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课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1.理解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培养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认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确认识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道德修养: 主动践行遵纪守法、明礼遵规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 1.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法治观念。 2.在日常生活中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努力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员。教材解析 本课时设两目,第一目是“选择法治道路”,知道良法善治是现代各国的共识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法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选择和总结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果,法治对个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意义。第二目是“描绘法治蓝图”,知道中国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怎样走好法治道路,理解依法治国的推进过程和地位,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和总体要求。学情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知、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因此本课在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教法学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重点 理解法治的要求难点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拒绝当电诈工具人》 思考: 为什么这些人容易上当受骗? 这种行为是什么行为?你应该怎样做? 在我国,违法必定受到法律制裁,说明我们是什么国家?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以视频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勤于思考,从身边及自身入手,思考当电诈工具人是什么行为,我们是什么国家,从而引出课题。第一目:选择法治道路新课新授 展示材料:商鞅语录 思考:什么是法治? 辨别: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展示图片: 思考:法治对人民及社会有什么作用? 师生总结: 对人民: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对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展示法治中国的探索历程时间轴: 师生总结: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小结: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重要性) 思考:实行法治的前提是什么呢?一个国家制定了法律,就是法治国家吗?有哪些要求呢? 学生总结:法律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展示材料:《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思考:以上法律是良法吗?有什么特征呢? 师生总结:良法之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思考:那么,建设法治国家,只需要良法就可以吗? 学生回答:需要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展示:良法与善治思维关系? 小结:法治的要求? 认真阅读课本,并根据问题思考并回答。 认真阅读课本,并根据问题思考并回答。 结合教材,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理解实行法治的原因,增强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通过时间轴的形式探索法治中国的历程,更加直观呈现了中国从“人治”到“法治”的演进,以及法治中国逐步完善,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通过图文、师生问答式互动,激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提取有效提信息能力、概括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法治要求——良法善治地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地法治观念,增强对党和政府地认同,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第二目:描绘法治蓝图展示中国探索法治的时间轴: 师总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进程的时间轴: 12.学生总结:依法治国的地位、行动指南、总目标及要求? 13.解读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 14.小组讨论:——话谈建设法治中国 学生总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5.知识拓展: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怎么做呢? 结合所学及教材, 思考回答并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认真阅读课本,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通过时间轴的形式探索法治中国的历程,更加直观呈现了中国从“人治”到“法治”的演进,以及法治中国逐步完善,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对党和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的认同感、使命感。课堂小结 知识思维导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懂得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认识到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有效方式。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随堂练习 课件展示,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