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普通高中保送生科学仿真试卷(一)(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普通高中保送生科学仿真试卷(一)(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普通高中保送生科学仿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3分)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  )
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体积减小
2.(3分)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3分)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b点得到的固体为Cu
C.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D.d点得到的固体有3种
4.(3分)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平衡力
B.果实受到重力,蚂蚁受到压力作用,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蚂蚁能够静止,是因为地面对蚂蚁的支持力等于蚂蚁的重力
D.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5.(3分)20℃时,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该物质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饱和溶液溶有3.6g该物质
C.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6.(3分)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象。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为(  )
A.1:1 B.2:1 C.4:1 D.8:1
7.(3分)小羽同学在一本化学书上看到: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这个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当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当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这种物质是氧化剂。那么2+2NaOH=NaCl+NaClO+H2O)中,对于氯气的描述,小羽应选择(  )
A.氯气只是一种氧化剂
B.氯气只是一种还原剂
C.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D.氯气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8.(3分)下列电路图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
A. B.
C. D.
9.(3分)有A、B、C三种物质各1.5克,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A+B+C→D,充分反应后生成3.0克的D.在残留物中再加入1.0克A,反应物中仅剩余有C.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0.9克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10.(3分)从地面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刻为t1,下落到抛出点的时刻为t2。若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则在图中能正确表示被抛出物体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A. B.
C. D.
11.(3分)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当光屏移动在图示的刻度时,正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透镜移到35厘米刻度上,蜡烛不动,移动光屏,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
B.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厘米
C.蜡烛移到30厘米刻度上,透镜、光屏不动,光屏上可以得到蜡烛的清晰的像
D.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图示的原理制成的
12.(3分)如图,三个物体静止在某液体中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则受到浮力最小的可能是C物体;
②若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则受到浮力最小的一定是A物体;
③若三个物体由同种材料做成,则A、B物体一定是空心的,C物体一定是实心的;
④若物体都是实心的,则B物体的密度一定与液体的密度相同。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3.(3分)小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为20Ω,电阻R1为10Ω.实验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读出电阻R1两端电压为4V,并读出了电流表此时的示数。紧接着小华想更换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再做了两次实验,可供选择的电阻有15Ω、30Ω、45Ω和60Ω各一个,小华应选择的电阻(  )
A.15Ω、30Ω B.15Ω、45Ω C.45Ω、60Ω D.30Ω、45Ω
14.(3分)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 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  )
A.9:10:5 B.18:40:33 C.2:5:3 D.5:6:3
15.(3分)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16.(3分)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
D.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17.(3分)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位置3与A点等高,位置5是A与1之间的某点,位置4是高于3的某点。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则(  )
A.第一次经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4
B.运动到3时,小球受平衡力的作用
C.第二次经过位置1后最高可能到达位置5
D.小球来回摆动是匀速运动的过程
18.(3分)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当人坐上椅子,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19.(3分)如图a所示,在一个电阻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两A、B、C、D四点。其中O为圆心,AB、CD为圆环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现把A、B两点接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如图b所示的电路MN两端时0,当换接A、D两点,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
A.I0/4 B.3I0/4 C.I0 D.4I0/3
20.(3分)mol是表示物质量的一种单位,1mol的Na、Mg、Al三种金属的质量分别为23克、24克、27克。室温时,向1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两种金属M、N,反应完毕后再加入0.2mol的金属N,则下列四组所加入的两种金属(  )
选项 A B C D
M Na Na Al Mg
N Al Mg Na Na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共40分)
21.(6分)如图,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
猜想二:   。
