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 4 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不同的建国方针
中国共产党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 国家
国民党统治集团 打着“ 和平建国 ”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继续原有统治
各民主党派代表的中间势力 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重庆谈判
背景 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争取经过和平道路 建设新中国,这符合刚刚经历残酷战争的中国人民的愿望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 舆论压力 ,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过程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 重庆 举行和平谈判。28日,毛泽东等抵达重庆,随后中共代表与国民政府代表开始谈判
签订“双 十协定”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召开 政治协商会议 ,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3.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背景 重庆谈判期间和之后,国民党军队不断进犯解放区,解放区军民坚决还击,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在1946年1月10日签订 停战协定
时间、地点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
参加党派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
内容 讨论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
结果 国民党统治集团很快就撕毁这些协议,暴露了其坚持 独裁统治 和内战政策的真实面 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 解放区 展开大 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在 军队数量 、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
势。蒋介石声称,只需要三到六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
(3)中共中央确定了以 自卫战争 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军事 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最有效地打击敌人
结果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阶段
时间、地点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山东战场 5月中旬, 华东野战军 在陈毅、粟裕指挥下于山东孟良固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整编 第七十四师,基本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陕北战场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 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至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
三、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1.接收变“劫收”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人和官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接收了日伪工厂、大量 物资、金银等。国民党接收大员贪婪地掠夺财物,接收变成“劫收”,引发 国统区 广大,民众的极度不满
2.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崩溃
滥发纸币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 纸币 ,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混乱,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巧取豪夺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 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3. 国民大会
1946年11月至12月,由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 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 主社会党和若于“社会贤达”。会议通过的《 中国民国宪法 》,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
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4.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背景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以各种方式换取美国对其内战政策的支持。驻华美军以“占领者”的姿态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在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国统区人民纷纷行动起来,投身反对美国援蒋,反对 蒋介石 卖国、独裁、发动内战的斗争
标志 以1946年冬爆发的“ 抗议美军暴行 ”运动为标志, 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
特点 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 反内战 、反迫害
意义 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西柏坡会议制定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 》
时间地点 1947年夏在刘少奇主持下,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2. 刘、邓大军千里 跃进大别山
背景 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主力立刻转入全国性的反攻
过程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 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 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辽沈战役1948年9月 东北野战军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初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歼敌55万余人 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 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 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军队52万余人 基本解放 华北 全境
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1949年春
地点 河北西柏坡
内容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 乡村 转移到 城市
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5.北平谈判
背景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也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迫于内外压力,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
1月22日,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过程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实现和平,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 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
结果 国民党政府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 》 (最后修正案)上签字,谈判破裂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23日,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胜利大进军 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大进军,迅速消灭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终于赢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
原因 短短几年内,由于国民党无视中国人民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 愿望,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推向了饥饿、战乱和死亡的深渊,彻底丧失了民心
而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 广大民众的支持,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
这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