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列对世界典型区域的生产特色概括准确的是(  )
A.安第斯山区——机械化农业 B.瑞士——养殖羊驼和骆马
C.意大利威尼斯——耕海牧鱼 D.东非高原——马赛人迁徙放牧
【答案】D
【知识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非洲草原——传统牧场
【解析】【分析】A安第斯山区为垂直农业,A错误;
B瑞士主要发展旅游业,B错误;
C日本的生产特色为耕海牧渔,C错误;
D东非高原的生产特色为马赛人迁徙放牧,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马赛人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2024七下·余杭期末)昆曼公路起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止于泰国曼谷市,途中跨湄公河,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风光绮丽。读昆曼公路示意图,回答下小题。
2.右图中的序号代表河流,其中表示湄公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7月,沿昆曼公路旅行,下列景观可能被拍摄到的是(  )
A.深山峡谷中,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
B.广阔的平原上,片片麦田随风泛起绿色的波浪
C.大雨倾盆,湄公河河水暴涨,波涛汹涌
D.烈日下,一望无际的沙漠点缀着几片绿洲
【答案】2.B
3.C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点评】中南半岛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的生长。
2.根据图中显示可知,①是萨尔温江,②是湄公河,③是红河,④是长江,B正确。
故答案为:B
3.A、昆明到曼谷沿途为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苹果为温带地区的水果,A错误;
B、该线沿途区域种植的为水稻,B错误;
C、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7月份是曼谷的雨季,降水多,C正确;
D、该线沿途区域年降水量多,植被茂盛,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余杭期末)读秘鲁地理简图,完成下小题。
4.右图中河流甲注入 (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5.被印第安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的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上。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4.C
5.A
【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点评】亚马孙河流经巴西北部,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城面积最广的河流,其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4.秘鲁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甲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C正确。
故答案为:C
5.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的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上,①地区的降水量在200-600毫米之间,②和④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③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余杭期末)以下旅游项目中,最有可能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
【解析】【分析】由图表信息可知,①属于滑雪,②属于划艇,③是登山,④为骑马,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运动为冬季滑雪,春夏登山,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及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它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为欧洲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7.(2024七下·余杭期末)自2023年1月16日起,威尼斯向每位“一日游”游客收取3至10欧元的门票费用,且费用会根据淡旺季进行相应浮动。简单来说就是,不在威尼斯过夜的游客需要在固定网站进行提前预订,只有预约通过才能进入威尼斯,从而控制游客的数量。这说明(  )
A.威尼斯旅游业发达 B.威尼斯促进旅游业合理发展
C.以此方法解决水位上涨问题 D.威尼斯因水而生
【答案】B
【知识点】威尼斯——水上都市;世界资源问题;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威尼斯水文化独具特色,吸引大批游人前往,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门票收费,促进威尼斯旅游业的合理发展,排除A/C/D,B正确;
【点评】一日游收费将增加当地收入,促进旅游业合理发展。
8.(2024七下·余杭期末)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里,穿宽大的袍子,过游牧生活,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热带气候区,是干旱地带 B.气候湿热,帐篷利于纳凉
C.雨水多,河流多 D.多地震,帐篷利于防震
【答案】A
【知识点】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分析】沙特阿拉伯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因此居民穿着宽松的大长袍,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仅有一小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9.(2024七下·余杭期末)对该国是这样描述的: “这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地铁站里有华丽的巨型壁画。”请你判断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俄罗斯 C.美国 D.澳大利亚
【答案】B
【知识点】莫斯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描述,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地铁站里有华丽的巨型壁画,可知该国为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纬度高,夏季凉爽短促,冬季寒冷漫长,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部,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面积超过1700万km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亚洲部分约占3/4,欧洲部分约占1/4。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10.(2024七下·余杭期末)“今日的印度因软件业的发达书写了现代神话”,班加罗尔信息产业的发展,(  )
①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深刻地改变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使之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印度班加罗尔
【解析】【分析】 班加罗尔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①②④正确,印度的政治中心是新德里,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誉为“印度的硅谷”。
11.(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得天下”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隋朝的建立是在581年,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因此选项当中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12.(2024七下·余杭期末)“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  )
A.都江堰 B.故宫 C.大运河 D.长城
【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可知该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朝时期,为了开通大运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大运河的开通具有深远的意义,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3.(2024七下·余杭期末)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A.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B.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诗歌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 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可以得知朝廷制定的举措推动了七言律诗的发展,因此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B正确,ACD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唐朝完善科举制 1.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的政绩; 2.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时,注重文教,把诗赋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14.(2024七下·余杭期末)某学者认为“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自某一事件后, “京都为墟(废墟),器之与工,十不存一”。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
A.开通大运河 B.黄巢起义 C.完善科举制 D.安史之乱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唐玄宗时期的开元时期,国力繁荣,大部分百姓生活富足,而自某一事件后, 京都变为废墟,此事件说的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5.(2024七下·余杭期末)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 “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下列分别属于唐朝“大进” “大出”的史实是 (  )