猜想三:Ca(OH)2。
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22.(6分)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   W;电源电压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Ω。
23.(8分)在渔船上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发电,以节省燃油,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寿命为20年,蓄电池约4年更换一次
项目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电池板 充电器 蓄电池 安装费
价格(约) 5000元 4000元 1000元 2000元 2000元
(1)“风光互补发电”装置中的风力发电机是根据    的原理来工作的。
(2)渔船通讯、导航及照明用电原来是通过燃烧柴油发电提供的,如果柴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占柴油质量的84%,且完全燃烧时全部碳元素均转化为二氧化碳   千克二氧化碳。
(3)“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为500瓦,右图是不同发电方式的CO2排放量,若在1000艘渔船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则与燃油发电相比(正常发电8小时)至少减少CO2排放    千克。
(4)某同学想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若该装置平均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目前电费价格约为0.54元/千瓦时   。
24.(4分)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半径为R)的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G。木棒的O端与地面上的铰链连接,木棒搁在柱体上,使柱体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移动。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θ=30°时,柱体对木棒的支持力为    ,此时水平推力F为    。
25.(6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白色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过滤后,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3)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中量稀硝酸
则该白色粉末中肯定有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若上述实验的操作(1)中加入的试剂是    。则可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
26.(6分)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电真空照明材料等方面。钨在自然界主要以钨(+6价),化学式常写成FeWO4、MnWO4。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的第一阶段是碱熔法(如图,已知钨酸是一种难溶性强酸、对热不稳定)。
其中A、B、C都是钨的化合物。
(1)写出A的化学式:A    ;写出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2)目前,冶炼拉制钨丝的金属钨,都用组成为非整比的钨氧化物为原料2。的氧化钨中这两种价态的钨原子数之比等于    。
27.(2分)如图所示,某房间水平地面上有一点光源S,距离点光源L的地面上,并且正好挡住了房间内某同学的视线。该同学只好通过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平面镜来观察光源的像,则平面镜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    。
28.(2分)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已知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计算时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f=μmg)。现沿某一水平方向对该物体施加一个量值变化的力0;②F=μmg且作用时间t0;③F=2μmg且作用时间t0。若此外力F按以下顺序施加在物体上,则是该物体在3t0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置移动最大的情况是    (选①③②、②①③或③②①)。
三、分析计算题(共20分)
29.(6分)有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该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甲 乙 丙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干燥固体质量/g 4 4 13
(1)甲同学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写化学式)。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若取用金属混合物15g,加入到120g稀硫酸中
(3)计算丙同学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0.(6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是一种电热水器的铭牌、剖面结构示意图和内部简单电路图,R1、R2均为电热丝。求:
(1)当该热水器装满20℃的水时,1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电热水器中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3)如果在用电高峰期,电热水器工作的实际电压只有198V,此电热水器加热时的实际功率为多大?(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31.(8分)如图所示,杠杆AD放在钢制水平凹槽BC中,杠杆AD能以B点或C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E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H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D端,动滑轮的质量m0=1kg,物体H的密度ρ=2×103kg/m3,AD=0.8m,CD=0.2m,杠杆、圆盘、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求:
(1)物体E的最小质量m;
(2)物体H的最小体积V。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普通高中保送生科学仿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3分)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  )
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体积减小
【答案】C
【解答】解:
A、下山后瓶子会变瘪,而不是气体分子的个数减小。
B、下山后瓶子会变瘪,而不是气体分子的质量减小。
C、下山后瓶子会变瘪,是瓶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D、下山后瓶子会变瘪,而不是气体分子的体积减小。
故选:C。
2.(3分)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钢球随实验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向右行驶,当它落下前;当它下落时,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因此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时。
故选:C。
3.(3分)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b点得到的固体为Cu
C.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D.d点得到的固体有3种
【答案】B
【解答】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和部分没有反应的硝酸银。
B、b点得到的固体为Ag。
