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1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资源简介

第31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
一 、国防和军队建设
建军原则 2014年10月,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新时代 政治建军 原则
国防和军队 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领导管理体系 构建起“中央军委一军种—部队”体系
作战指挥体系 把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五大 战区 ,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构建起“中央军委—战区一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
目标 中共二十大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 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 世界一流 军队
军训工作 全军突出抓军魂培育,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速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执行任务 解放军有效执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振了国威军威
建设成果 到2020年,军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 党和国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要求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澳门讲话指出,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 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
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实践 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中央重申“一国两制”底线不容挑战,坚决支持 香港警方严正执法、止暴制乱,坚定支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带领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 一国”与“两制”关系 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 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2.党和国家积极谋划、全力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出发点 从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着眼
目的 促进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措施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 设框架协议》,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3. 两岸关系
(1)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英九 会面。
会晤内容 就坚持“九二共识”、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积极共识
意义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
(2)反对和遏制“台独”。
背景 2 0 1 6 年 5 月 , 民进党 上台执政,台湾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受 到严重冲击
应对 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 国统一大业
(3)继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8年,大陆方面发布实施《关于促进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
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和 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 概念的提出
背景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 时间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内容 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概念 2017 年12月,由 习近平提出。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变化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外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 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 2013 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地位 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 安理会 决议
3. 意义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冷静应对国际形势发生的复杂深刻变化,积极参与全 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 的公正合理 方向发展,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1.打赢脱贫攻坚战
必要性 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底线任务
方针 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成果 经过努力,到2020 年11月23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意义 标志着党和国家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形成了全球减 贫事业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2.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1年 7 月 1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降重举 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 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和实践要 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所在,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 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 建党精神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 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