A.鉴真东渡 日本遣唐使 B.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C.玄奘西行 马可·波罗来华 D.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A、鉴真东渡和日本遣唐使都是周边国家来学习唐朝文化,属于“大出”,A错误;
B、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B错误;
C、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C错误;
D、玄奘习行是唐朝吸收外来文化,鉴真东渡是传播唐朝的文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16.(2024七下·余杭期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评价的著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大多述说民间的疾苦,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17.(2024七下·余杭期末)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
A.使北宋走向衰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加强了社会管控
【答案】C
【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 ”可知作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是从百姓身上剥夺财产为政府敛财,家中了人民的负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王安石变法1.原因:①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③财政入不敷出;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2. 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3.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4.主要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等。5.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18.(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面图中“▲”处应该填(  )
A.分设三司 B.设副宰相 C.创立殿试 D.设置通判
【答案】D
【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汉朝任命刺史,元朝建立行省,都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宋朝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19.(2024七下·余杭期末)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
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时期的事件,①错误; 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体现了农牧文明的交流,②正确;玄奘西游是在唐朝时期,③错误; 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体现了农牧文化的融合,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0.(2024七下·余杭期末)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该诗句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中的一端 (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答案】D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从而,淮水至大散关成为南宋与金两政权分界线,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金和南宋的对峙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1.(2024七下·余杭期末)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瓦子”,市民“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  )
A.中央集权松弛 B.城市人口增加
C.文学艺术繁荣 D.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上述现象归根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宋代商业城市大量兴起;街道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交子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海外贸易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2.(2024七下·余杭期末)《宋书》记载,晋永嘉大乱,淮北流民相率过淮,迁徙到江南并设立侨县定居下来,此地人口大增。可见,流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造成了人们的流离失所 B.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B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材料当中提及到淮北流民相率过淮,迁徙到江南并设立侨县定居下来,此地人口大增,由此可见,流民南迁使得江南地区的人口增多,劳动力增加,B正确,AC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3.(2024七下·余杭期末)重庆钓鱼城是南宋与蒙古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此地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右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下面对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证明火药最早在南宋时期运用于战争
B.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
C.证明火药武器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
D.证明火药武器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A、火药最早在唐朝时期运用在战争上,A错误;
B、南宋和蒙古的交战使用了火药,为爆炸性火药武器的使用提供了相关的实物证据,B正确;
C、材料中火药的使用和欧洲作战方式没有关系,C错误;
D、材料当中无法体现火药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①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②元朝发明了火铳。③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24.(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图中“明朝皇帝的‘望远镜’”是指 (  )
①三司
②五军都督府
③锦衣卫
④六部
⑤东厂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望远镜”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监督,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③⑤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利统归兵部,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5.(2024七下·余杭期末)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盛泽镇鼎盛时拥有人家万户,其中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等雇佣工人又有近千人,几乎可以说至少有一半人家以此为生。这说明江南地区(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对外贸易发达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 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等雇佣工人至少有一半人家以织布为生,说明了江南地区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体现了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情况,明代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
26.(2024七下·余杭期末)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D.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A. 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的“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不符合题意;
D. 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7.(2024七下·余杭期末)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明朝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B.郑和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C.1561年,戚继光率军取得台州大捷
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1561年,戚继光率军取得台州大捷 ;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属于史诗,ACD不符合题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体现了对郑和下西洋的评判,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郑和下西洋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8.(2024七下·余杭期末)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对下列书籍的评述正确的有 (  )
序号 书籍 评述
① 《徐霞客游记》 既是地理学巨著, 也是文学名著
② 《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 《本草纲目》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④ 《红楼梦》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①《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化名著,①正确;
