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轻快活泼的管弦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用音符描绘了一只小猫在舞会上快乐跳圆舞曲的场景。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场充满欢笑的舞会,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欣赏和表演。三、学情分析孩子们天生对动物和音乐充满好奇,但对圆舞曲可能不太了解。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感受圆舞曲的独特韵律,并鼓励他们模仿和创作动作,体验音乐的魅力。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感受圆舞曲轻快活泼的节奏,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欢乐氛围。学习辨别音乐中不同的情绪变化。2.艺术表现:模仿小猫的动作,用肢体语言展现圆舞曲的韵律。尝试根据音乐创编不同的动作,并进行简单的表演。3.创意实践:利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4.文化理解:初步了解圆舞曲的基本特点和文化背景。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圆舞曲的韵律特点,并做出符合音乐特点的肢体动作。模仿小猫的叫声和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创编不同的动作,并进行表演。六、教学方法:讲解法视听法模仿法互动法游戏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碰钟三角铁小猫图片圆舞曲视频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轻快活泼的圆舞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2.老师扮作一只猫,跳着轻快的舞蹈,仿佛邀请孩子们加入这场欢乐的舞会。3.老师提问:“大家喜欢小猫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小猫的音乐,它是一首圆舞曲,你们知道圆舞曲是什么样的吗?”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感知1.教师播放《跳圆舞曲的小猫》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变化。2.老师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轻快活泼”、“像是在跳舞”等感受)3.老师展示小猫图片,让学生观察小猫的形态特征和动作。4.教师播放一段圆舞曲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圆舞曲的舞姿,并尝试模仿圆舞曲的动作。(二)探究1.教师播放《跳圆舞曲的小猫》的不同段落,引导学生用旋律线来表现音乐的变化,例如:A段:音乐较慢,小猫的叫声比较温柔。B段:音乐加快,小猫的叫声变得欢快。C段:音乐再次放慢,小猫的叫声变得柔和。2.老师引导学生模仿小猫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A段:轻柔地跳动,模仿小猫的行走动作。B段:快速地跳动,模仿小猫的奔跑动作。C段:慢慢地跳动,模仿小猫的休息动作。(三)示范1.教师示范用碰钟和三角铁为音乐伴奏,并讲解简单的演奏方法。2.教师示范根据音乐创编不同的动作,并进行表演,例如:A段:模仿小猫在舞池中优雅地旋转。B段:模仿小猫在舞池中欢快地跳跃。C段:模仿小猫在舞池中休息,伸展身体。环节三:巩固延伸1.学生分组练习用碰钟和三角铁为音乐伴奏。2.学生根据音乐创编不同的动作,并进行表演。3.学生分组讨论:在音乐中,小猫是怎样跳圆舞曲的?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跳圆舞曲的小猫》,感受了圆舞曲的轻快活泼,并用肢体语言表现了音乐。2.我们还尝试了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并根据音乐创编了不同的动作。作业:1.回家后,继续模仿小猫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现圆舞曲的韵律特点。2.尝试用不同的乐器为音乐伴奏,例如:用玩具乐器或自制乐器。3.还可以把自己的表演录制下来,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十、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播放音乐和视频,以及展示小猫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初步感知圆舞曲的特点和音乐所描绘的形象。(2)探究音乐环节:利用旋律线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情绪变化,并通过模仿小猫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鼓励学生根据音乐创编不同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学生分组练习和表演,巩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通过讨论和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和舞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十一、板书设计《跳圆舞曲的小猫》轻快活泼小猫的叫声和动作圆舞曲的舞姿伴奏创编动作十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教学环节,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理解和表现圆舞曲的特点。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在动作创编方面还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鼓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