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含解析)

资源简介

3.1 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
【基础知识】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
(2)分子总是在 。
(3)分子之间 。压强越大,分子间间隔 ;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 。
2.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汞是由 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4.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氧气分子由 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同种原子 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 构成分子。
5.分子和原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 构成的。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再分。
6.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2023年中国开封第41届菊花文化节于10月18开幕,游客未见菊花就闻花香: 。
(2)8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60 L的钢瓶中: 。
7.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填写下列空白。
(1)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 分解成 , 结合成氧分子, 聚集成金属汞。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氢分子分解成 , 分解成 ,结合成 。即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解成 , 结合成 。
(4)在化学变化中, 的种类发生变化, 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随堂训练】
1.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2.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也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热胀冷缩——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氧气变成液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大小改变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以下关于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水原子构成的
D.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所以氢气由氢原子构成
6.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水在常温下的蒸发和水受热加快蒸发的情况,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C.只要温度相同,任何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
D.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是不同的
7.对于“滴水成冰”过程中的有关水分子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能量降低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水分子排列方式不变 D.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8.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9.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0.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红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装置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6000L 氧气能压入40L钢瓶中。故选:A。
2.答案:B
解析:花香四溢是因为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食品变质是因为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性质也发生变化;滴水成冰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但分子仍在不断运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答案:A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B错误;氧气变成液氧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C错误;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的物质由原子等构成,D错误。
4.答案:A
解析: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答案:A
解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A正确;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错误;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错误;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D错误。
6.答案:C
解析: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是不同的,一般固态时分子间的间隔小于液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液态时分子间的间隔小于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相同,不同物质间的间隔是不同的,C选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 “滴水成冰”过程中,温度降低,水分子能量降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故A、B说法正确。“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水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改变,但分子排列方式改变了,故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8.答案:A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氧化汞、氧气由分子构成,汞由原子构成,B、C、D均不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通电时,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A、B、D正确;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
10.答案:(1)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
(2)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后变红
(3)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或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装置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B试管中的溶液后变红。
(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溶液遇到挥发出的氨气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B试管中的溶液后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改进后的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氨气不会挥发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也可通过温度的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