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小升初语文试卷1.(1分)请认真、工整地把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写在下面的格子里。2.(2分)在横线上填写与所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或大写字母。B D p q 3.(5分)请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shū jí ,细心阅读,留心观察,你便能从寻常中感受到别样的风景;能从普通的故事里jí qǔ 智慧,迸发líng gǎn ;能从极其平常的现象中探究新知,获得qǐ shì ……感谢生活这本大书,jǐ yǔ 了我们力量和美好。4.(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音、形、义全对的一项是( )A.自愧弗如(fú,不) 司空见惯(jiàn,常见) 万不得已(yǐ,如此)B.不以为然(rǎn,正确) 走马观花(zhǒu,散步) 重见天日(chóng,在)C.声泪具下(jǔ,具备) 过犹不及(yóu,犹豫) 嫣知非福(yān,怎么)D.万象更新(gèng,变更) 见微知著(zhuó,名著) 翻箱倒柜(dào,反转)5.(2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惟妙惟肖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B.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知难而退的精神。C.过年了,零七八碎的东西堆满了我家的厨房。D.吃饭了,我和弟弟蜂拥而至。6.(2分)下列地名和人名拼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宁 WEININGB.草海路 CAOHAI LUC.张飞 Zhang feiD.诸葛亮 Zhuge Liang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过了“六一”儿童节,期末考试眨眼间就要到了啊!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C.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D.比赛得了第一名,我放学后一路小跑着回家向妈妈报喜。8.(2分)下列诗句,与《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无关的一项是(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D.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9.(2分)下列词语的感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奋不顾身 享誉中外 朴实无华 弄虚作假B.锲而不舍 大公无私 持之以恒 光明磊落C.冰清玉洁 亭亭玉立 沾沾自喜 翻箱倒柜D.口是心非 两面三刀 艰苦奋斗 优哉游哉10.(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C.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D.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11.(2分)依次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②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A.拟人、夸张、比喻、反问B.比喻、夸张、拟人、设问C.拟人、比喻、夸张、设问D.比喻、夸张、拟人、反问12.(2分)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3.(11分)经典展示台。根据相关提示填空。(1)《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悲切地思念牛郎的句子是:“ ,泣涕零如雨。”(2)诗词中离不开“雨”。《采薇》中“今我来思, 。”描写的是冬天雨雪纷飞的凄苦景象。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则写出了雨后渭城的清新景色。(3)古诗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 。”来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李贺用“何当金络脑, 。”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的愤慨;王观用“ ,千万和春住。”来表达对友人的祝愿。(4)《长歌行》中的“ , !”提醒我们如果不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以后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5)“ ,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6)“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诫我们要及时孝敬和陪伴父母、长辈。14.(6分)句子训练营。(1)那翠绿的叶片和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束。(缩句) 。(2)姐姐对李明说,她太喜欢《格林童话》了,让李明有时间也读读。(改为引述句)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让整句话构成排比句式。离别是一首诗,将我们带入忧愁的梦境;离别是一首歌,唱出我们心中的惆怅; 。(4)小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5)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改成双重否定句)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改成反问句) ?15.(1分)下列名著的书名、作者等信息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罗贯中——中国——唐代B.《三国演义》——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C.《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英国D.《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16.(1分)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中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和长篇小说,它们依次是( )A.盘古开天《西游记》《红楼梦》B.盘古开天《封神榜》《西游记》C.女娲补天《封神榜》《西游记》D.女娲补天《西游记》《红楼梦》17.(2分)根据阅读积累填空。(填序号)A.波浪 B.波儿 C.波密 D.星期五 E.星期六 F.星期天(1)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取名叫 。(2)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为 。18.(3分)综合性学习。(1)某旅游景点有这样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则告示告诉了游客什么?请你写一写。 。(2)体会下面语段中隐含的言外之意。 去年,小王同学参加全县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小王同学又参加了全县作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请问:语文老师去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和今年说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去年,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 。今年,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 。19.(9分)课内阅读。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由此,我想到了《论语》里的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围绕“ ”进行辩论。(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5)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6)选文中的哪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8)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20.