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9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9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共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共十六大召开(2002年11月)
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内涵 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特征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地位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经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 是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
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方针 内涵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解决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地位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十六大后
新要求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扎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的新要求
措施 通过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效实施宏观调控 、适时调整指导方针
效果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扩大就业 背景 21世纪初,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措施 国家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体系
效果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格局初步形成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特点 构建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效果 到2012年,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实现全覆盖
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爱国主义 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加大文化投入 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 提高了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 新兴文化 产业快速发展
4.教育领域的发展
(1)教育资源倾斜:全部免除农村 义务教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确保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一批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建设。2008
年,中国成为世界上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5.辉煌成就
抗震救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党和国家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夺 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 抗震救灾精神
北京奥运会 在奥运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中国印记
经济增长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三、坚持“一国两制”维护国家统一
1.对香港、澳门的治理
方针 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坚持“ 一国两制 ”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
措施 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推进民主
效果 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2.维护国家统一
举措 意义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 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双方达成坚持“九二共识”、反对 “ 台独 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等多项共识
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大陆方面实施多项对台惠民政策措施 两岸在学术、文化、教育、新闻、体育、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不断深化
四、坚持和平发展合作
外交布局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 是重要舞台
大国关系 中美、中俄大国关系总体稳定
周边关系 中国一东盟 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和共同开发奠定政治基础
2010年1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使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口得到实惠
中国一 欧盟 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
中 日 中国政府发表相关声明和白皮书,并通过常态化执法巡航等措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多边外交 中国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
从2009年开始,确定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会唔机制,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 的形象
五 、中共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
1.中共十七大
总结经验 大会对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作了“ 十个结合 ”的精辟概括
阐述内涵 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路的基本内涵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形成 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内容 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核心内容 中共 十七大 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提出新要求
2.科学发展观
代表 以 胡锦涛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解决问题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地位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