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学习在生活中识字。
2. 通过对比,正确区分相似笔画的字;通过书写提示,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汉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背诵《古朗月行(节选)》。
4. 和大人一起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表示亲属称谓的生字词,了解汉字笔顺规则并正确书写。
2. 积累成语和古诗,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和古诗的含义,感受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 制作相关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伯伯、叔叔、爷爷、奶奶”等词语。
2.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3. 游戏“我说你指”
- 教师随意说出一个词语,如“姐姐”,请学生迅速在词语卡片中指出对应的卡片。
- 指对的学生带领大家读这个词语,指错的学生则要跟读三遍正确读音。
4. 游戏“卡片配对”
-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手持写有称谓的卡片,另一名学生手持相应人物关系的图片。
- 持有卡片的学生读出卡片上的称谓,持有图片的学生则要找出与之对应的图片,然后两人角色互换。
- 完成最快、最准确的小组获胜,获得小奖品。
5. 游戏“家庭接龙”
- 第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称谓词,下一个学生说出与之有亲属关系的称谓词,依次接龙。
- 例如,第一个学生说“爸爸”,第二个学生说“妈妈”;第一个学生说“哥哥”,第二个学生说“弟弟”等。
- 接不上或者说错的学生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
6.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用上这些称谓。
(二)字词句运用
1.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儿、林、本、天”和“日、田、口、目”两组字。
2. 学生观察,说说每组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教师强调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书写提示
1. 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小、水、月、问”四个字,让学生观察笔顺。
2. 引导学生总结“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和“先外后内”(月、问)的笔顺规则。
3.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日积月累
1. 教师出示成语卡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带领学生认读。
2. 讲解成语的大致意思,让学生初步了解。
3. 游戏“成语接龙”
- 教师先说一个成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后请一位学生以“豆”字开头说一个成语(可以同音不同字),依次进行。
- 接不上的同学为大家背诵一首古诗或者唱一首歌。
4. 教师讲解《古朗月行(节选)》的诗意,让学生跟读、背诵。
(五)和大人一起读
1. 教师介绍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请学生回家后和大人一起阅读故事,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