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特点 强调 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用 打破了“ 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意义 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冲破束缚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转移中心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发扬民主 强调充分发扬民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这次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邓小平 理论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平反冤假错案
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恢复名誉 影响最大的是恢复了刘少奇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
4.调整社会关系
(1)对在 反右派斗争 中被错划为右派的人员进行甄别改正。
(2)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3)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时间 1981年6月,中共 十一届六中全会 审议并通过
内容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意义 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1.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1)目的: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
(2)具体决策。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并就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
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 三步走 ”现代化发展战略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
2.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经济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
政治 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府作为基层政权,普遍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
意义 这是农村经济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推进
(1)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 国有企业实行 政企职责 分开,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地位 从1984年起,国家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方式 广泛推行 承包经营责任制
(2)所有制结构改革。
内容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 三资 ”企业也发展起来
结果 逐渐形成了 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发展的格局
4.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经济特区 1980年,设立 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开辟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随后又扩展至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浦东开发开放 1990年4月批准
5.法制保障
基本法律 1979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宪法 1982 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 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6.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措施 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和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表现 “五讲四美同胞书”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三、“一国两制”的提出
背景 1979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 》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1年, 叶剑英 全面系统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提出 1982年, 邓小平 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仍然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实践 通过谈判,分别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 香港 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 澳门 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澳门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
四、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1.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和内容
方向 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
内容 提出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改变“一条线”战略全面发展对外关系
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
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2.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
实践 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中美正式 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为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良好基础
意义 随着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 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