②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才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错误;
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③正确;
④《红楼梦》是现实主义的小说,没有富含浪漫主义,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明朝的科技名著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9.(2024七下·余杭期末)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能够“因俗而治” “因地制宜”。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  )
A.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B.在台湾正式建省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宣政院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A、清朝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根据西藏地区的特殊情况,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A正确;
B、台湾建省和处理民族关系没有关联,B错误;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因地制宜没有关系,C错误;
D、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称号;康熙帝:另一位西藏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2.驻藏大臣:雍正帝,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3.金瓶掣签制度: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通过金瓶掣签,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30.(2024七下·余杭期末)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从经济的角度看”“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选项当中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体现了雇佣劳动关系,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 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 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24七下·余杭期末)“一带一路”创契机, 因地制宜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哈萨克斯坦部分资源储量及世界位次表
资源 钨 铬矿 铀 铁矿 铅
储量 (万吨) 200 40000 150 910000 1170
世界位次 1 2 2 6 6
(1)据材料一,指出哈萨克斯坦国徽图案反映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特色。
(2)据材料二,简述甲地所在山区建设滑雪场的有利条件。
(3)“一带一路”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发展机遇。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传统生产方式:畜牧业 生活特色:住帐篷
(2)甲地冬季气候寒冷,所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易于积雪;山地地形,坡度大,利于滑雪。
(3)示例:利用铁路交通,积极加强同中俄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对外贸易;引进中俄等国家的先进技术、人才或设备,促进传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利用滑雪场,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
【知识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
【解析】【分析】(1)哈萨克斯坦的国徽图案为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为骏马,体现了该国的传统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养殖牛、马等,生活特色是游牧生活,住在帐篷上。
(2)作为滑雪场需要积雪丰富,有一定的坡度,可知甲地区冬季的气温在0℃以下,气候寒冷,降雪丰富,积雪后,加上位于山地,坡度大,适合滑雪。
(3)哈萨克斯坦的棉花和畜产品很有名,可以加强周边国家的商贸合作,将更多的优质产品打开国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才,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哈萨克斯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点评】哈萨克斯坦国徽启用于1992年6月4日,为圆形,以蓝、金为主色。国徽突出表现哈萨克人传统的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凌空飞扬的骏马,象征游牧生活;底部饰带上是哈萨克文国名“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位处之中亚,蕴藏了大量的天然资源,因此哈萨克的经济是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为主。
32.(2024七下·余杭期末)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多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统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 “第二帝国”在选官制度方面有何新发展
(3)请用明清时期的各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下表是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请补充表格中的论据。
论点 论据
第一,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隋朝   。 明朝   、   等。
第二, 在封建社会末期, 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清朝实行   、   等政策, 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答案】(1)图1:唐朝。 图2:元朝。
(2)实行科举制。
(3)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等。清朝:设军机处,实行文字狱等
(4)修建大运河;营造北京城;修筑明长城;文字狱;闭关锁国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图1皇帝下辖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2六部下辖行中书省,元朝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2)第一帝国是秦汉时期,官位基本是世族垄断,第二帝国是隋唐,创立科举制,使得平民百姓也有当官的机会。
(3)明朝时期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5、思想上: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清朝时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的表现)。大兴文字狱(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在隋朝时期表现在大运河的修建,在明朝时期表现在北京城和明长城的修建。 在封建社会末期, 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和文字狱使得中国社会发展逐渐落后。
【点评】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表现:① 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出海。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④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1、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3.(2024七下·余杭期末)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1)【展示文明】
请分别写出展品②③⑥所属的展区名称。
(2)【解说文明】
展品④: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展品⑤:唐朝时,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很多汉族的物品大大促进了汉族和藏族两族的友好关系。本展品生动体现了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
请为展品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③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3)【感悟文明】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答案】(1)②隋唐文明 ③宋元文明 ⑥明清文明
(2)展品③: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说明我国宋代科技发明领先于世界。
(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1)打马球在唐朝时期很流行,属于隋唐时期文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③属于宋元文明;金奔巴瓶即金瓶,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为清代乾隆五十七年所赐,⑥属于明清文明。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到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领先世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文明是在各民族不断交流当中发展。
【点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列对世界典型区域的生产特色概括准确的是(  )
A.安第斯山区——机械化农业 B.瑞士——养殖羊驼和骆马
C.意大利威尼斯——耕海牧鱼 D.东非高原——马赛人迁徙放牧
(2024七下·余杭期末)昆曼公路起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止于泰国曼谷市,途中跨湄公河,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风光绮丽。读昆曼公路示意图,回答下小题。