C、c点硝酸银和硝酸铜都完全反应3)8,该选项正确。
D、d点得到的固体有3种,该选项正确。
故选:B。
4.(3分)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平衡力
B.果实受到重力,蚂蚁受到压力作用,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蚂蚁能够静止,是因为地面对蚂蚁的支持力等于蚂蚁的重力
D.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答案】A
【解答】解:A、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大小相等,在同一直线上,故A正确;
B、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受到压力作用方向相同,故B错误;
C、蚂蚁能够静止,故C错误;
D、果实能够静止,故D错误。
故选:A。
5.(3分)20℃时,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该物质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饱和溶液溶有3.6g该物质
C.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答案】C
【解答】解:A、对比②③的实验数据,说明10g水溶解3g该物质时并未达到饱和状态;
B、根据实验③所得数据,即20℃时13.6g该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8.6g该物质;
C、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水溶解溶质达饱和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20℃时10g水溶解3.5g该物质时溶液为饱和溶液×100g=36g;
D、由实验①所得数据×100%≈16.7%;
故选:C。
6.(3分)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象。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为(  )
A.1:1 B.2:1 C.4:1 D.8:1
【答案】C
【解答】解:ρ甲===8g/cm3,ρ乙===8g/cm3,
==,因A,此时F相等=,
又因为都是正方体,所以它们的边长之比为=。
在p=中:F都相等=,即=。
故选:C。
7.(3分)小羽同学在一本化学书上看到: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这个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当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当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这种物质是氧化剂。那么2+2NaOH=NaCl+NaClO+H2O)中,对于氯气的描述,小羽应选择(  )
A.氯气只是一种氧化剂
B.氯气只是一种还原剂
C.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D.氯气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答案】C
【解答】解:在反应Cl2+2NaOH═NaCl+NaClO+H6O中,Cl元素在氯气中的化合价是0,在NaClO中的化合价是+1价,所以氯气在该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故选:C。
8.(3分)下列电路图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S8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电流表均无示数,该电路图不能选;
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下端为负极;
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下端为正极;
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故不合题意;
C、将开关拨到7的位置,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0,则小灯泡正常发光;将开关拨到1的位置6,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P=U2I=,C选项图可选。
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
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
故选:C。
9.(3分)有A、B、C三种物质各1.5克,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A+B+C→D,充分反应后生成3.0克的D.在残留物中再加入1.0克A,反应物中仅剩余有C.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0.9克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答案】B
【解答】解:第一次反应A不足,因为第一次反应后加入A又能进行第二次反应,只剩余C、B恰好完全反应,
A.第一次反应耗B的质量为mB,解得mB=0.9g,故A错误;
B.根据mA+mB+mC=mD,故第一次反应后剩余C质量为5.5g﹣0.8g=0.9g;
C.反应消耗A与C质量之比为mA:mC=5.5 g:0.6 g=5:2;
D.反应消耗A,故第二次反应中消耗C质量为:(5.5g+1.2g)×,故第二次反应后,故D不正确,
故选:B。
10.(3分)从地面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刻为t1,下落到抛出点的时刻为t2。若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则在图中能正确表示被抛出物体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设小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大小为f1,下落的加速度为a2,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升:mg+f=ma5,
下落:mg﹣f=ma2,
可见a1>a3,则图象上升阶段的斜率大于下落阶段的斜率,
又因上升与下落高度相同,有:h=a6,h=a2,
则t1<t4,
对于上升过程初速度:v0=,
下落过程末速度:v=,
则:v<v5,
根据以上三点可知,C正确。
故选:C。
11.(3分)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当光屏移动在图示的刻度时,正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透镜移到35厘米刻度上,蜡烛不动,移动光屏,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
B.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厘米
C.蜡烛移到30厘米刻度上,透镜、光屏不动,光屏上可以得到蜡烛的清晰的像
D.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图示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D
【解答】解:AB、由图可知,且成实像,2f>v=20cm>f,故B错误;
若将透镜移到35厘米刻度上,蜡烛不动,因30cm>2f>20cm,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物距大于像距、缩小的实像,因此将透镜移到35厘米刻度上,光屏上不能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
C、蜡烛移到30厘米刻度上,成正立,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D、由图可知,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应用于照相机。
故选:D。
12.(3分)如图,三个物体静止在某液体中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则受到浮力最小的可能是C物体;
②若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则受到浮力最小的一定是A物体;
③若三个物体由同种材料做成,则A、B物体一定是空心的,C物体一定是实心的;
④若物体都是实心的,则B物体的密度一定与液体的密度相同。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A
【解答】解:由图可知:A物体漂浮,B物体悬浮,
∵三个物体静止在某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密度相同。
