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 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杯子。这时,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下列哪幅图为“节水徽记”( )2.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大小不变 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3.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蔗糖 C.酱油 D.加碘食盐4. 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西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5. 如图所示,盛水容器里浸有四个体积相等的物体,半圆形的是石子,三角形的是铜块,长方形的是木块,球形的是铁块,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1、F2、F3、F4,试比较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是( )A.F4>F3>F1>F2 B.F4 >F2>F3>F1C.F1=F2=F3=F4 D.F1=F3=F4>F26. 小胡同学在完成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时,发现将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可以观察到( )A.有白色粉末析出 B.有蓝色晶体析出C.溶液变为无色 D.溶液变为绿色7. 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用水或保护水资源的是( )A.淘米的水供家畜饮用 B.控制水龙头流量C.任意开采地下水 D.洗车水处理后循环利用8. 小敏将橙子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甲,将该橙子剥去部分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乙,剥去全部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丙(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橙子吸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状态下橙子的密度关系:B.甲图中,橙子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C.乙图中橙子的 V排小于甲图中橙子的V排D.丙图中,橙子对容器底部压力为零9.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C.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10.如图所示, 4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浸在水中,则受浮力最小的是:( )A.A球 B.B球 C.C球 D.D球11.下图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部分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 )12.利用废旧牙膏皮可以做很多小实验。小华同学把空的牙膏皮剪去尾部做成一个筒状,放入盛水的脸盆中发现牙膏皮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在将此牙膏皮卷成小团状后放入水中,牙膏皮沉入水底。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牙膏皮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B.牙膏皮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C.牙膏皮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D.牙膏皮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1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14.如图所示,用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头体积时,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下列判正确的是( )A.水的密度变大 B.水对小石头的压强不变C.小石头受到的浮力不变 D.量筒对桌面的压力变大15.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把系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慢慢地浸入水中(水未溢出),观察铁块从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物理量作出了如下判断:①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③ 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二、填空题16.某一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_;轮船排开的液体体积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空气中用弹簧秤称质量为2kg 的物体时示数为______N,当将物体浸在水中时称弹簧秤示数为11.2N,则物体受到浮力大小是______N,方向是_ _____,施力物是__________.1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2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4)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字母序号)A.变大 B.变小 C.不变19.右图为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A.b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时的温度是 ℃(2)要从b物质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3)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a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20.如图是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的一个趣味实验,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将分液漏斗里适量的水加入大试管中,使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珍珍非常喜欢玩橡皮泥。一天她将一块重为0.5N的长方体橡皮泥侧放于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测出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求:(1)此时橡皮泥对桌面的压强是 帕。(2)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有何变化? ;橡皮泥的密度又有何变化?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3)如果珍珍将这块橡皮泥分成相同的两块,并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则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而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较多。(4)珍珍又将适量的橡皮泥捏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 将它分别放到盛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 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C.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土仪器在图甲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图乙三、实验探究题22.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足够深的水中,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金属块下表面所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次数 1 2 3 4 5 6 7h(cm) 0 2 4 6 8 10 12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2)下图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23.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重力(选填“<”、“=”或“>”)。(2)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杯中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24.下表为食盐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溶解度(g)物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食盐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1)若要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取的方法是(2)写出食盐和硝酸钾在哪个温度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3)6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四、综合题2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当B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三种方法:① ,② ③ ,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26.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如图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请指出图中操作有误的地方 .(2)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 相平.(3)溶液配制好后,将烧杯中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慎洒出一部分,试剂瓶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27.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物块A受到的浮力;(2)物块A的密度;(3)往容器缓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整个过程中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D C B C C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D C C二、填空题16.不变 变小17.19.6;8.4;竖直向上;水18.(1)130 (2)加入丙物质(或蒸发溶剂) (3)ADCB (4)B19.(1)65 (2)蒸发溶剂 (3)8020.(1)溶液温度上升,晶体减少,U型管a端下降b端上升(2)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钾溶解度增大,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21.(1)500(2)不变,不变(3)小于,乙(4)D三、实验探究题22.(1) 6.75 1.5 (2)B23.(1)= (2)仍在A处24.(1)冷却热饱和溶液(2)20-30℃(3)52.4%四、综合题25.①加入B物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26.(1)图中瓶塞没有倒放;(2)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3)不变.27.(1)物块A体积为V=(0.1m)3=0.001m3,则V排=V=×0.001m3=5×10﹣4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5×10﹣4m3=5N;(2)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时没有发生形变,则:F浮=G,即ρ水gV排=ρ物gV,则物体的密度为:ρ物=ρ水=×1×103kg/m3=0.5×103kg/m3;(3)物体A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即G=5N;物块A恰好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1×103kg/m3×10N/kg×0.001m3=10N;此时物体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弹簧向下的拉力、浮力的共同作用,则测力计的拉力F=F'浮﹣G=10N﹣5N=5N;由图可知弹簧伸长5cm;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则物块A恰好全部浸没时的水面比漂浮时水面上升10cm=5cm;所以水面上升的总的高度为10cm,水的深度为30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0.3m=3000Pa.答:(1)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5N;(2)物块A的密度为0.5×103kg/m3;(3)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3000Pa.A.B.C.D.甲丙乙PAGE第 8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