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浣东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浣东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浣东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七上·绍兴期中)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家住天津的小明计划国庆节期间与家人乘火车去杭州旅游,观看亚运赛事。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2.(2023七上·绍兴期中)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某县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巡逻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体现的社区服务功能是 (  )
A.管理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下图,回答问题。
3.地图有三要素,根据所学知识,上图中缺少的是(  )
A.方向 B.注记 C.比例尺 D.图名
4.图中上海位于杭州的 (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5.若量得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图上的距离是1.2厘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图的比例尺为 (  )
A.1:3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
6.(2023七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列情境,选择合适的地图分别是 (  )
①某班级准备到郊外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登山路线。
②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
③小丽想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离她家很远,她想知道如何乘车。
A.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 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 D.交通图、政区图、人口图
7.(2023七上·绍兴期中)关于下图中大洲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面积最大的大洋是a,最小的是c
B.大洋b被大洲②③④⑤⑦包围
C.①、⑥大洲的分界线是马六甲海峡
D.②大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信仰基督教
(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右侧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8.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纬线长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丙>甲>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9.关于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丙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D.丁地位于热带地区
10.(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以下四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a夏季温和多雨,冬季炎热干燥
B.b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c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干湿两季
D.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11.(2023七上·绍兴期中)“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2.(2023七上·绍兴期中)观察下图,导致河姆渡人(左)和半坡人(右)在房屋建设方面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工具 B.自然环境 C.劳动技术 D.生活习惯
13.(2023七上·绍兴期中)“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14.(2023七上·绍兴期中)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其意在说明 (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秦朝统一的意义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商鞅变法的背景
15.(2023七上·绍兴期中)西汉时期主父偃评价道:“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其中“海内为一”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统一文字
16.(2023七上·绍兴期中)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更替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方格处分别为(  )
A.春秋 秦朝 B.战国 秦朝 C.西周 秦朝 D.春秋 战国
17.(2023七上·绍兴期中)东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景况得益于 (  )
A.大禹治水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大运河的开通
18.(2023七上·绍兴期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
②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③在张骞通西域基础上形成
④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23七上·绍兴期中)通过以下诸子百家人物的言论推断其学派及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
序号 言论 学派及主张
① “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家“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②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儒家施行“仁政”,为政以德
③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道家事物皆有对立且能相互转化
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法家主张治国靠法令、权术、威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3七上·绍兴期中)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据此可知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东汉被黄巾起义推翻
C.东汉中后期皇帝在位时间很短 D.东汉末年实行州牧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   ,B   。
(2)若溜索的图上长度约为1.5厘米,请根据该图的比例尺计算它的实际长度是   米。
(3)图中公路的走向是   ,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   。
(4)若要参加漂流活动,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更惊险刺激的是   河,理由是   。
(5)列举一项图中聚落居民可以从事的生产活动,并说明理由。
如:生产活动是   ,理由是   。
22.(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亚洲地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A    B    C   
大洲:①   ②   ③   
(2)据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该特征对亚洲河流分布的影响是   。
(3)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该半岛上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4)图甲④⑤⑥三地中,气候特征与图乙相吻合的是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23.(2023七上·绍兴期中)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某校要策划一次“中华古代文明展”展览,现在邀请你一起参与布展工作。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图片(部分)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威称“蔡侯纸”。
①甲骨文 ②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③蔡侯纸 ④《论语》
展区名称 史前文明 夏商周文明 春秋战国文明 秦汉文明 ……
展品         ……
示例: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本展品为复原70-20万年前北京人的生活、生产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佐证北京人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打制石器技术。
(1)请把以上四件展品图片放置于合适的展区(填写序号即可)。
(2)请你参考“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挑选“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之外的一件展品,为其写一小段解说词。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24.(2023七上·绍兴期中)制度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
材料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注:汉高祖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
(1) 请结合上述图示,将①②处的“制度”名称补充完整。
1 :   ②: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初年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25.(2023七上·绍兴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进步】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变法革新】
材料二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 “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 “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百家争鸣】
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激烈辩论,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纷纷登场,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并简述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从材料二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表示铁路的是B。其他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图例是地图三要素之一。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同的地理事物。不同地理事物用不同图例符号来表示,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可以通过读图,掌握各种图例符号。
2.【答案】A
【知识点】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某县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巡逻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体现的社区的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答案】3.C
4.C
5.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3.地图有三要素,根据所学知识,右图中缺少的是比例尺。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根据一般定向法,图中上海位于杭州的东北方。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量得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图上的距离是1.2厘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实际距离是36千米,此图的比例尺为 1:3000000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①某班级准备到郊外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登山路线。应该选用地形图。
②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应该选用政区图。
③小丽想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离她家很远,她想知道如何乘车。应该选用交通图。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图按的内容分为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地形图和专题地图三种。按区域范围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按专题学科分: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按应用分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选择地图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7.【答案】B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亚洲,②是欧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a是太平洋,c是印度洋,d是北冰洋,b是大西洋。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大西洋被②是欧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⑦是南极洲包围。 ②大洲以白色色人种为主,信仰基督教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 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印度洋位 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答案】8.C