(11分)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明天,我们毕业 ①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②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③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④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心,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并写在相应的横线上。①找近义词:五彩缤纷 细致入微 ②找反义词:粗俗 魔鬼 (2)在画横线的句子“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棵棵幼苗”比喻 。(3)请找出第①段的中心句,并抄写下来。你也即将毕业,此时此刻,请你用一句名言或完整的诗句来赞美一下你的老师。选文是用第二人称来写老师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请你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中,“爬满”与“染成”这两个词好在哪里。(7)下列句子中,引号和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填序号)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或反语 D.表示列举的省略 E.表示语言中断①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②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③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21.(30分) 亲爱的同学,你即将和天真烂漫的小学时光挥手告别;你即将和无忧无虑的童年说声再见;你即将告别懵懂的小学生活,跨进初中的大门,开始你的初中生活。那么,初中生活在你的想象中是什么样的呢?是忙碌的、愉快的,还是美好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以“我向往的初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注意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清洁;注意不写错别字或病句,语句通顺;想象科学合理;试卷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字数不少于450字。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解答】故答案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2.【答案】b d P Q【解答】故答案为:b d P Q3.【答案】书籍 汲取 灵感 启示 给予【解答】故答案为:书籍 汲取 灵感 启示 给予4.【答案】A【解答】A.正确。B.有误,“然”是代词,表示“这样”或“如此”的意思,zǒu。C.有误,“具”应改为“俱”,意为“全;“犹”,好像”,是疑问代词。D.有误,“更”是动词,意为“变更”,zhù,明显”,dǎo。故选:A。5.【答案】C【解答】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B.知难而退:泛指因遇困难而退缩。与语境不相符。C.零七八碎:来形容过年时厨房里堆满的各种小东西。与语境相符。D.蜂拥而至:意思是像蜂群一样一拥而来,形容人多而杂乱地涌来。故选:C。6.【答案】C【解答】A、B、D正确。C.有误,张飞(Zhang Fei。故选:C。7.【答案】D【解答】A、B、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D.没有运用修辞。故选:D。8.【答案】C【解答】首先,我们要理解《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描绘了时间的无声无息流逝,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让我们逐一分析选项:A.“无可奈何花落去。”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与《匆匆》的主题有一定的关联。B.“盛年不重来。”出自陶渊明的《杂诗》,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的描写相吻合。C.“谁道人生无再少!”出自苏轼的《浣溪沙》,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形成对比。D.“花有重开日。”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生命的一次性、青春不再的感慨是一致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选项A、B,而C则表达了对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乐观态度。故选:C。9.【答案】B【解答】A、不相同、享誉中外,“弄虚作假”是贬义词。B、相同、公无私、光明磊落”都是褒义词。C、不相同、亭亭玉立,“沾沾自喜”是贬义词。D、不相同、两面三刀”是贬义词、优哉游哉”是褒义词。故选:B。10.【答案】B【解答】A.有误,表达疑问语气时用问号?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B.正确。C.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D.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他们还没看完一半!该上课了!”故选:B。11.【答案】B【解答】①是比喻句,把“水”比作“眼波”。②从“一字值千金”可知是夸张句。③从“知”可知是拟人句。④有问有答,是设问句。故选:B。12.【答案】C【解答】A.描写的是寒食节。B.描写的是七夕节。C.不是描写传统节日。D.描写的是重阳节。故选:C。13.【答案】(1)终日不成章;(2)雨雪霏霏 渭城朝雨浥清晨 客舍青青柳色新;(3)要留清白在人间 快走踏清秋 若到江南赶上春;(4)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5)书到用时方恨少;(6)子欲养而亲不待。【解答】(1)出自汉代佚名的《迢迢牵牛星》。(2)分别出自先秦佚名的《采薇》、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3)分别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4)出自汉代汉乐府《长歌行》。(5)出自《增广贤文》。(6)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故答案为:(1)终日不成章;(2)雨雪霏霏 渭城朝雨浥清晨 ;(3)要留清白在人间 快走踏清秋 ;(4)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5)书到用时方恨少;(6)子欲养而亲不待。14.【答案】(1)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2)姐姐对李明说:“我太喜欢《格林童话》了,你有时间也读读。”(3)离别是一封信,寄托了我们的愁思。(4)小明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5)詹天佑不可能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6)猫的性格难道不是有些古怪吗?【解答】(1)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那翠绿的、白的、条条”。(2)考查了改为引述句。把“她”改为“我”,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3)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前半部分是“离别是什么,仿写时注意句式。(4)考查了修改病句。用词不当。(5)考查了改成双重否定句。句子中加上“不可能不”。(6)考查了改成反问句。把“实在”改为“难道不是”,句号改为问号。故答案为:(1)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2)姐姐对李明说:“我太喜欢《格林童话》了,你有时间也读读。”(3)离别是一封信,寄托了我们的愁思。(4)小明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5)詹天佑不可能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6)猫的性格难道不是有些古怪吗?15.【答案】D【解答】A.有误,《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B.有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C.有误,《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 吐温是美国人。D.正确。故选:D。16.【答案】D【解答】“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指的是女娲补天,化育了石猴”指的是《西游记》,造就了一座红楼……”指的是《红楼梦》。故选:D。17.【答案】(1)B;(2)D。【解答】(1)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取名叫“波儿”。(2)鲁滨逊在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为“星期五”。