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标与重难点】
课程标准:认识两宋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重点:两宋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难点:社会的变化。
【自主学习】
流变之经济
1、流变之农业
自主学习1:根据课本梳理宋朝农业有哪些新变化?
流变之手工业
自主学习2:根据课本梳理宋朝手工业有哪些新变化?
流变之商业
自主学习3:根据课本梳理宋朝商业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合作探究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越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二:
二、流变之文化
1、流变之文化与科技
自主学习4:根据课本梳理宋朝文化与科技有哪些新变化?
2、流变之理学
合作探究二:何为“理”?“理”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如何得“理”?如何守“理”?“理学”的影响?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 ——《朱子语类》
材料三: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材料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材料五: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建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任守愈《朱熹格物致知论》
材料六:一老秀才在得知女儿要为病逝的女婿绝食殉节后,鼓励女儿:“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 ——《儒林外史》
三、流变之社会
合作探究三:宋朝在社会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材料一:材料一:“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材料二:“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三:“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后作业,请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