9.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小,纬线越长。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纬线长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丙>丁>甲>乙 。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高纬度,丙地位于低纬度,丁地位于南温带。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是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d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11.【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正确;
元谋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北京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半坡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为了适应和利用自然,两地居民建造了不同的房屋样式,B项正确;
生产工具不是影响两地房屋建设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
劳动技术不是影响两地房屋建设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
生活习惯不是影响两地房屋建设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王朝灭亡的历史信息,都反映了统治者因暴政导致王朝灭亡的因素,D项正确;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社会等级制度建立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
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时代,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夏商周时期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
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
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意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C项正确;
建立中央集权制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排除A项;
进行焚书坑儒是思想文化措施,排除B项;
统一文字大黄鱼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措施。
16.【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框架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是西周,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选项C符合题意,C项正确;
春秋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战国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春秋战国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朝代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大禹治水,排除A项;
秦朝时期在岭南开凿的灵渠,不是在成都平原,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天下谓之‘天府’也”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名称是长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故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路线和作用。
19.【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提倡节俭,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A、“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言论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的搭配是正确的。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墨子的思想主张。
20.【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东汉后期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大权旁落,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
东汉被曹魏推翻,排除B项;
东汉中后期皇帝在位时间很短未体现,排除C项;
东汉末年实行州牧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山脊;山顶
(2)750米
(3)南北走向;指向标定向法
(4)①;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5)种植业;区域南部有耕地分布或旅游业;有山地景观,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设施,可发展乡村旅游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请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是山脊,B是山顶
(2)、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0米,若溜索的图上长度约为1.5厘米,请根据该图的比例尺计算它的实际长度是750米。
(3)、根据图中给出的指向标可知,图中公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标定向法
(4)、若要参加漂流活动,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更惊险刺激的是①河,理由是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5)、根据题意,列举一项图中聚落居民可以从事的生产活动,并说明理由。如:生产活动是种植业,理由是区域南部有耕地分布。
或旅游业;有山地景观,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设施,可发展乡村旅游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2.【答案】(1)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
(2)中间高四周低;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3)阿拉伯半岛;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4)⑥;亚热带季风气候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大洋:A是北冰洋, B是太平洋, C是印度洋。大洲:①是亚洲, ②是欧洲,③是非洲
(2)、据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间高,四周低,该特征对亚洲河流分布的影响是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该半岛上的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4)、图甲④⑤⑥三地中,气候特征与图乙相吻合的是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点评】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
23.【答案】(1)序号依次为:②、①、④、③
(2)选择一件展品,仿照示例写解说词。
如:选择①甲骨文。本展品为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选择③蔡侯纸。本展品为蔡侯纸,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等为原料造纸,这种纸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选择④《论语》。本展品为《论语》,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我们要珍视历史遗产等。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属于史前石器;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2)参考“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属于夏商周文明,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通过此次活动,我对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刻认识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祖冲之、蔡伦等相关史实。
24.【答案】(1)禅让制;世袭制
(2)区别:分封制是世袭产生,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问题: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权,威胁到西汉王朝。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可知,根据图示“部落联盟时代”可知①处是禅让制;根据图示“夏王朝”地位更替可知②是世袭制。
(2) 根据材料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世袭产生,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秦朝实行郡县制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三图表可以看出,西汉初年,封国人口多于中央人口,封国辖郡多于中央辖郡,说明地方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这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至秦汉时期邓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西汉初年所面临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等知识。
25.【答案】(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①为解决生产率低下: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③为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为解决土地制度落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变革大分裂时代,容易出现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从而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
【知识点】百家争鸣;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等新的生产方式;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生产力低下,采取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采取了: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提高了行政效率.为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采取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根据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激烈辩论,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纷纷登场,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认识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变革大分裂时代,容易出现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从而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发展大变革,商鞅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变法。
1 / 1浙江省绍兴市浣东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七上·绍兴期中)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家住天津的小明计划国庆节期间与家人乘火车去杭州旅游,观看亚运赛事。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表示铁路的是B。其他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图例是地图三要素之一。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同的地理事物。不同地理事物用不同图例符号来表示,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可以通过读图,掌握各种图例符号。
2.(2023七上·绍兴期中)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某县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巡逻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体现的社区服务功能是 (  )
A.管理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某县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巡逻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体现的社区的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下图,回答问题。
3.地图有三要素,根据所学知识,上图中缺少的是(  )
A.方向 B.注记 C.比例尺 D.图名
4.图中上海位于杭州的 (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5.若量得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图上的距离是1.2厘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图的比例尺为 (  )
A.1:3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
【答案】3.C
4.C
