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为进博添“龙门”【教材选择】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七年级第二学期【单元课时分析】(一) 本单元“凝固的音乐—建筑”共有3课时,每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与能力侧重,以及品格培养:第一课:《古今建筑大赏》(认识建筑)1.主要教学内容:(1)欣赏临港本地以及国内外著名建筑。(2)了解建筑的概念、种类、功能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3)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2.能力侧重:通过欣赏临港地区以及国内外著名建筑;在交流与讨论中了解建筑的概念、种类、功能、不同时期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3.品格培养:引导学生知晓临港建筑,理解临港开发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二课:《我为进博添“龙门”》(表现建筑)1.主要教学内容:(1)了解龙门与建筑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方法。(2)体会建筑景观设计的乐趣。(3)尝试用符号元素为进博设计龙门。2.能力侧重:(1)对图像进行符号化处理、并主观的进行设计的能力;(2)能掌握设计时线条的表现方式,在设计中对构图、画面内容、形式感都能有所考虑;(3)运用色彩的基本原理进行配色;3.品格培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动态,使他们从小养成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的态度和精神,学会观察和思考、探究和质疑,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与“科学、人文、民族、民主的城市核心价值取向”、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相符合,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上海市民。第三课:《龙门的建筑立构》(运用建筑)1.主要教学内容:(1)认识立体构成,能运用切割与组合、折叠与弯曲、剪切与接插等方法制作校园建筑的立体构成。(2)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能力侧重:认识立体构成,能运用切割与组合、折叠与弯曲、剪切与接插等方法制作立体建筑。3.品格培养: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情分析】(一) 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七年级学生在此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丰富,他们经常从网络信息中获取各种艺术知识,对于一般传统的学习摹仿绘画作品兴趣不大,喜欢现代的、有艺术创意的作品,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把握主要先从比较直观的内容开始;自我的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画面中更多的出现对自我表达的主观意识;同时七年级的学生的童心玩念依旧保持着一个旺盛的状态。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对知识的获取和活动的开展都是较为积极的状态。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创造性的作品能力较强,但在对于建筑欣赏、和动手能力上表现出较为薄弱的一面。(二) 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通过小学阶段和六年级阶段的美术课程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对物象直观描摹的技能,并能进行一定的主观创造;同时对色彩感悟有一定的理解,在对作品的设计和表达上均有较为独立自主的思考。但对如何设计具有形式美感的建筑设计缺乏经验和尝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龙门,了解龙门与建筑的特点、现代建筑中的符号,并进行概括归纳;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符号元素进行创意设计,为进博设计龙门,表达自己心中的设计思想。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欣赏,了解龙门与建筑的造型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感受建筑景观的形简意美。在对比分析和讨论中,总结设计规律,尝试用符号元素为进博设计龙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建筑景观设计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学为上海承办进博会出力献策,培养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通过欣赏、评价、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龙门与建筑的造型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教学难点】龙门的设计有创意、有立意。【教学资源】PPT、范画、彩色卡纸、视频、软笔、微课【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进博速写作品《建设者的喜悦》2. 提问:视频中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谁?在什么地方?你们觉得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喜悦? 你们又有什么感想?你们怎样参与进博服务之中,为举办进博作贡献呢?(学生思考尝试回答)【设计意图】视频的直观感受,为课堂创设情境;连串的提问,调动学生思考节奏,明确本课的主题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3.出示课题《我为进博添“龙门”》(二)新课教授1.“龙门”与建筑(1)思考:课题中的“龙门”是指什么?(学生尝试回答)“龙门”是博览会最外围的门式建筑,代表着博览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2)提问:“龙门”与建筑是否有相似之处?(学生对比各式博览会“龙门”与建筑,回答问题。)“龙门”与建筑:作为城市景观,在造型上有相似之处,功能上“龙门”更加注重第一眼的震撼感,主题性强。【设计意图】通过龙门图片和建筑图片的欣赏对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龙门的功能用途,感受现代建筑的形简意美,为之后的设计龙门作铺垫;同时,通过提问“龙门”与建筑是否有相似之处?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细赏细品两者间的相似与不似。2.如何设计龙门(1)龙门画法示范:结合地区文化,如临港海洋文化、青浦崧泽文化、上海海派文化,运用符号元素进行设计示范。(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与城市文化之间又有着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呢?”)(学生观察示范,思考回答。)(2)龙门设计与文化教师归纳:在第一张设计稿中,结合运用了临港海洋文化的雕塑造型——司南鱼进行设计。在进博的举行地青浦,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崧泽文化。最为出名的就是陶器和玉器,结合他们的传统造型特征,加上现代设计思想,出现了第二张的设计。上海这座多元的海派文化城市,字母形式的设计特别适合他。(3)寻找建筑中的符号寻找设计稿中的符号元素:几何、字母、汉字等;寻找现代建筑中的符号元素(出示第一课时中的建筑)(学生观察第一课时中的建筑,并进行分类)教师归纳:龙门的设计和建筑的设计异曲同工,都可以用符号元素进行归纳。这种形式的设计强调线条的韵律和形式美感。【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现场的三张范画示范,引导学生发现设计背后的文化性、思想性,通过龙门设计和第一课时建筑设计中符号的归纳,引导学生发现设计规律、设计方式方法,加深理解。打好基础大形这是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3.探究设计规律(1)龙门不佳示范(对比示范,提问:哪一幅更加吸引你?为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线条粗细的变化,加强体积感,夸张的造型,具有设计感。这些都可以增强画面的节奏感,也就是线条的韵律。粗线条犹如音乐中低沉的大提琴、大鼓,细线条,犹如小提琴、小号。夸张的造型就像一段富有变化的旋律。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生动。(2)技术加持,优化设计细节加持:点线面构成的图案添加,注意疏密和大小关系。颜色加持:颜色的搭配和添加,契合建筑风格主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示范,引导学生发现设计时需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理解夸张造型能带来较强的设计感。同时通过示范梳理设计步骤,在大型基础上通过有规律的细节添加,增强设计感,并对添加元素的多元化进行引导;颜色的搭配控制不超过三种。4.如何设计进博会龙门(1)了解进博会主题: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2)微视频:教师示范表述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着重落实点:设计构思、灵感来源。如何运用艺术手段处理画面?想体现怎样的一种文化或是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龙门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学生通过畅谈设计思路,为下一步的设计体验拓宽思路。(三)作业要求作业:为进博会设计“龙门”要求:(1)构图合理,有形式美(2)用字母、几何、汉字等符号元素概括,画面简约,颜色3种以内。(3)突显进博会主题(4)有创意、有立意,附设计说明文字稿。(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背景音乐)(五)展示与评价请学生畅谈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意图】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要求学生将自己完成的作品粘贴到彩色卡纸上,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作业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业要求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肯定并激励学生。(六)总结与提升师: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体现。设计承载着人的观念、思想与情怀。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让未来更美好,让人间更美好。(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