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简介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一、隋朝的兴亡
1.隋朝的建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 隋文帝 。
2.隋文帝的统治
(1)制定法律,改革赋税制度和军事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国力显著增强。
(2)589年,隋文帝派次子 杨广 统兵攻灭 陈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
期分裂的局面。
3.隋炀帝(杨广)的统治
(1)杨广积极经营西域,扩大了郡县制在西域的设置范围;派官员三次前往流 球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开凿大运河。
定义 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连接钱塘江、 长江 、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是一条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
影响 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4.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大兴土木,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仅开挖大运河就征发民工数百万
三次征伐 高丽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隋炀帝暴政的影响 农民不堪重负,纷纷起义
朝廷内部政治矛盾也随之加剧
(2)隋朝灭亡的经过.
李渊起兵 隋炀帝表兄、太原留守 李渊 乘机起兵,很快占领长安
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 江都 遭遇禁卫军兵变被杀,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兴盛与衰亡
1.唐朝建立
隋炀帝死后, 李渊 在长安称帝,唐朝建立。唐朝平定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中国。
2.唐朝的兴盛
(1)唐太宗与“贞观(guàn) 之治”。
唐太宗即位 626年,秦王李世民 发动“ 玄武门之变 ”,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的统治 他接受隋亡教训,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完善制度
影响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唐太宗以“贞观”为年号,史称“贞观之治 ”
(2)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称帝的过程 唐高宗在位时,让皇后武则天参政
唐高宗临终命太子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由武则天最终裁决
690年,武则天废唐立 周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 她知人善任,改革科举制度
影响 社会经济获得了发展
(3)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 712年,唐玄宗即位
唐玄宗执政前期 革除弊政,选贤任能
影响 出现吏治清明、边疆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
3.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
(1)背景。
节度使的设立 为稳定边疆,唐朝设立节度使
节度使手握重兵,渐渐形成“外重内轻”的格局
唐玄宗晚年 不理朝政,任人唯亲,政治逐渐陷入混乱
(2)时间:755—763年。
(3)过程: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 和部将 史思明 发动叛乱,占领长安。
(4)结果:唐朝倾力镇压,历时8年平定叛乱。
4.唐朝的衰败及灭亡
(1)表现: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陷入了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等困局。政治
日趋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加之战争不断,给百姓造成了沉重负担。
(2)黄巢起义:875年,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灭亡:黄巢战死后,降唐的朱温势力逐渐强大。907年, 朱温 强迫唐哀帝让
位,唐朝灭亡。朱温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5.五代十国
(1)五代。
定义 朱温称帝后的50多年里,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 后晋 、 后汉 、后周五个政权,是为“五代”
都城 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皆定都于开封
统治 后周世宗柴荣当政时,励精图治,推进统一大业,为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2)十国: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了南唐、吴越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合称“十国”。
三、隋唐制度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概况: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汉朝的三公九卿制逐渐演变为隋唐的三省 六部制,行政分工更细致、合理。
(2)三省定义:三省指中书省、 门下省和尚书省。
(3)三省六部职能;中书省、门下省协助皇帝决策, 中书省 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 负责审核,有权封驳不当的诏令。诏令只有经中书省和门下省通过、长官签署后,才能发往 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吏、 户、礼、兵、 刑 、工六部,每部下设四个司。中央实行分层决策,三省相互协作。
(4)三省六部制形成的意义:三省六部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历朝产生 了深远影响。
2.选官制度——科举制
(1)选官制度的演变。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主要采取 九品中正制 选官
隋文帝 废除九品中正制,用公开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根据 成绩 择优录取
隋炀帝 设立 进士科 ,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2)科举制度确立的意义:科举制在唐朝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渠道,扩大了统治的社会
基础,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3.地方行政制度
(1)隋唐地方行政实行 州县 二级制。
(2)唐朝后期,州之上设立观察使、 节度使 ,成为更高一级的地方机构。
4.西域管理
(1)中央政权对西域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立 安西都护府 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安西都护府下设龟兹(Qiū cí)、于阗、疏勒和碎叶四镇。
(2)都护府适应边疆地区的复杂情况,统合地方政府,拥有较强的军事职能。
四、民族交融
1.唐与突厥
(1)突厥: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于552年建立突厥
汗国。后来,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突厥作为我国古代的一个游 牧民族,随着汗国的消亡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
(2)唐与突厥的关系。
630年 唐太宗击败 东突厥 汗国
唐高宗时期 唐朝联合漠北回纥 灭西突厥汗国,完全统一了西域
682年 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 一度建立了 后突厥 汗国
744年 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的叛乱
(3)突厥与其他民族的融合:突厥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
2. 唐与回纥(hé)
(1)回纥: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 怀仁可汗 ,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
(2)唐与回纥的关系:唐朝与回纥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后来,经唐朝同意,回纥改名 为 回鹘 。
(3)回鹘与其他民族的融合:840年,回鹘(hú) 汗国被新崛起的草原势力击败,除一部分迁
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西迁。回鹘人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构成近代 维吾尔 族的主体。
3.唐与吐蕃(bō)
(1)吐蕃的兴起:隋唐之际,吐蕃势力在 青藏高原 崛起。
(2)唐与吐蕃的关系。
和亲 641年,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多次请婚后,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 人藏和亲
松赞干布特地为文成公主修建宫殿,即布达拉宫的前身
唐中宗时, 金城公主入藏和亲,请求获得唐朝的经史子集图书,唐朝抄写一整套送往吐蕃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会盟 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结束了和战不定的局面
4.唐与契丹
(1)契丹:隋唐时期的东北地区,契丹比较活跃。契丹与鲜卑同源,长期在辽河上游一带 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2)唐与契丹的关系:贞观年间,唐朝在当地设置 松漠 都督府,契丹首领担任都 督,并接受唐朝的赐姓。契丹每年派使者前往唐朝朝贡,双方的互市也很频繁。
5.唐与靺鞨(Mò hé)
(1)靺鞨:在黑龙江和松花江之间,生活着靺羁人。
(2)唐与靺羁的关系:开元年间,唐朝册封其首领 大祚荣 为渤海郡王。
6.唐与南诏
(1)南诏:隋唐时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地方政权,即“六诏”,其中南方的势力最 强,因其地在五诏之南,故称“南诏 ”。后来南诏统一五诏。
(2)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时册封南诏王皮逻阁为“云南王”。皮逻阁派孙子朝见 唐玄宗 ,此后南诏赴长安学习的学生不断。南诏学习唐朝制度,尊崇儒学。中原文化传入云南,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