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唢呐配喇叭》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走进欢快的音乐世界,学习一首充满活力、令人振奋的歌曲——《唢呐配喇叭》。这首歌曲旋律活泼、节奏明快,歌词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教材还安排了歌曲表演和音乐欣赏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三、学情分析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他们对音乐表现形式充满了好奇,乐于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但是,对于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的理解还比较浅显,需要老师们进行引导和指导。四、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感受《唢呐配喇叭》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并能辨别乐曲情绪。初步了解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的音乐特点。2. 艺术表现: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快乐气氛。学习表演前踢步、后踢步。3. 创意实践: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尝试用颜色和线条表达音乐的情绪。4. 文化理解:了解唢呐和喇叭两种乐器,并对乐曲中表现的民族文化有所感知。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演。2. 教学难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保持愉快、热烈的情绪。理解并运用表演动作来表达音乐情绪。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视听结合教学游戏教学七、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唢呐和喇叭图片打击乐器彩色笔八、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1. 教师弹奏几组音,请学生用手表示出其音高。2. 教师介绍唢呐和喇叭,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3.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环节二: 讲授新课(一)感知1. 教师范唱歌曲《唢呐配喇叭》,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2. 教师播放《快乐的小熊猫》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管弦乐曲的音乐特点,并尝试用简单的词汇描述他们的感受。(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模仿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并尝试用颜色和线条表达歌曲的快乐情绪,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音乐的魅力。2. 请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尝试不同的伴奏方式,培养他们的乐感和对音乐的理解。(三)示范1. 教师示范歌曲的演唱方法,并讲解表演动作,例如前踢步、后踢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动作和音乐的结合。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和音乐情绪设计相应的动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环节三: 巩固延伸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并表演歌曲,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音乐的乐趣和表演的技巧。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改进,帮助他们不断进步。3. 播放《快乐的小熊猫》全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并用动作表达,将音乐的魅力融入到他们的肢体语言中。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唢呐配喇叭》,并通过身体动作表现了歌曲的快乐气氛,感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活力。我们还欣赏了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并学习了用颜色和线条表达音乐情绪,培养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作业:尝试用其他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孩子们进行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作一个关于“快乐的小熊猫”的简单舞蹈动作,让他们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十、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听音乐和看图片,让学生对唢呐和喇叭两种乐器以及歌曲的音乐风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通过播放《快乐的小熊猫》片段,让学生对管弦乐曲的音乐特点有所了解,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2)探究音乐环节: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和绘画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音乐的感受。通过选择乐器伴奏,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乐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音乐。(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分组练习和表演,提高学生的演唱和表演水平,帮助他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欣赏全曲和创作舞蹈动作,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将音乐融入他们的生活,让音乐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十一、板书设计《唢呐配喇叭》活泼、欢快身体动作前踢步、后踢步打击乐器伴奏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说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下一步教学中,可以尝试用更多样的音乐形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