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四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垃圾公害和气候变暖三大问题展开,以培养学生亲近社会、树立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为主要目标。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都设计了我和大自然、我在这里长大等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内容,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还专门编排了《绿色小卫士》环境保护主题单元。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设置了“我们所了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三个话题。第一个课题以“白复制全文型,介绍了“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I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第二个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介绍了垃圾暴增带来的危害,以及减少垃圾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导分类意识,增强节约资源的意识。第三个课题以气候变暖问题展开,探究了气候变暖的原圾因,并提出了缓解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低碳意识,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以环境问题为统领,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思考对策、行为要求的逻辑顺序展开,最后都落实到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要求上面,特别是从学生角度提出了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的要求,旨在让学生从小关注环保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课标要求 道德修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内容要求: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提示:进行实地调查,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参与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活动,或者组织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责任意识: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内容要求;初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教学提示: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环境的环境的变化,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发展提出尝试建议。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学情分析 一、学期总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单元学情分析 (一)知识经验:已有:学生们从小就接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这样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未知:没有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不是很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难点障碍:多数学生对生活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够重视,突破措施:明确活动目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二)生活经验:已有:保护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学校生活中,对环境污染并不陌生。未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做到减少碳排放,过低碳绿色的生活。难点障碍:个别同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对于低碳生活了解不到位。突破措施: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调查和研究。(三)策略经验已有: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环保活动,知道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未知: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通过变废为宝等活动能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难点障碍:不知道如何做到低碳环保。突破措施:让学生搜集资料、做小调查,在课上反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单元目标 1.通过课前搜集塑料制品,探究塑料的性能、找出塑料制品的代替品等活动,认识、体会环境污染 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2.通过画垃圾分类的手抄报、分小组调查城市生活的垃圾丢弃、处理情况,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能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3.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了解全球的气温变暖的现状,地球变暖与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说说自己的生活打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学习过低碳绿色的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其他农药污染,水污染等,树立环保意识2.垃圾科学分类,树立环保意识。3.让学生知道地球变暖对环境和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学习过低碳绿色生活,减少碳排放和进行碳补偿。难点:在生活中有环保意识,找到合适的办法保护环境,学习过低碳绿色生活。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1.通过课前搜集塑料制品,探究塑料的性能、找出塑料制品的代替品等活动,认识、体会环境污染 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我家的减塑小方案 通过课前搜集塑料制品,探究塑料的性能、找出塑料制品的代替品等活动,认识、体会环境污染 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变废为宝我有妙招 通过分小组调查城市生活的垃圾丢弃、处理情况,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能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环保设计比赛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了解全球的气温变暖的现状,地球变暖与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说说自己的生活打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学习过低碳绿色的生活,成为低碳环保小卫士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2 我们所了的环境污染 通过课前搜集塑料制品,探究塑料的性能、找出塑料制品的代替品等活动,认识、体会环境污染 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2 变废为宝有妙招 通过分小组调查城市生活的垃圾丢弃、处理情况,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能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2 低碳生活每一天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了解全球的气温变暖的现状,地球变暖与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说说自己的生活打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学习过低碳绿色的生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四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变废为宝有妙招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调查研究、举办变废为宝创意展、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懂得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能节约资源、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课标分析 道德修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内容要求: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提示:进行实地调查,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参与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活动,或者组织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责任意识: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内容要求;初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教学提示: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环境的环境的变化,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发展提出尝试建议。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学情分析 (一)知识经验:已有:学生们从小就接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这样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未知:没有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不是很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难点障碍:多数学生对生活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够重视,突破措施:明确活动目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二)生活经验:已有:保护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学校生活中,对环境污染并不陌生。未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做到减少碳排放,过低碳绿色的生活。难点障碍:个别同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对于低碳生活了解不到位。突破措施: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调查和研究。(三)策略经验已有: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环保活动,知道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未知: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通过变废为宝等活动能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难点障碍:不知道如何做到低碳环保。突破措施:让学生搜集资料、做小调查,在课上反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看视频等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2.通过亲历、调查、采访、体验等认识到垃圾暴增带了的巨大危害。学习重难点 认识到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带来的巨大危害课前准备 课本 课件 视频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导入 同学们在假日都爬过什么山 (课件出示照片)这些名山大川风景秀丽,让人赏心悦目啊。但是 如果你见到这样几座垃圾山(出示垃圾山图片)又会有什么感受呢?预设:垃圾真多; 一定臭气熏天。3.小结:是的,垃圾越来越多,而且危害巨大。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 《变废为宝有妙招》的第一课时,暴增的垃圾这部分内容。 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回答。暴增的垃圾(目标1) 环节一、生活垃圾的产生1.请回想一下,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丢弃过哪些垃圾 2.学生交流。3.小结:这些垃圾,基本都是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称之为生活垃圾。环节二、其他垃圾的来源1.你还见过其他垃圾吗 2.学生交流。播放视频《建筑垃圾从何而来》3.小结:不仅居民生活会产生垃圾,商业往来、企业经营、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等也会产生垃圾。垃圾来源于我们每一天的生产与生活。环节三、一天垃圾的统计与推算1.家庭中一天垃圾数量统计。2.学生和老师一起称重、推算小区的垃圾数量。3.拓展北京、上海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4.小结:作为14亿人口大国,如果全国的垃圾堆在一起,会堆出无数座垃圾山。环节四、垃圾暴增的特点1.分组调查一下,生活周边是否有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这些暴增的垃圾都到了哪儿,通常怎么处理它们呢 2.学生交流。3.小结: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填埋和焚烧。 学生通过交流能够说出垃圾的来源通过计算能够知道我们每天都会产生非常多的垃圾学生能够积极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大 预设:对垃圾数量的巨大,认识不足补救:通过交流,计算,对垃圾巨大的数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垃圾的危害 环节一、垃圾的危害1.通过看新闻、读文章、进行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调查,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看视频《垃圾跨界倾倒》2.学生交流。(1)挤占我们宝贵的生存空间。未经处理的电池、混合废塑料、玻璃瓶大概有多长的“寿命”?(2)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环节二、如何面对暴增的垃圾1.面对暴增的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2.学生交流。3.小结:我们是垃圾的生产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垃圾问题的解决者。 学生通过观看垃圾倾倒的视频,能够直观感受到垃圾的危害、 预设:对垃圾危害认识不足补救:同伴合作,观看视频,对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想想为了改变暴增垃圾的现状,你可以做些什么? 拓展性作业 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道法四上 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