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1.北宋的统一(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各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 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 (2)北宋的统治。原因 针对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乱象措施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设机构或官员分散权力、崇文抑武等目的 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影响 产生了统治效率不高、财政开支巨大、军队作战能力低下等消极影响2.北宋与辽(对峙)(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 耶律阿保机 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定都 上京 临潢府。耶律阿保机征服了漠北和东北地区,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占领了 燕云十六州 ,改国号为辽。(2)北宋与辽的战争;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 赵光义 在位时,希望夺回燕云十六州, 两次伐辽,其中第一次还是御驾亲征,但都大败而归。1004年,辽大举攻宋,打到黄河北岸。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劝谏下亲临澶州前线,辽军攻势受挫。(3)北宋与辽经谈判签订协议—澶渊之盟时间 1005年内容 两国保持既定边界,君主结为兄弟关系北宋每年向辽赠送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 岁币 ”结果 此后百余年,双方基本再无战事3.北宋与西夏(1)西夏的建立: 党项 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唐末在陕北形成一个半独立的藩镇,后 来接受宋朝册封。北宋中期,西北党项人的势力发展起来。1038年,党项首领 李元昊 称 帝,定都 兴庆府 ,国号夏,史称西夏,(2)北宋与西夏的战争:西夏的建立,引发了为时七年的宋夏战争。北宋作战不利,屡遭 败绩,西夏的国力也日益消耗。(3)北宋与西夏的和议。时间 1044年内容 西夏取得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但要向北宋称臣,宋廷册封西夏君主为“夏国主”北宋以“ 岁赐 ”名义,每年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叶3万斤4. 王安石 变法(宋神宗时期)背景 伴随着与辽和西夏的战争,北宋统治的危机逐渐显露时间 1069年领域 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统治、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领域基本原则 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目的 富国强兵影响 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增加了民众负担,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二、南宋、金的和战与蒙古的崛起1.金(1)金的建立:12世纪初, 东北 女真部落强大起来。其首领 完颜阿骨打 于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 上京金与辽:金朝与北宋建立联系,订立共同灭辽的盟约。1125年,金军俘获辽朝皇帝,辽亡。辽灭亡后,皇族耶律大石在西域重建政权,史称 西辽(3)金与北宋:辽亡之后,金朝南下攻宋,最终攻破东京。1127年,金军将北宋最后两个皇帝 徽宗 、钦宗掳回东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4)金与西夏:宋金对峙期间,西夏大致保持原有疆域,接受金朝册封。2. 南宋(1)南宋建立:1127年,钦宗之弟 赵构 即位,是为宋高宗。后来,高宗都城定在临安 ,史称南宋,(2)南宋与金的和与战。战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的对抗中,形成几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尤其以岳飞指挥的“ 岳家军 ”战绩卓著料和 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武将为朝廷的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和 南宋与金订立合约——“ 绍兴和议 ”战 后来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3)绍兴和议。时间 1141年内容 双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皇帝对金称臣,每年向金进献“岁贡 ”银25万两,绢25万匹结果 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金朝对北方的统治逐渐稳定,1153年迁都燕京,改称中都3. 蒙古(1)统一漠北草原:12 世纪后期到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 铁木真 陆续征服其他部落,统一了漠北草原。(2)蒙古汗国建立:1206年,铁木真建立 蒙古汗国 ,称成吉思汗。(3)蒙古版图的扩张;成吉思汗在位后期,相继灭掉西辽和西夏。成吉思汗的儿子 窝阔台 灭掉金朝,将统治范围扩展至淮河以北。后来,蒙古招降吐蕃,兼并大理国。蒙古军队发动三次 西征 ,先征服了中亚地区,后来又打到东欧和西亚。三、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建立(1)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即位时间 1260年统治措施 将统治重心从草原转移到中原地区着手改革蒙古旧制,推行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度兴建 大都 作为都城(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 大元 ”,他就是元世祖,(3)四大汗国与元朝: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尊元朝为 宗主国2. 元朝的统一(1)元军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占领临安,俘虏了南宋皇帝南宋灭亡。(2)1279年,元军在 崖山海域 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3. 元朝的统治(1)行省制度。目的 巩固统一,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形成 当时中央行使宰相职权的机构是 中书省 ,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并逐渐固定为地方常设机构,称为 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内容 除今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意义 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2)边疆管理的措施;元朝设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藏自元朝正 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由专设的 宣政院 管理。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3)边疆管理的特点:与汉唐等前代统一王朝相比,元朝的版图更加稳定,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4. 元朝的民族政策—— 四等人 制(后人概括)(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含义: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3)内容: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 族人,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入居内地的契丹、女真、高丽人,南人指原 南宋统治区的居民。5.元朝的民族交融表现 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蒙古元朝时,许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汉、 蒙古、 畏兀儿 等民族长期相处、彼此通婚,形成回族的前身“ 回回人 ”早先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已融入汉族新入居的蒙古人、色目人,大部分也在元朝灭亡后融入了汉族迁居边疆地区的汉族,很多则与当地民族相交融结果 元朝的民族矛盾逐渐缓和,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成为元朝的时代特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