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 3 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国民政府组织的大型会战会战 战果 意义淞沪会战 (1937年8月至11月) 毙伤日军4万余人 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 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 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 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抗战进入 战略相持 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 毙伤日军5万余人 最终取得胜利,鼓舞了盟军士气,在国内外产生 积极影响2.八路军的战绩和《论持久战》的发表(1)八路军的战绩。参战部队 战绩 意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平型关 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八路军第一二○师 雁门关伏击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2)《论持久战》的发表:1938年武汉会战前,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 胜论”,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 论持久战 》的演讲,分析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科学提出 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抗战,才能夺取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理论,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抗 战的决心和信心。3. 工商业、文教界对抗战的贡献过程 意义工商业内迁 东部沿海工商企业向西南大后方大规模迁移,努力恢复生产和经营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高校内迁 华北、华东的一些著名高校师生和研究机构人员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弦歌不辍,继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事业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巩固背景 上海等地陷落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深入敌后,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开展持久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建立晋察冀根据地,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二〇师建立晋西北、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建立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豫根据地晋西南根据地、山东根据地等也陆续建立新四军建立 华中根据地巩固 陕甘宁根据地得到巩固2. 游击战争的开展特点 八路军、 新四军 依托根据地,广泛发动民众战法 依据各地的地形特点,采取 地道战 、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意义 敌后战场的开辟,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削弱了日军发动战略进攻的能力3. 百团大战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野蛮的“三光 ”政策、“囚笼政策”政策不断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企图彻底摧毁 抗日根据地时间 1940年下半年战役目标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参战部队 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战果 摧毁敌人大量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意义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4. 国民党消极抗战(1)反共高潮的发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抗战表现出妥协、倒退倾向。1939年冬至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两次反共高潮,其中就有1941年1月制造的震惊中外的 皖南事变(2)中共坚持正确的抗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5.根据地建设经济 以中共中央所在地 延安 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文化 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政治 各根据地相继实行精兵简政、“三三制”、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减租减息等政策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派主义等问题,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 整风运动 ,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意义 对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巩固抗日根据地 起了重要作用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形成 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表现 中国组建了远征军开赴 缅甸 ,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在仁安羌之战中远 征军以少胜多,战绩名扬海外1月5日,根据同盟国的决定, 蒋介石 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意义 自 九一八事变 以来,中国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局面开始改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联系起来2. 东方主战场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东方 主战场。3.《开罗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 埃及开罗 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 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 中国领土 ,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4.废除旧约,改订新约1943年中国首先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随 后与其他10余个西方国家谈判废除旧约,改订新约。至此,鸦片战争以来存在百年的各项 不平等条约 ,以及列强在华各项特权,大多得以废止和取消。但是,中国还没有获得真正独立和完整的主权,在 国际社会 中也没有取得实际上的真正的平等地位。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 中共七大的召开时间、地点 1945年4月至6月,在 延安 召开使命 总结以往革命经验、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内容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 论联合政府 》书面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 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提出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 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新民主主义 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2.抗日战争的胜利(1)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时间 事件1943年至1944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日法西斯分别在苏 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丧失战略主动权1945年5月 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盟军在太平洋上攻势作战的成功,加速了 日本法西斯末日的到来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先后在日本 广岛 、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战场开始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 日本 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中国抗 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9日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 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民族解放斗争 。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 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 救亡图存 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