故答案为:(1)B;(2)D。18.【答案】(1)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去任何地方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保护景区的环境,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2)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会有机会的。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宣传语的理解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所要宣传的主题。除了留下你的脚印,但请您注意下文明。除了你的记忆,这些值得您永远回忆,谢谢合作,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带走任何东西,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2)考查了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去年“名落孙山,老师用“这会过去的”表达对小王同学的鼓励,他可高兴了”,警告他不要骄傲。故答案为:(1)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带走任何东西,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2)没获奖,别气馁。获奖了,值得高兴,今后还要更加努力。19.【答案】(1)B;(2)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的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5)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6)选文中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态度。(8)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这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解答】(1)本题考查名言警句。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学习的态度。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学习和教育的态度。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原文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辩论,无法判断谁对谁错。故选:B。(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原文。(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出现在第二个小孩的论述中。第二个小孩说“日初出大如车盖,然后用“此”来总结自己的观点。(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暗示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章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两个小孩的辩论和孔子的反应。(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两个小孩的辩论涉及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两个小孩通过对太阳的观察和推理。(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中午时小得像盘子,中午时离人远,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角度思考。故答案为:(1)B;(2)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的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5)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6)选文中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态度。(8)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这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中午时离人近。20.【答案】(1)五彩斑斓 一丝不苟 优雅 天使;(2)“我们”;(3)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使用第二人称,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6)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现了老师的辛苦,使读者更加有兴趣阅读;(7)①B;②A;③D。【解答】(1)本题考查近义词分析。结合“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是您,您是天使”、一丝不苟、天使。(2)本题考查比喻句分析。结合“在课堂上,读得动情,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分析。(3)本题考查中心句分析。结合“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句作答。(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用一句名言或完整的诗句来赞美一下自己的老师即可。(5)本题考查人称作用分析。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6)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运用“爬满”与“染成”,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使文章变得与众不同。(7)①“必修课”指必须学习的课程。表示特殊含义。②“雏鹰假日小队”指少先队员在假日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类活动。表示特定称谓。③省略了老师做的其他工作。表示列举的省略。故答案为:(1)五彩斑斓 一丝不苟 天使;(2)“我们”;(3)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使用第二人称,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显得更加亲切;(6)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表现了老师的辛苦;(7)①B;②A;③D。21.【答案】我向往的初中生活转眼间,我已经长为一名即将毕业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我怀念在母校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很向往未来在中学的生活。我向往的是充满友情的中学生活。我想要在新的中学里结交到新朋友,这样,每天能有伙伴陪伴着,休息时也能够和好朋友在一起读书,在一起钻研题目,在一起聊天、玩耍,在一起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因此,我非常向往着每天都有朋友陪伴的中学生活,向往着充满了真挚的友情的中学生活。我向往的是每天轻松学习的生活。五、六年级,统测和毕业的双重重担让我时刻背负巨大心理压力,重要的考试接踵而来。在复习阶段,眼看时间一天天、一分分、一秒秒地流过,就每天紧绷神经应对考试。那段日子特别紧张,我希望初中的学习能轻松一些。我向往的是在中学,每星期仍能学习“校本”课程。升入六年级下学期后,我们年级开展校本课程活动,茶艺、京剧、剪纸、饮食文化……每个课程不仅使我们学会各种技艺,还让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博大精深。我向往在中学,仍能学习校本课程。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了,面临着小学毕业、升入中学。我向往着中学的学习生活,也更向往着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解答】范文:我向往的初中生活转眼间,我已经长为一名即将毕业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同时。我向往的是充满友情的中学生活。我想要在新的中学里结交到新朋友,每天能有伙伴陪伴着,在一起钻研题目、玩耍、学习知识,我非常向往着每天都有朋友陪伴的中学生活。我向往的是每天轻松学习的生活。五、六年级,重要的考试接踵而来,眼看时间一天天、一秒秒地流过。那段日子特别紧张。我向往的是在中学,每星期仍能学习“校本”课程,我们年级开展校本课程活动、京剧、饮食文化……每个课程不仅使我们学会各种技艺。我向往在中学。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了、升入中学,也更向往着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