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8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召开1.南方谈话时间 1992 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改革开放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意义 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 中共十四大时间 1992年10月内容 号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意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跨世纪发展战略1. 国有企业和各方面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式 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 股份制 改革的试点体制改革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家 宏观调控 体系框架初步建立2. 改革开放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了经济过热等问题应对 1993年6月,党和国家采取以紧缩 银根 、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的16条重要措施效果 过度投资得到控制,金融秩序迅速好转,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同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3.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表现 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保税区 ,开放了边境、沿海省会和内陆省会及一批内陆市县效果 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 全方位 开放的新格局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措施 内容和目的从1991年开始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 进一步坚持“ 二为 ”方向和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1994年8月,中央印发《 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纲要》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 依 法 治 国 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5.提出并实施了重大战略背景 党和国家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和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内容 科教 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 走出去 ”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程 1986年,中国政府开始申请,至 2001 年12月正式加入意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 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三、中共十五大和邓小平理论1. 中共十五大时间 1997年 9 月经济制度 提出 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战略 提出新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依法治国 将 依法治国 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 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1)理论创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 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 经济建设 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写入党章: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两岸交流扩大1.香港澳门回归时间 1997 年7月 1日,香港回归1999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治理方式 回归祖国后,香港、澳门作为直辖于中央政府的 特别行政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对香港、澳门实行管治,与之相应的特别行政区 制度和体制得以确立2.两岸交流扩大打破隔绝 1987年11月,第一批探亲台湾同胞经香港赴大陆,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九二共识”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重要共识汪辜会谈 1993年4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5年1月,针对“ 台独 ”活动趋于猖獗的现状,江泽民发表讲话,强调坚持 一个中国 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五、外交工作新进展1.20世纪90年代的中美关系呈现曲折发展的复杂局面原因 美国对中国一直采取所谓接触加遏制、以遏制为主的政策表现 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 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2001年4月,南海撞机事件应对 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2.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1)1997年至2002年,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易区”。(2)上海合作组织。开始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首脑在上海举行会晤,正式形成“上海五国”机制成立 2001 年6月,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扩员 2017年6月,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也成为正式成员性质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参与推动建立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合作组织影响 它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3)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外交活动 2000年9月,在中国倡议下,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美、俄、英、法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首脑举行联合国历史上的首次会晤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意义 世纪之交,中国建立起 全方位多层次 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国际战略空间不断扩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