①若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则物体的重力相等浮A=G,F浮B=G,F浮C≤G,所以受到浮力最小可能是C物体;
②若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由图可知:VA排<V,VB排=V,VC排=V,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A<F浮B=F浮C,所以受到浮力最小的一定是A物体;
③由浮沉条件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可知:ρA<ρ液,ρB=ρ液,ρC>ρ液,所以若三个物体由同种材料做成,则A,C物体可能是实心的;
④若物体都是实心的,因为B物体悬浮。
由上分析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
故选:A。
13.(3分)小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为20Ω,电阻R1为10Ω.实验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读出电阻R1两端电压为4V,并读出了电流表此时的示数。紧接着小华想更换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再做了两次实验,可供选择的电阻有15Ω、30Ω、45Ω和60Ω各一个,小华应选择的电阻(  )
A.15Ω、30Ω B.15Ω、45Ω C.45Ω、60Ω D.30Ω、45Ω
【答案】A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5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1=4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3=U﹣U1=6V﹣7V=2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
解得:R8=R8=×R5=2R2,
当R4=20Ω时,R1的阻值最大,则R1=8R2=2×20Ω=40Ω,即定值电阻的阻值不能大于40Ω,
由选项可知,A正确。
故选:A。
14.(3分)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 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  )
A.9:10:5 B.18:40:33 C.2:5:3 D.5:6:3
【答案】B
【解答】解:由化学式可知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3,则任意量都可满足混合物中铁;FeO和Fe2O3可写成Fe7O3 FeO=Fe3O2形式即它们的分子个数的比应保持在1:1,即FeO和Fe5O3质量比为9:20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7
A、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可以是9:10:5;
B、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18:40:33;
C、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可以是6:5:3;
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可以是3:6:3。
故选:B。
15.(3分)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答案】B
【解答】解:由图可知,a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根据光的色散中各种色光的排列顺序可知,d为红光、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蓝光。
故选:B。
16.(3分)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
D.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答案】D
【解答】解:A、在K2CO3、K3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5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由于生成硫酸。正确;
C、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碳酸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
D、氢氧化铁不溶于水。错误。
故选:D。
17.(3分)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位置3与A点等高,位置5是A与1之间的某点,位置4是高于3的某点。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则(  )
A.第一次经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4
B.运动到3时,小球受平衡力的作用
C.第二次经过位置1后最高可能到达位置5
D.小球来回摆动是匀速运动的过程
【答案】C
【解答】解:A、假设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是动能为零的位置,所以能到达的最高点必然是与A相同的高度,第二次过1最高能回到位置A,故A错误;
B、小球运动到3时,受非平衡力;
C、小球摆到位置4时,故C正确;
D、如果小球在2与5两位置高度相同,而机械能总量也相同,速度大小相同,位置8是1与3之间的某点。
故选:C。
18.(3分)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当人坐上椅子,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答案】D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人坐上椅子,压缩密闭的空气,使气体的内能增大。
故选:D。
19.(3分)如图a所示,在一个电阻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两A、B、C、D四点。其中O为圆心,AB、CD为圆环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现把A、B两点接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如图b所示的电路MN两端时0,当换接A、D两点,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
A.I0/4 B.3I0/4 C.I0 D.4I0/3
【答案】D
【解答】解:设每圆周弧的电阻为R
(1)把A、B两点接入电源时,则:
RACB=RADB=3R,
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
电流表的示数I==,
(2)当换接A、D两点时,则:
RACBD=3R,RAD=R,
电路的总电阻R总′==R,
电流表的示数I′===×=I。
故选:D。
20.(3分)mol是表示物质量的一种单位,1mol的Na、Mg、Al三种金属的质量分别为23克、24克、27克。室温时,向1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两种金属M、N,反应完毕后再加入0.2mol的金属N,则下列四组所加入的两种金属(  )
选项 A B C D
M Na Na Al Mg
N Al Mg Na Na
A.A B.B C.C D.D
【答案】C
【解答】解:1mol的Na、Mg、24克,0.2mol的金属M与0.2mol的金属N质量在选项中分别为:
选项 A B C D
M Na:3.3克 Na:2.7克 Al:2.7克 Mg:5.4克
N Al:5.4克 Mg:4.8克 Na:7.6克 Na:4.3克
反应物、生成物间质量比:
Na~HCl~H3 Mg~2HCl~H2 Al~7HCl~H4
23 36.5 1 73 5 109.5 3
盐酸溶液中HCl总量为:14.6克,与A、Al有剩余2各0.3克;与C反应Na有剩余,因此氢气质量大于0.4克,酸在D的反应、Mg与HCl刚好完全反应8各0.4克,
故选:C。
二、简答题(共40分)
21.(6分)如图,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
猜想二: CaCO3 。
猜想三:Ca(OH)2。
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CaO能与水反应 。
【进行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气泡放出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二氧化碳气体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你选择的装置是  CF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答案】猜想:CaCO3;CaO能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气泡放出;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
