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讲义(含答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讲义(含答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17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 复习重点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1.早期人类文明的条件、标志。 2.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的形成、成就、特点。 3.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的方式、影响。 4.古代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统治特点及影响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产生的前提
采集和渔猎发展为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人们定居生活和①    的出现。
2.产生的标志
标志 产生原因
私有制 ②    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阶级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
国家 解决③    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文字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多元特点
(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④    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2)特点:A.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B.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⑤    特征。
2.具体表现
古代两 河流域 (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⑥    制度(奴隶制的君主专制)。 (2)文化: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⑦     》
古代 埃及 (1)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权力至上,带有神秘色彩。 (2)文化成就: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莎草纸
古代 印度 (1)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形成) 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2)文化成就: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佛教;等等
古代 希腊 (1)希腊城邦 A.时间:公元前2千纪,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自然环境:多山、少平原、海岛众多、海岸线曲折。 C.政治: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其特征是⑧    。 D.代表:斯巴达(寡头政治)、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2)文化成就:神话、悲剧和喜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三、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概况
农耕文明 埃及:势力一度到达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一度征服埃及
海洋文明 方式:⑨    。条件: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范围: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3)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推动了大帝国的兴起。
2.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 A.疆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B.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⑩    ,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    系统
亚历山 大帝国 A.扩张:灭亡波斯帝国,向东扩张并征服印度河流域。B.统治: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推广    
罗马帝国 A.扩张: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B.统治:实行奴隶制;贸易较发达。C.灭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3.文明的交流
(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交流表现
技术交流 西亚的    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文化交流 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    。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商业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答案】①早期城市 ②社会分工 ③阶级矛盾 ④尼罗河 ⑤多元 ⑥君主专制
⑦汉谟拉比法典 ⑧小国寡民 ⑨移民 ⑩行省制 税收 希腊文化 农耕技术 腓尼基
1.【《中外历史纲要》(下)P6“学思之窗”变式】“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段史料反映了(  )。
A.佛教的广泛传播          B.古埃及法老的权威
C.古印度等级森严 D.古希腊奴隶制繁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印度等级森严,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中外历史纲要》(下)P9“史料阅读”变式】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这表明波斯帝国(  )。
A.建立了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B.推崇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
C.任用波斯人担任重要职务 D.以忠信仁义为治国的根本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可知,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体现了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官僚体系、重要职务和治国根本,A、C、D三项错误。
3.【《中外历史纲要》(下)P13“学习拓展”变式】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罗马帝国有 “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古代帝国修建道路的做法(  )。
A.确保了帝国长治久安 B.保证了赋税徭役征发
C.旨在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动中外之间的交流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如波斯帝国、中国秦朝、罗马帝国都修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筑道路有利于物资运输和军队调动,方便信息沟通和政令传达,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从而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确保了”和“保证了”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也过于绝对,排除A、B两项;道路连通的是国家内部地区,不能体现中外之间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
知识拓展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1.古代波斯、亚历山大和罗马帝国的相似点
2.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
人类早期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孕育而出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宗教信仰也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
2.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1)以移民的方式进行扩张。
(2)利用希腊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扩张。
(3)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4)没有建立统一的帝国,形成了众多的城邦。
古代文明时期的奴隶制普遍是作为一种残酷的奴役制度存在的,但是在雅典,法律保护奴隶不被任意杀戮和伤害。雅典的奴隶可以从事和自由民一样的职业,并且雅典的奴隶在主人家庭中会得到一定的关照。雅典奴隶制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温度”是罕见的,理解这一特例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雅典奴隶制有“温度”,使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更加真实。
哪些因素促成雅典奴隶制有“温度”
因素:维护奴隶生存、生活的经济成本以及奴隶的价值,限制雅典自由民随意伤害和杀戮奴隶,雅典的民主政治吸引自由民到政坛后出现的大量公职和岗位空缺需要奴隶填补,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的推动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主题探究·提升素养】
主题一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视角1 古代世界帝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①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②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③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④在帝国西部,波斯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⑤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诸古老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得以推进。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并说明古代世界帝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解读材料 材料介绍了三大帝国的建立和帝国产生的作用
提取信息 共同因素:①从文明扩展的角度分析;②从武力扩张的角度分析;③从物质基础的角度分析。 作用:④从文明传播的角度分析;⑤从经济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
迁移知识 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
共同因素:农耕文明的物质保障;古代文明的扩展;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繁荣的文化;武力扩张。
作用: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古代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和互补;有助于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视角2 地理环境与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 希腊国土的①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②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使希腊人长期以来③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④养成了城邦崇拜情结,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⑤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解读材料 材料介绍了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及成因
提取信息 特点:②从地理构成特征的角度分析;③从城邦的政治特色的角度分析。 原因:①从地理环境方面分析;④从城邦崇拜情结方面分析;⑤从城邦心理的角度分析
迁移知识 作为古希腊的一种政治共同体,古希腊的城邦是以城市为单位形成的自治国家,城邦长期分立,公民缺乏整体认同意识
特点:城邦是小块政治单元,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邦崇拜情结;缺乏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认识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格局(历史解释)
(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古代东方文明的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制度化。
(2)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题二 世界古代帝国的文明扩展与交流
视角1 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影响
材料 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于是,他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实力最强大的帝国——波斯。他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①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②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亚历山大死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古希腊的思想、观念和意象逐渐传入东方,③人们目睹了渐进的但确定无疑的希腊化进程。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昙花一现”的原因,并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文化影响。
解读材料 材料介绍了亚历山大东征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提取信息 ①从文化交汇融合的角度提取; ②从破坏当地文化的角度提取; ③从传播希腊文化的角度提取
迁移知识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多领域的发展
原因:亚历山大死后,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
文化影响: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埃及、西亚等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之间的交汇融合。
视角2 世界古代文明的扩展
材料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不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也时有发生。农耕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以上国或优秀民族自居,蔑视周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夷”“戎”“狄”,或“蛮族”“野蛮人”。一些农耕文明大国一旦富强,每以绥靖边疆为由,以武力掠取、对其征服游牧民族的土地,或置“藩属”,或抚其民为“同盟者”,对其征收贡赋,实行长期统治。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也经常伺机入侵,这在东西方历史上都不乏其例。而这类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往往在两个世界的民族之间引发广泛的、经久不断的战争。人员往来愈益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中的观点:两大世界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友好,二是暴力冲突。我赞同该观点。
评析:和平与暴力不断交错出现,使两个世界之间的闭塞被打破,人类文明地区扩大。秦汉帝国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经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亚欧非广大地区的征服,都导致这样的结果。而和平友好是主要交往方式。南方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被输入游牧世界,并带去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等。东西方各帝国还在边界地区建立治所或据点,这对游牧世界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样,游牧世界的牲畜、皮革、毛类、乳肉制品、战马、战车、舞乐等也被输送到南方农耕世界,对推动农耕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历史解释)
(1)经贸往来: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