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新中国的诞生
1 . 1949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隆重开幕
代表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海外华侨以及特邀的代表等662人
文件 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等重要文件
决议 确定首都、纪年方式、国歌、国旗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 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作用 是新中国的 建国纲领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制定宪法以前,具有 临时宪法 的作用
3. 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 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2)意义。
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 制政治向 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 。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和抗美援朝
1.祖国大陆的统一
(1)到1950年6月,解放了除 西藏 、台湾和少数几个海岛以外的全部领土。
(2)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3)1951 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 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2.土地改革
时间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结果 到1952年底,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
意义 土地改革将农民从 封建土地关系 的束缚中彻底解放,激发了亿万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3.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
背景 投机资本制造物价飞涨、囤积居奇、市场混乱等严重问题
稳定物价 措施 “ 银元之战 ”和“ 米棉之战 ”
结果 使不法投机资本一蹶不振, 国营经济 取得稳定市场的主动权
统一财经 目 的 标本兼治
措施 1950年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 财政收入 、物资调动和现金管理
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财经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4.抗美援朝
背景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组成“联合国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经过 连续进行五次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
结果 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精神 涌现了 杨根思 、 黄继光 、邱少云、罗盛教等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锻造了伟大 抗美援朝精神
意义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打出了国威军威和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
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中国人民打败侵略者,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 一边倒 ” 首先与苏联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根据先谈判再建交的原则,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等亚洲民族独立国家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 另起炉灶 ” 废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彻底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主权被恣意践踏的百年屈辱史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式倡议 1954年4月, 日内瓦会议 召开。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会议
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内容 互相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万隆会议和中国外交新成就
(1)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 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推动了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 前进。中国代表团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
条件。
(2)这一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进展。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
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 英国 、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953年6月,毛泽东正式提出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在短短3年内,就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土地改革在全国基本完成,抗美援朝战争也即将结束
方针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内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 一化三改 ”
(2)成就。
“ 三改 ”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 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初步建立
“ 一化 ”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内容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 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 设,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