【拓展应用】CF。
【解答】解: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猜想一:CaO3,猜想三:Ca(OH)2,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
【进行实验】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则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气泡放出,实验结论是猜想三成立,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取上层清液,有白色沉淀出现3+CO2=CaCO3↓+H7O;
【拓展应用】装置C中的分液漏斗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则选择的装置是CF。
故答案为:猜想:CaCO3;CaO能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气泡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CO5=CaCO3↓+H2O;
【拓展应用】CF。
22.(6分)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 6 W;电源电压  6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9 Ω。
【答案】6;6;9。
【解答】解:当滑片位于左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当滑片位于右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当滑片位于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电流表的示数也最大,
由图2可知,电源的电压U=6VL=4.0A,
因此时灯泡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L=ULIL=6V×5.0A=6W;
(2)由图6可得乙图中:UL=1.5V,电路中的电流I=7.5A,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L=6V﹣3.5V=4.4V,
所以R滑==9Ω。
故答案为:8;6;9。
23.(8分)在渔船上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发电,以节省燃油,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寿命为20年,蓄电池约4年更换一次
项目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电池板 充电器 蓄电池 安装费
价格(约) 5000元 4000元 1000元 2000元 2000元
(1)“风光互补发电”装置中的风力发电机是根据  电磁感应 的原理来工作的。
(2)渔船通讯、导航及照明用电原来是通过燃烧柴油发电提供的,如果柴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占柴油质量的84%,且完全燃烧时全部碳元素均转化为二氧化碳 3.08 千克二氧化碳。
(3)“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为500瓦,右图是不同发电方式的CO2排放量,若在1000艘渔船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则与燃油发电相比(正常发电8小时)至少减少CO2排放  1040 千克。
(4)某同学想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若该装置平均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目前电费价格约为0.54元/千瓦时 建议不安装该装置 。
【答案】(1)电磁感应;(2)3.08;(3)1040;(4)建议不安装该装置。
【解答】解:
(1)该题中的风力发电,即消耗风能,进而产生电能,所以风力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2)产生碳的质量:m=1千克×84%=0.84千克,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分数是=2.08千克;
(3)“风光互补发电”装置正常工作1小时可产生的电能:W=Pt=0.8kW×1h=0.4kW h;
由题意得,一天至少减少CO2排放量,应该是在无风的晴天时减少的排放量,
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000×8×3.5kW h×(0.42﹣8.16)kg/kW h=1040kg;
(4)二十年电费为:20×365×8×0.4kW h×0.54元/kW h=15768元;
风光互补发电成本:5000元+4000元十1000元+2000元×5+2000元=22000元;
因为风光互补发电成本高于二十年电费,所以不经济。
故答案为:
(1)电磁感应;(2)2.08;(4)建议不安装该装置。
24.(4分)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半径为R)的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G。木棒的O端与地面上的铰链连接,木棒搁在柱体上,使柱体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移动。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θ=30°时,柱体对木棒的支持力为  G ,此时水平推力F为  G 。
【答案】;。
【解答】解:(1)如图示,重力的力臂L G=cosθ=×=,柱体与木棒的支持力力臂LN==R,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LG=FNLN,FN===;
(2)柱体在水平方向受水平向左的推力F,水平向右的木棒对柱体压力的水平分力F1=FNsinθ=FNsin30°=×=。
柱体缓慢移动可认为柱体在水平方向平衡,由平衡条件得:F=F1=。
故答案为:;。
25.(6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白色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过滤后,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3)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中量稀硝酸
则该白色粉末中肯定有的物质是  硫酸钠 ,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氯化钠 ,若上述实验的操作(1)中加入的试剂是  硝酸钡 。则可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
【答案】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钡。
【解答】解:(1)白色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
(2)过滤后,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3)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则该白色粉末中肯定有的物质是硫酸钠,不能确定的物质是氯化钠,则可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
故答案为:硫酸钠;氯化钠。
26.(6分)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电真空照明材料等方面。钨在自然界主要以钨(+6价),化学式常写成FeWO4、MnWO4。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的第一阶段是碱熔法(如图,已知钨酸是一种难溶性强酸、对热不稳定)。
其中A、B、C都是钨的化合物。
(1)写出A的化学式:A  Na2WO4 ;写出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Na2WO4+2HCl═H2WO4↓+2NaCl 。
(2)目前,冶炼拉制钨丝的金属钨,都用组成为非整比的钨氧化物为原料2。的氧化钨中这两种价态的钨原子数之比等于  1:4 。
【答案】(1)Na2WO4;Na2WO4+2HCl═H2WO4↓+2NaCl;
(2)1:4。
【解答】解:(1)熔融FeWO4、MnWO4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和钨酸钠,钨酸钠易溶于水、过滤,化学式为Na2WO4;