2.右图中的序号代表河流,其中表示湄公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7月,沿昆曼公路旅行,下列景观可能被拍摄到的是(  )
A.深山峡谷中,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
B.广阔的平原上,片片麦田随风泛起绿色的波浪
C.大雨倾盆,湄公河河水暴涨,波涛汹涌
D.烈日下,一望无际的沙漠点缀着几片绿洲
(2024七下·余杭期末)读秘鲁地理简图,完成下小题。
4.右图中河流甲注入 (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5.被印第安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的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上。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2024七下·余杭期末)以下旅游项目中,最有可能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七下·余杭期末)自2023年1月16日起,威尼斯向每位“一日游”游客收取3至10欧元的门票费用,且费用会根据淡旺季进行相应浮动。简单来说就是,不在威尼斯过夜的游客需要在固定网站进行提前预订,只有预约通过才能进入威尼斯,从而控制游客的数量。这说明(  )
A.威尼斯旅游业发达 B.威尼斯促进旅游业合理发展
C.以此方法解决水位上涨问题 D.威尼斯因水而生
8.(2024七下·余杭期末)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里,穿宽大的袍子,过游牧生活,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热带气候区,是干旱地带 B.气候湿热,帐篷利于纳凉
C.雨水多,河流多 D.多地震,帐篷利于防震
9.(2024七下·余杭期末)对该国是这样描述的: “这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地铁站里有华丽的巨型壁画。”请你判断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俄罗斯 C.美国 D.澳大利亚
10.(2024七下·余杭期末)“今日的印度因软件业的发达书写了现代神话”,班加罗尔信息产业的发展,(  )
①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深刻地改变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使之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得天下”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
A. B.
C. D.
12.(2024七下·余杭期末)“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  )
A.都江堰 B.故宫 C.大运河 D.长城
13.(2024七下·余杭期末)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A.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B.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诗歌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14.(2024七下·余杭期末)某学者认为“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自某一事件后, “京都为墟(废墟),器之与工,十不存一”。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
A.开通大运河 B.黄巢起义 C.完善科举制 D.安史之乱
15.(2024七下·余杭期末)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 “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下列分别属于唐朝“大进” “大出”的史实是 (  )
A.鉴真东渡 日本遣唐使 B.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C.玄奘西行 马可·波罗来华 D.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16.(2024七下·余杭期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评价的著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17.(2024七下·余杭期末)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
A.使北宋走向衰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加强了社会管控
18.(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面图中“▲”处应该填(  )
A.分设三司 B.设副宰相 C.创立殿试 D.设置通判
19.(2024七下·余杭期末)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
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24七下·余杭期末)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该诗句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中的一端 (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21.(2024七下·余杭期末)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瓦子”,市民“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  )
A.中央集权松弛 B.城市人口增加
C.文学艺术繁荣 D.商品经济发展
22.(2024七下·余杭期末)《宋书》记载,晋永嘉大乱,淮北流民相率过淮,迁徙到江南并设立侨县定居下来,此地人口大增。可见,流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造成了人们的流离失所 B.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23.(2024七下·余杭期末)重庆钓鱼城是南宋与蒙古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此地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右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下面对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证明火药最早在南宋时期运用于战争
B.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
C.证明火药武器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
D.证明火药武器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24.(2024七下·余杭期末)下图中“明朝皇帝的‘望远镜’”是指 (  )
①三司
②五军都督府
③锦衣卫
④六部
⑤东厂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5.(2024七下·余杭期末)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盛泽镇鼎盛时拥有人家万户,其中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等雇佣工人又有近千人,几乎可以说至少有一半人家以此为生。这说明江南地区(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对外贸易发达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6.(2024七下·余杭期末)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D.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27.(2024七下·余杭期末)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明朝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B.郑和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C.1561年,戚继光率军取得台州大捷
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8.(2024七下·余杭期末)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对下列书籍的评述正确的有 (  )
序号 书籍 评述
① 《徐霞客游记》 既是地理学巨著, 也是文学名著
② 《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 《本草纲目》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④ 《红楼梦》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2024七下·余杭期末)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能够“因俗而治” “因地制宜”。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  )
A.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B.在台湾正式建省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宣政院
30.(2024七下·余杭期末)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24七下·余杭期末)“一带一路”创契机, 因地制宜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哈萨克斯坦部分资源储量及世界位次表
资源 钨 铬矿 铀 铁矿 铅
储量 (万吨) 200 40000 150 910000 1170
世界位次 1 2 2 6 6
(1)据材料一,指出哈萨克斯坦国徽图案反映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特色。
(2)据材料二,简述甲地所在山区建设滑雪场的有利条件。
(3)“一带一路”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发展机遇。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2.(2024七下·余杭期末)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多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统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 “第二帝国”在选官制度方面有何新发展
(3)请用明清时期的各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下表是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请补充表格中的论据。
论点 论据
第一,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隋朝   。 明朝   、   等。
