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二、教材分析:(一)课标依据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的主题围绕“成长中的我”展开,本框“青春有格”属于“成长中的我”的相关部分,体现着课程标准中“感受青春的力量,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相关内容。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与人为善”。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二)教学内容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初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初一下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主线,第一单元探讨青春成长这个话题,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从身心的变化到青春的心弦,再到青春的证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旨在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带着青春的力量、也带着对自我的探索,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完善自我,为今后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本框作为第三课的第二框,探讨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要求是本课的重要内容。由于实际社会生活中,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涉及方方面面,因而对此问题的探讨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开放性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面临一个重要的身份转换期,从小学生变为中学生,身心发展都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青春时光的美好,真正助力生命的成长,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的青春应如何度过,如何在青春中不断发现和证明自己。(1)已知知识方面。本书的前两课介绍了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和青春异性心理,但学生对如何明确青春的底线缺乏了解,对关于止于至善的新理论新观点缺乏有效认知,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难以选择。这些问题,对学生学好《青春有格》这一课无疑增加了难度。(2)已有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能够初步总结归纳教材知识结构和把握重点,在情景探究时能够初步理解、提取、处理信息并生成结论,但不善于从已学教材前后知识体系中系统分析事物,不习惯用准确的理论支撑自已的分析,所以其学习成果往往显得片面、不准确。(3)已具素养方面。学生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强,对现实情境分析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思想表达和成果展示愿望。但有些学生的严谨精神不足,准确掌握理论的学习取向不足。四、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①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理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②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健全人格: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学会辨别是非,主动适应社会环境;(3)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①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守规矩,重程序;②培养正确的荣辱观,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五、教学重点:怎样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六、教学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七、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八、教学手段:平板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九、设计思路:思——思考如何行己有耻——领悟行为底线学——学习如何止于至善——学会见贤思齐做——自主探索青春路径——实现精彩人生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环节一:知耻力行,行己有耻1.通过创设情境——假如你有一瓶隐身药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2.让学生思考自己会做些什么、是否可以利用药水为所欲为;以假设性提问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初步做出价值选择;直接引入第一个知识点:1.行己有耻的含义通过环节一的导入部分直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行己有耻,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上思考什么是行己有耻。(设计意图:①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融情于境;②运用假设性提问导课,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青春探索的思考,从而引入主题;)(二)讲授新课环节二:明辨是非,知耻明礼1.播放校园不文明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信息,找出其中的可耻行为;2.任务式教学,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可耻行为;环节三:守法养德,身体力行1.组织学生对视频中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可耻行为进行分类;2.引导学生明确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行为有何区别;3.从学生的分类回答中,与学生一起总结: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违反道德与法律之事;环节四:情景延续,以身示范1.创设情境:视频中的同学听到大家的指正以后,羞愧不已,想向同学们道歉,却又害怕因之前的不文明行为遭拒绝。2.明确任务:请同学们以身示范,代表他向大家道歉(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说明以后应有的正确做法。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3.总结知识点:行己有耻不仅需要有底线意识,还需要自己能够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环节五:情景模拟,角色扮演1.组织教学,由此及彼,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A:和朋友来到便利店买东西,发现卖家不在,店里没有摄像头,这时……B:走在人行道上,发现前面的路人掉了100元钱在地上,这时……C:坐在前排的学霸试卷选择题答案写得很醒目,老师在走神,这时……D:父母出去散步了,一个人在家,手机也在床边,这时……2.引导学生与搭档展开合作探究,时间为2分钟,思考面对此种情境,自身的选择如何;3.总结得出知识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止于至善的含义1.展示《大学》篇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展开提问: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拆文解字。3.总结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环节六:寻找榜样,凝聚力量1.展示任务清单:任务一:小组成员共同选出乐于助人的楷模——“美德之星”。任务二:组内成员分享该同学平时助人为乐、帮助他人的优秀事迹,并拟写推荐语。总结止于至善的要求。(展示材料)从2002年到2022年,《感动中国》已走过20载。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白岩松说:《感动中国》是每年春天的一次播种,相信很多人会将感动变为行动,去温暖更多人。总结榜样的作用:①对个人: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②对社会: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三)总结新课以青春的名义——助力美德之星。请同学们制作一份“美德之星”养成计划,包含具体的做法及期望的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