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蜗牛与黄鹂鸟》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这首欢快的台湾民谣《蜗牛与黄鹂鸟》,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用简单易懂的歌词,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和蜗牛、黄鹂鸟的可爱互动。歌曲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十分适合孩子们学习。三、学情分析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谱、唱歌,并初步掌握了简单的节奏和换气知识。但想要更深入地理解歌曲,并用表情和动作把歌曲演绎出来,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沉浸在歌曲的旋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欢快的氛围。通过歌曲,体会蜗牛和黄鹂鸟性格上的差异,以及它们的情感变化。2.艺术表现: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展现蜗牛和黄鹂鸟的不同性格特点。准确地掌握切分节奏和换气记号,并在演唱中运用自如。3.创意实践: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大胆展现。4.文化理解:了解台湾民谣的独特风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歌曲内容,并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展现蜗牛和黄鹂鸟的鲜活形象。2.教学难点:准确表现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换气记号,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将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角色扮演肢体语言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具准备:《蜗牛与黄鹂鸟》mp3、曲谱、多媒体课件、蜗牛与黄鹂鸟图片、黑板、粉笔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并展示图片。老师:孩子们,你们看,春天来了!老师家的门前有一棵葡萄树,刚刚发出嫩绿的芽,一只蜗牛背着沉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两只黄鹂鸟开心地在树枝上歌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2.揭示课题: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动物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感知1.聆听歌曲: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老师: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2.讨论歌曲内容:老师:歌曲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蜗牛和黄鹂鸟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二)探究1.角色分析:老师:请同学们根据歌词和音乐,想象蜗牛和黄鹂鸟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学生:蜗牛:坚韧不拔、坚持不懈。黄鹂鸟:轻浮、骄傲、看不起人。2.节奏练习: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老师:谁能用拍手的方式表现一下歌曲中的节奏?(三)示范1.教师示范演唱:老师分别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蜗牛和黄鹂鸟的歌词,并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角色特点。2.学生模仿演唱:老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演唱,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环节三:巩固延伸1.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蜗牛、黄鹂鸟和大树,进行表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并加入简单的动作,表现人物形象。2.创编舞蹈:老师: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进行表演。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蜗牛与黄鹂鸟》,感受了歌曲中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欢快的氛围。也体会了蜗牛坚韧不拔的精神,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作业: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例如加入简单的伴奏、模仿动物的声音等。创作关于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并用绘画、朗读等方式表达出来。十、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聆听和讨论,让学生对歌曲内容和角色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图片展示,增加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歌曲的情境。(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角色分析和节奏练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容和角色特点,并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和舞蹈创编,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音乐表演中,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十一、板书设计《蜗牛与黄鹂鸟》蜗牛 黄鹂鸟 大树性格 坚韧不拔 轻浮、骄傲 温柔音乐形象 坚定、缓慢 欢快、轻盈 舒缓、宁静十二、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掌握演唱技巧,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歌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和黄鹂鸟的性格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