第二, 在封建社会末期, 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清朝实行   、   等政策, 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3.(2024七下·余杭期末)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1)【展示文明】
请分别写出展品②③⑥所属的展区名称。
(2)【解说文明】
展品④: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展品⑤:唐朝时,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很多汉族的物品大大促进了汉族和藏族两族的友好关系。本展品生动体现了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
请为展品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③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3)【感悟文明】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非洲草原——传统牧场
【解析】【分析】A安第斯山区为垂直农业,A错误;
B瑞士主要发展旅游业,B错误;
C日本的生产特色为耕海牧渔,C错误;
D东非高原的生产特色为马赛人迁徙放牧,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马赛人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答案】2.B
3.C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点评】中南半岛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的生长。
2.根据图中显示可知,①是萨尔温江,②是湄公河,③是红河,④是长江,B正确。
故答案为:B
3.A、昆明到曼谷沿途为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苹果为温带地区的水果,A错误;
B、该线沿途区域种植的为水稻,B错误;
C、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7月份是曼谷的雨季,降水多,C正确;
D、该线沿途区域年降水量多,植被茂盛,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4.C
5.A
【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点评】亚马孙河流经巴西北部,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城面积最广的河流,其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4.秘鲁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甲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C正确。
故答案为:C
5.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的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上,①地区的降水量在200-600毫米之间,②和④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③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A
【知识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
【解析】【分析】由图表信息可知,①属于滑雪,②属于划艇,③是登山,④为骑马,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运动为冬季滑雪,春夏登山,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及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它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为欧洲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7.【答案】B
【知识点】威尼斯——水上都市;世界资源问题;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威尼斯水文化独具特色,吸引大批游人前往,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门票收费,促进威尼斯旅游业的合理发展,排除A/C/D,B正确;
【点评】一日游收费将增加当地收入,促进旅游业合理发展。
8.【答案】A
【知识点】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分析】沙特阿拉伯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因此居民穿着宽松的大长袍,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仅有一小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9.【答案】B
【知识点】莫斯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描述,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地铁站里有华丽的巨型壁画,可知该国为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纬度高,夏季凉爽短促,冬季寒冷漫长,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部,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面积超过1700万km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亚洲部分约占3/4,欧洲部分约占1/4。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10.【答案】B
【知识点】印度班加罗尔
【解析】【分析】 班加罗尔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①②④正确,印度的政治中心是新德里,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誉为“印度的硅谷”。
11.【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隋朝的建立是在581年,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因此选项当中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12.【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可知该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朝时期,为了开通大运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大运河的开通具有深远的意义,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3.【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 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可以得知朝廷制定的举措推动了七言律诗的发展,因此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B正确,ACD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唐朝完善科举制 1.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的政绩; 2.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时,注重文教,把诗赋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14.【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唐玄宗时期的开元时期,国力繁荣,大部分百姓生活富足,而自某一事件后, 京都变为废墟,此事件说的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5.【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A、鉴真东渡和日本遣唐使都是周边国家来学习唐朝文化,属于“大出”,A错误;
B、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B错误;
C、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C错误;
D、玄奘习行是唐朝吸收外来文化,鉴真东渡是传播唐朝的文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16.【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大多述说民间的疾苦,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17.【答案】C
【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 ”可知作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是从百姓身上剥夺财产为政府敛财,家中了人民的负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王安石变法1.原因:①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③财政入不敷出;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2. 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3.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4.主要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等。5.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18.【答案】D
【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汉朝任命刺史,元朝建立行省,都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宋朝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19.【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时期的事件,①错误; 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体现了农牧文明的交流,②正确;玄奘西游是在唐朝时期,③错误; 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体现了农牧文化的融合,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0.【答案】D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从而,淮水至大散关成为南宋与金两政权分界线,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金和南宋的对峙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1.【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上述现象归根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宋代商业城市大量兴起;街道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交子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海外贸易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2.【答案】B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材料当中提及到淮北流民相率过淮,迁徙到江南并设立侨县定居下来,此地人口大增,由此可见,流民南迁使得江南地区的人口增多,劳动力增加,B正确,AC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3.【答案】B
