友跳舞时还喜欢发出好听的声音。(教师示范)你们学一学,让我们的舞蹈更加充满活力。小组合作: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一起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例如:声音:嘿 嘿拍手跺脚:X X打击乐器:X X (三角铁、铃鼓、沙球等)小组展示:小组展示表演,展现他们的创意和活力。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5分钟)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快乐的罗嗦》这首欢快的彝族音乐,感受了它的节奏和旋律,并通过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体验了彝族音乐的魅力。师:我们还了解了云南彝族人民的火把节,感受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作业:师: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这首音乐,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还可以分享你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十、设计意图(1) 初步感知环节: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音乐欣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和节奏。(2) 探究音乐环节:鼓励孩子们通过模仿、创编动作和乐器演奏,深入理解乐曲,并体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音乐的乐趣。(3) 巩固延伸环节:引导孩子们将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音乐的奥秘,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十一、板书设计《快乐的罗嗦》云南彝族欢快舞曲彝族摆手舞火把节民族文化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孩子们参与度高,学习效果良好。在引导孩子们创编舞蹈动作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提供一些更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可以利用更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故事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孩子们更多的注意力,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快乐的罗嗦》这首欢快的民间舞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合作能力,体验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在音乐的旅程中获得了成长。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