钨酸钠和浓盐酸反应生成钨酸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WO6+2HCl═H2WO8↓+2NaCl;故答案为:Na2WO2;Na2WO4+4HCl═H2WO4↓+4NaCl;
(2)这种氧化钨中存在五价和六价两种价态的钨,设钨的平均价态为x,解得x=+5.8,设每个WO7.9的分子中五价的原子个数为a,六价的原子个数为b,a=0.3,可知这两种价态的钨原子数之比为1:4。
故答案为:6:4。
27.(2分)如图所示,某房间水平地面上有一点光源S,距离点光源L的地面上,并且正好挡住了房间内某同学的视线。该同学只好通过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平面镜来观察光源的像,则平面镜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  L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连接S与立方体的左顶点并延长,连接某同学的视线与立方体的右顶点并延长,
立方体物块的边长为L,SE=L,
已知△SEC、SO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SOB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OA⊥SB,可得SA=AB,
AE=L,
则H=OA=SA=SE+AE=L+L=L。
故答案为:L。
28.(2分)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已知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计算时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f=μmg)。现沿某一水平方向对该物体施加一个量值变化的力0;②F=μmg且作用时间t0;③F=2μmg且作用时间t0。若此外力F按以下顺序施加在物体上,则是该物体在3t0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置移动最大的情况是  ③②① (选①③②、②①③或③②①)。
【答案】③②①。
【解答】解:根据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拉力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
无论是①还是②在前,物体在力的作用时间内都将保持静止;
物体前2t0时间内保持静止,路程为零,且作用时间t8,③时运动路程不为零,该物体在3t0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置移动最大的情况是③②①。
故答案为:③②①。
三、分析计算题(共20分)
29.(6分)有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该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甲 乙 丙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干燥固体质量/g 4 4 13
(1)甲同学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写化学式)。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若取用金属混合物15g,加入到120g稀硫酸中
(3)计算丙同学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FeSO4、H2SO4;
(2)6.6g;
(3)17.8%。
【解答】解:(1)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乙同学的数据可知,100g稀硫酸和120g稀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都是10g﹣4g=6g,由丙同学的数据可知,100g稀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是20g﹣13g=5g,此时硫酸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甲同学所得溶液中硫酸过量,化学式为:FeSO4、H2SO5。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10g金属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是6g;若取用金属混合物15g=5g=8.4g,所以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
(3)由(1)的分析可知,丙同学的实验中;
设7g铁粉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
Fe+H2SO5=FeSO4+H2↑
56 152 3
7g x

x=19g,y=0.25g
则丙同学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8%。
答:丙同学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4%。
故答案为:
(1)FeSO4、H2SO7;
(2)6.6g;
(3)17.6%。
30.(6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是一种电热水器的铭牌、剖面结构示意图和内部简单电路图,R1、R2均为电热丝。求:
(1)当该热水器装满20℃的水时,1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电热水器中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3)如果在用电高峰期,电热水器工作的实际电压只有198V,此电热水器加热时的实际功率为多大?(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根据ρ=可得
m=ρV=1.0×105kg/m3×15×10﹣3m8=15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水(t﹣t0)=4.5×103J/(kg ℃)×15kg×(100℃﹣20℃)=5.04×104J;
(2)电热水器加热状态时,电路中为R1的简单电路,
由P=可得,R2的阻值:
R1===24.2Ω,
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时,两电阻串联,
电路中的总电阻:
R===1210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2的阻值:
R2=R﹣R3=1210Ω﹣24.2Ω=1185.8Ω;
(3)电热水器工作的实际电压只有198V时,电热水器加热时的实际功率:
P加热′===1620W。
答:(1)当该热水器装满20℃的水时,1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6J的热量
(2)电热水器中电阻R8的阻值为1185.8Ω;
(3)如果在用电高峰期,电热水器工作的实际电压只有198V。
31.(8分)如图所示,杠杆AD放在钢制水平凹槽BC中,杠杆AD能以B点或C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E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H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D端,动滑轮的质量m0=1kg,物体H的密度ρ=2×103kg/m3,AD=0.8m,CD=0.2m,杠杆、圆盘、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求:
(1)物体E的最小质量m;
(2)物体H的最小体积V。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由于60N≤F≤200N,当Fmin=60N时,由题意知,分别以E、杆,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因为是动滑轮,所以FA=(m+m5)g
FD=F+GH﹣F浮=F+ρgV﹣ρ水gV
根据题意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FA LAB≤FD LBD
则(m+m2)g×LAB≤(Fmin+ρgV﹣ρ水gV)×LBD ①
当Fmax=200N时,由题意知,分别以以E、杆,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FA LAC≥FD LCD
则(m+m8)g×LAC≥(Fmax+ρgV﹣ρ水gV)×LCD ②
由①②可得:
(Fmax+ρgV﹣ρ水gV)≤(m+m0)g≤Fmin+ρgV﹣ρ水gV
V≥7.0×10﹣3m2,m≥13kg
因此物体E的最小质量为13kg,物体H的最小体积为1.0×10﹣8m3。
答:(1)物体E的最小质量为13kg;(2)物体H的最小体积为1.6×10﹣3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