【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A、火药最早在唐朝时期运用在战争上,A错误;
B、南宋和蒙古的交战使用了火药,为爆炸性火药武器的使用提供了相关的实物证据,B正确;
C、材料中火药的使用和欧洲作战方式没有关系,C错误;
D、材料当中无法体现火药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①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②元朝发明了火铳。③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24.【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望远镜”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监督,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③⑤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利统归兵部,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5.【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 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等雇佣工人至少有一半人家以织布为生,说明了江南地区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体现了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情况,明代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
26.【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A. 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的“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不符合题意;
D. 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1561年,戚继光率军取得台州大捷 ;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属于史诗,ACD不符合题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体现了对郑和下西洋的评判,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郑和下西洋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8.【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①《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化名著,①正确;
②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才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错误;
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③正确;
④《红楼梦》是现实主义的小说,没有富含浪漫主义,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明朝的科技名著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9.【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A、清朝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根据西藏地区的特殊情况,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A正确;
B、台湾建省和处理民族关系没有关联,B错误;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因地制宜没有关系,C错误;
D、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称号;康熙帝:另一位西藏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2.驻藏大臣:雍正帝,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3.金瓶掣签制度: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通过金瓶掣签,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30.【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从经济的角度看”“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选项当中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体现了雇佣劳动关系,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 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 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1.【答案】(1)传统生产方式:畜牧业 生活特色:住帐篷
(2)甲地冬季气候寒冷,所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易于积雪;山地地形,坡度大,利于滑雪。
(3)示例:利用铁路交通,积极加强同中俄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对外贸易;引进中俄等国家的先进技术、人才或设备,促进传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利用滑雪场,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
【知识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
【解析】【分析】(1)哈萨克斯坦的国徽图案为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为骏马,体现了该国的传统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养殖牛、马等,生活特色是游牧生活,住在帐篷上。
(2)作为滑雪场需要积雪丰富,有一定的坡度,可知甲地区冬季的气温在0℃以下,气候寒冷,降雪丰富,积雪后,加上位于山地,坡度大,适合滑雪。
(3)哈萨克斯坦的棉花和畜产品很有名,可以加强周边国家的商贸合作,将更多的优质产品打开国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才,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哈萨克斯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点评】哈萨克斯坦国徽启用于1992年6月4日,为圆形,以蓝、金为主色。国徽突出表现哈萨克人传统的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凌空飞扬的骏马,象征游牧生活;底部饰带上是哈萨克文国名“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位处之中亚,蕴藏了大量的天然资源,因此哈萨克的经济是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为主。
32.【答案】(1)图1:唐朝。 图2:元朝。
(2)实行科举制。
(3)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等。清朝:设军机处,实行文字狱等
(4)修建大运河;营造北京城;修筑明长城;文字狱;闭关锁国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图1皇帝下辖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2六部下辖行中书省,元朝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2)第一帝国是秦汉时期,官位基本是世族垄断,第二帝国是隋唐,创立科举制,使得平民百姓也有当官的机会。
(3)明朝时期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5、思想上: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清朝时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的表现)。大兴文字狱(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在隋朝时期表现在大运河的修建,在明朝时期表现在北京城和明长城的修建。 在封建社会末期, 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和文字狱使得中国社会发展逐渐落后。
【点评】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表现:① 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出海。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④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1、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3.【答案】(1)②隋唐文明 ③宋元文明 ⑥明清文明
(2)展品③: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说明我国宋代科技发明领先于世界。
(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1)打马球在唐朝时期很流行,属于隋唐时期文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③属于宋元文明;金奔巴瓶即金瓶,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为清代乾隆五十七年所赐,⑥属于明清文明。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到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领先世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文明是在各民族不断交流当中发展。
【点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