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陶瓷篇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山美版普通高中美术选修课程,鉴赏模块中的第15课《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中的陶瓷部分,是美术课程中“欣赏 评述”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的讲解,让学生从器型和纹样上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独特情感表达方式;瓷器部分则以青花瓷这个点前连后引,通过年代的线索,串起各个朝代中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纹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陶瓷花纹,对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教学重点:怎样通过“逛”,让学生体味国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工艺美术的特点;陶器的器型和纹样、瓷器的纹样和色彩是本节课的重点。三、教学难点:怎样通过“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文化熏陶与情感表达;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这堂课的难点。深刻体会陶瓷图案与器型的变化,通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探索陶瓷与人类生产发展的关系。四、评价设计:通过解说和动手实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既定目标,目的是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五、教具:陶器、瓷器若干、多媒体教具、实物投影仪、等六、教学过程课题: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授课对象:高一课时: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播放《泥与火的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请思考:刚刚你在短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陶器是用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二)引出课题《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陶瓷篇》1、彩陶在造型上的特点:以常用生活器皿为主,实用多样,具有美感。2、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3、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以及学过的知识里;陶器还有哪些?你知道吗?(三)、瓷器1、几乎整个18世纪,真正瓷器制作工序仍然是一个严守的秘密;而中国早在东汉时期便已经破译了这个秘密。十七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价重黄金。到十八世纪,中国瓷器已经遍销全世界,深入到每个普通的英国家庭。中国瓷器从产生之日起便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着、影响着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个词。3、青花瓷:(定义)是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4、为什么说元代青花瓷如此之著名?原因:①统治者对工艺美术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元青花的发展。②元代的统治者是草原民族,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喜欢充分表现人的力量(形态大、胎体厚、分量重)。③蒙古在历史上多与西亚接触,并获得了青花瓷重要的原料——钴料④在出口的瓷器中,青花是最受欢迎的品种(器型美,纹饰繁而有序、层次清晰,朴素大方、庄重典雅、风格独特)。⑤蒙古族崇信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中,蓝色象征天,白色象征善,而且这两种颜色也是蒙古族的图腾“苍狼白鹿“的颜色。5、瓷器发展简史东汉出现原始的青瓷,隋代出现白瓷,因为不适用,慢慢被淘汰;唐代出现两大瓷窑,南青北白;宋代是我国此其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五大瓷窑,分别是汝窑、均窑、哥窑、官窑、定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五大瓷窑随着历史的脚步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他们曾经创造的辉煌,依然是香如故)元代出产青花瓷,青花瓷是整个古代瓷器发展史中。销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瓷器。因为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蒙古人推崇白瓷明代出产五彩瓷浓妆淡抹总相宜清代的代表是粉彩瓷和珐琅彩(四)、学生作业:(五)拓展:古人说“人无瓷不贵,室无瓷不雅”可见,瓷器与家居历来就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们对瓷器的喜爱,它也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六)小结陶瓷曾经是中国人专享的生活器物。它融合了火的热烈、水的清雅和土的敦厚,是自然之灵的结合。它坚硬却又不像金属般冷漠,纯净却不像玉器般稀有……是中国式的中庸在物质生活上的完美演绎……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哪种创造能像陶瓷这样代表“中国”;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哪种创造像陶瓷这样走遍”世界”。穿越时间和空间,历史的碎片中积淀的是陶瓷所意蕴的文化,而青花瓷则以独特的气质屹立至今,成为每一位中国人情有独钟的“中国味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