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 7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科技1.数学—— 祖冲之(南朝)(1)计算圆周率:用算筹做工具,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2)测算历法: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测算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3)创制历法: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大明历 》,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2.农学—— 贾思勰 (北朝)(1)贡献。撰写《齐民要术 》 地位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一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内容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意义 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2)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多种经营等宝贵思想3.地理学(1)西晋地图学家 裴秀 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 制图六体 ”,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明朝末年,(2)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 的《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 地区的历史沿革、自然风物和经济物产等,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4.炼钢技术 灌钢法 99(1)发明时期:东晋南朝时期。(2)操作方法:将生铁溶液混合到熟铁料中,加以锻打锤炼,获得质地优良的钢。(3)意义:费工少,成本低,起初专门用于制造兵器,推广后也用于制造镰刀等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二、佛教和道教的传播1.佛教空前盛行(1)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饱受战乱痛苦;社会上层的影响。(2)表现:平民百姓纷纷信奉佛教,各地广修寺庙,佛教空前盛行。(3)影响:佛教的传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影响深远,对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也产生过较大影响。同时,佛教也吸收中国文化的养分,逐渐走向 本土化(4)遍布南北各地的石窟寺(魏晋时期)。原因 佛教广泛传播代表 山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河南洛阳的 龙门 石窟和甘肃敦煌的 莫高窟内容 石窟中的雕像和壁画以宣扬佛教为主,同时也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内容2.道教的传播(1)概况;东晋南朝时期,道教经过 葛洪 、陶弘景等人的改造(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丰富了道教内涵),拥有众多信徒。(2)主张:修身养性,炼制 丹药 ,以得道成仙。三、文学和艺术1. 诗歌(涌现了一批杰出诗人)(1)建安文学。定义 建安时期的一些诗人,以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写出了不少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词歌赋,史称“建安文学”代表诗人 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代表作 曹操 的《蒿里行》、王粲 的《七哀诗》和蔡琰的《悲愤诗》等(2)田园诗。定义 描写乡村风光和质朴劳动生活的作品代表诗人 东晋诗人 陶渊明代表作 《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他的名篇还有散文《桃花源记》)等(3)诗文总集———《文选》。编者 南朝人 萧统内容 选编先秦以来的诗歌、辞赋和杂文代表作,详近略远地位 初步注意了文学作品与其他著作的区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诗文总集 ,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影响 唐宋时期,诗赋列入科举考试内容,《文选》是应考士子的必读书,研究《文选》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2. 小说(开始兴起)(1)《世说新语》——南朝人 刘义庆内容 意义/特色以笔记形式记录社会上的逸闻趣事,内容广泛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有关德行的一些篇幅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保留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口语 简明而有风致,刻画人物惟妙惟肖(2)志怪小说。背景 宗教流行代表作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情况)影响 对后世和邻国都有重要影响3. 文学评论(1)背景:文学创作繁荣。(2)代表作:曹丕的《典论 · 论文 》、南朝齐梁时刘勰的《文心 雕 龙 》和锺嵘的《诗品》。4.艺术(1)书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众多书法家创造出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曹魏锺繇(yáo)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 楷书东晋王羲之 古代杰出的书法大家,吸取前人书法的 精华,独创一家,楷书、行书和草书无不擅长,后世尊称他为“ 书圣 炉 代表作 《兰亭集序》《黄庭经》特点 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魏碑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文化,书法艺术得到提倡。用于书写碑文的书体,尤为盛行,通称为“魏碑”,对后世很有影响(2)绘画- — 东晋 顾恺之 o特点 擅长创作人物画,作品线条优美活泼代表作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评价 “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指他不仅精于绘画,也擅长诗文,加之做事非常认真,有时达到发痴的程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