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测试二
化学问卷
本试卷共8页,20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O:16 Mn:55 Fe:56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我国生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以下炼铁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采矿石 B.磁选矿粉
C.高炉炼铁 D.铁水铸锭
2.安全无小事,下列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预防森林火灾,设立防火隔离带
C.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 D.室内着火,打开窗大声呼救
3.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止水夹可不必夹紧 B.点燃红磷后应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瓶塞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可将红磷替换成细铁丝进行该实验
4.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
C.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保鲜的水产品有利健康
5.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喝汽水打嗝是因为升温使气体溶解度升高 B.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C.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 D.农业可利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无土栽培
6.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与都含有氢分子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物质溶于水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7.金属锶由于其很强的吸收X射线辐射功能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军工、轻工、医药和光学等各个领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
C.锶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 D.锶的氯化物化学式为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器里,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并过滤水中的杂质
B.在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D.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氧气
9.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B.纯铁制作的刀具比不锈钢制作的刀具硬度大
C.如果实现化石燃料的清洁利用,无需开发新能源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10.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生成物有三种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1∶4
D.参加反应的和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与的总质量
1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木炭、二氧化硅、汽水 B.水、干冰、洁净的空气
C.水银、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D.液氧、冰水混合物、稀盐酸
12.苯甲酸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B.苯甲酸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3.检验、除杂、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某溶液为稀硫酸 先测得溶液的pH<7,再加入Zn粒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C 鉴别和CuO两种黑色粉末 分别取样,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D 提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证明能与NaOH反应 探究水的组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48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5.(7分)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可以用锅盖盖灭,原理是______。
(2)燃气灶具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应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3)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可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这两种口罩的主要材料都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4)家中所用水的硬度偏大时,可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市售“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分)
16.(7分)《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如图1:“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是指水中淘取锡砂(锡矿石),锡砂主要成分为,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水中淘取锡砂的分离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
(2)冶炼如图2:“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熔化。”
①高温下,木炭会把锡从锡砂()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分)
②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
(3)使用:①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金属单质由______构成。
②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______。
17.(7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①水能用于维持生命体的新陈代谢: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被过滤装置除去的有害物质的直径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滤孔直径。
②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______。
A.自然界不存在“绝对纯净”的水 B.水易溶解许多物质,因而水也易被污染
C.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水处于不断循环中 D.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可持续不断大量开采
(2)盐矿制盐的过程中常需要将盐矿制成溶液,盐矿中除NaCl外还含有少量等。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采矿盐
矿区采盐是向盐矿中注入淡水制成卤水再输回地面。20℃时,100吨水最多可溶解NaCl的质量是______吨。
②运盐水
抽出的卤水检验合格后通过管道送往厂区。为防止冬季管道堵塞,检验时合格的卤水必须是该温度下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制精盐
如图3是某盐厂采用的NaCl、联产工艺流程。析盐罐内真空减压蒸发水,温度宜控制为______℃,析硝罐中出来的滤液所含的溶质有______。(2分)
18.(7分)在生活、生产中改良酸性土壤、中和酸性废水、治疗胃酸过多等均是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具体体现,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并不明显。如何证明它们发生中和反应了呢?
【方案一】甲同学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证明两者反应。
(1)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硫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看到______的现象时,甲同学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
【方案二】乙同学想利用水的生成来说明酸和碱反应。
【查阅资料】
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为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请回答:
(2)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______。
【方案三】丙同学考虑能否利用放热来证明两者反应。
他利用图1数字化实验设备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使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3和图4。
(4)图1滴定管A中溶液的溶质的名称是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图3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B.图3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4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c点与f点对应溶液成分相同
(6)完成方案三的实验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20g,它需要由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得到,则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2分)
19.(11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实验一】
实验组 甲组 乙组
实验操作 1
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绿色沉淀
(1)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分)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②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表示。
③溶液和含有的溶液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
例如: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进行实验二】
实验步骤 主要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① 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 得到蓝绿色沉淀
② 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 无明显现象
③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溶液 无沉淀产生
④ 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⑤ 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解释与结论】
(2)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④中的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______。理由是:______。
(4)步骤⑤滴加的试剂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
①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 ②滴加_____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 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
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分)
(6)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____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7)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_____。
20.(9分)已知:加热至300℃完全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至400℃,剩余固体又变成黑色,黑色固体为铁的氧化物,同时生成气体。为确定分解产物及n的值,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先打开弹簧夹a、b,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然后关闭a,加热热分解装置。
资料1: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资料2:FeO是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
【实验设计】
【实验分析】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固体变蓝,证明产物有______;B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物有CO;D中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产物有CO。
(2)上述实验装置不足之处是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加热至400℃时固体产物的成分,另取1.80g 重新实验,测得热分解装置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中n的值为______。(2分)
②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分)
③将B点物质在空气中继续加热至500℃得到C点物质,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