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简介

(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二框《青春有格》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依据
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的主题围绕“成长中的我”展开,本框“青春有格”属于“成长中的我”的相关部分,体现着课程标准中“感受青春的力量,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相关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与人为善”。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内容
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初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初一下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主线,第一单元探讨青春成长这个话题,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从身心的变化到青春的心弦,再到青春的证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旨在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带着青春的力量、也带着对自我的探索,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完善自我,为今后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本框作为第三课的第二框,探讨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要求是本课的重要内容。由于实际社会生活中,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涉及方方面面,因而对此问题的探讨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开放性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面临一个重要的身份转换期,从小学生变为中学生,身心发展都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青春时光的美好,真正助力生命的成长,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的青春应如何度过,如何在青春中不断发现和证明自己。
(1)已知知识方面。本书的前两课介绍了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和青春异性心理,但学生对如何明确青春的底线缺乏了解,对关于止于至善的新理论新观点缺乏有效认知,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难以选择。这些问题,对学生学好《青春有格》这一课无疑增加了难度。
(2)已有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能够初步总结归纳教材知识结构和把握重点,在情景探究时能够初步理解、提取、处理信息并生成结论,但不善于从已学教材前后知识体系中系统分析事物,不习惯用准确的理论支撑自已的分析,所以其学习成果往往显得片面、不准确。
(3)已具素养方面。学生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强,对现实情境分析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思想表达和成果展示愿望。但有些学生的严谨精神不足,准确掌握理论的学习取向不足。
四、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
①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理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
②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健全人格: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做到慎独,学会辨别是非,主动适应社会环境;
(3)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①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守规矩,重程序;
②培养正确的荣辱观,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五、教学重点: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六、教学难点: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
七、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八、教学手段:
平板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
九、设计思路:
思——思考如何行己有耻——领悟行为底线
学——学习如何止于至善——学会见贤思齐
做——自主探索青春路径——实现精彩人生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环节一:知耻力行,行己有耻
1.通过创设情境——假如你有一瓶隐身药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
2.让学生思考自己会做些什么、是否可以利用药水为所欲为;以假设性提问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初步做出价值选择;
直接引入第一个知识点:1.行己有耻的含义
通过环节一的导入部分直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行己有耻,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上思考什么是行己有耻。
(设计意图:①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融情于境;
②运用假设性提问导课,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青春探索的思考,从而引入主题;)
(二)讲授新课
环节二:明辨是非,知耻明礼
1.播放校园不文明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信息,找出其中的可耻行为;
2.任务式教学,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可耻行为;
环节三:守法养德,身体力行
1.组织学生对视频中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可耻行为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明确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行为有何区别;
3.从学生的分类回答中,与学生一起总结: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违反道德与法律之事;
环节四:情景延续,以身示范
1.创设情境:视频中的同学听到大家的指正以后,羞愧不已,想向同学们道歉,却又害怕因之前的不文明行为遭拒绝。
2.明确任务:请同学们以身示范,代表他向大家道歉(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说明以后应有的正确做法。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
3.总结知识点:行己有耻不仅需要有底线意识,还需要自己能够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
环节五: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1.组织教学,由此及彼,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A:和朋友来到便利店买东西,发现卖家不在,店里没有摄像头,这时……
B:走在人行道上,发现前面的路人掉了100元钱在地上,这时……
C:坐在前排的学霸试卷选择题答案写得很醒目,老师在走神,这时……
D:父母出去散步了,一个人在家,手机也在床边,这时……
2.引导学生与搭档展开合作探究,时间为2分钟,思考面对此种情境,自身的选择如何;
3.总结得出知识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的含义
1.展示《大学》篇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展开提问: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拆文解字。
3.总结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环节六:寻找榜样,凝聚力量
1.展示任务清单:任务一:小组成员共同选出乐于助人的楷模——“美德之星”。
任务二:组内成员分享该同学平时助人为乐、帮助他人的优秀事迹,并拟写推荐语。
总结止于至善的要求。
(展示材料)从2002年到2022年,
《感动中国》已走过20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
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
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白岩松说:
《感动中国》是每年春天的一次播种,
相信很多人会将感动变为行动,
去温暖更多人。
总结榜样的作用:①对个人: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②对社会: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总结新课
以青春的名义——助力美德之星。请同学们制作一份“美德之星”养成计划,包含具体的做法及期望的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