5.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3.地图有三要素,根据所学知识,右图中缺少的是比例尺。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根据一般定向法,图中上海位于杭州的东北方。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量得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图上的距离是1.2厘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实际距离是36千米,此图的比例尺为 1:3000000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2023七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列情境,选择合适的地图分别是 (  )
①某班级准备到郊外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登山路线。
②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
③小丽想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离她家很远,她想知道如何乘车。
A.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 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 D.交通图、政区图、人口图
【答案】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①某班级准备到郊外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登山路线。应该选用地形图。
②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应该选用政区图。
③小丽想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离她家很远,她想知道如何乘车。应该选用交通图。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图按的内容分为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地形图和专题地图三种。按区域范围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按专题学科分: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按应用分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选择地图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7.(2023七上·绍兴期中)关于下图中大洲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面积最大的大洋是a,最小的是c
B.大洋b被大洲②③④⑤⑦包围
C.①、⑥大洲的分界线是马六甲海峡
D.②大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信仰基督教
【答案】B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亚洲,②是欧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a是太平洋,c是印度洋,d是北冰洋,b是大西洋。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大西洋被②是欧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⑦是南极洲包围。 ②大洲以白色色人种为主,信仰基督教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 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印度洋位 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右侧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8.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纬线长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丙>甲>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9.关于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丙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D.丁地位于热带地区
【答案】8.C
9.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小,纬线越长。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纬线长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丙>丁>甲>乙 。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高纬度,丙地位于低纬度,丁地位于南温带。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以下四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a夏季温和多雨,冬季炎热干燥
B.b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c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干湿两季
D.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是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d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11.(2023七上·绍兴期中)“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正确;
元谋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北京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半坡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3七上·绍兴期中)观察下图,导致河姆渡人(左)和半坡人(右)在房屋建设方面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工具 B.自然环境 C.劳动技术 D.生活习惯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为了适应和利用自然,两地居民建造了不同的房屋样式,B项正确;
生产工具不是影响两地房屋建设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
劳动技术不是影响两地房屋建设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
生活习惯不是影响两地房屋建设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3.(2023七上·绍兴期中)“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王朝灭亡的历史信息,都反映了统治者因暴政导致王朝灭亡的因素,D项正确;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社会等级制度建立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
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时代,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夏商周时期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3七上·绍兴期中)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其意在说明 (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秦朝统一的意义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商鞅变法的背景
【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
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
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意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5.(2023七上·绍兴期中)西汉时期主父偃评价道:“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其中“海内为一”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统一文字
【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C项正确;
建立中央集权制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排除A项;
进行焚书坑儒是思想文化措施,排除B项;
统一文字大黄鱼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措施。
16.(2023七上·绍兴期中)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更替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方格处分别为(  )
A.春秋 秦朝 B.战国 秦朝 C.西周 秦朝 D.春秋 战国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框架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是西周,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选项C符合题意,C项正确;
春秋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战国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春秋战国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朝代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3七上·绍兴期中)东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景况得益于 (  )
A.大禹治水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大禹治水,排除A项;
秦朝时期在岭南开凿的灵渠,不是在成都平原,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天下谓之‘天府’也”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2023七上·绍兴期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
②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③在张骞通西域基础上形成
④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名称是长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故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路线和作用。
19.(2023七上·绍兴期中)通过以下诸子百家人物的言论推断其学派及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
序号 言论 学派及主张
① “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家“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②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儒家施行“仁政”,为政以德
③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道家事物皆有对立且能相互转化
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法家主张治国靠法令、权术、威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提倡节俭,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A、“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言论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的搭配是正确的。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墨子的思想主张。
20.(2023七上·绍兴期中)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据此可知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东汉被黄巾起义推翻
C.东汉中后期皇帝在位时间很短 D.东汉末年实行州牧制度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东汉后期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大权旁落,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
东汉被曹魏推翻,排除B项;
东汉中后期皇帝在位时间很短未体现,排除C项;
东汉末年实行州牧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   ,B   。
(2)若溜索的图上长度约为1.5厘米,请根据该图的比例尺计算它的实际长度是   米。
(3)图中公路的走向是   ,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   。
(4)若要参加漂流活动,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更惊险刺激的是   河,理由是   。
(5)列举一项图中聚落居民可以从事的生产活动,并说明理由。
如:生产活动是   ,理由是   。
【答案】(1)山脊;山顶
(2)750米
(3)南北走向;指向标定向法
(4)①;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5)种植业;区域南部有耕地分布或旅游业;有山地景观,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设施,可发展乡村旅游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请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是山脊,B是山顶
(2)、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0米,若溜索的图上长度约为1.5厘米,请根据该图的比例尺计算它的实际长度是750米。
(3)、根据图中给出的指向标可知,图中公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标定向法
(4)、若要参加漂流活动,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更惊险刺激的是①河,理由是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5)、根据题意,列举一项图中聚落居民可以从事的生产活动,并说明理由。如:生产活动是种植业,理由是区域南部有耕地分布。
或旅游业;有山地景观,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设施,可发展乡村旅游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2.(2023七上·绍兴期中)读亚洲地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A    B    C   
大洲:①   ②   ③   
(2)据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该特征对亚洲河流分布的影响是   。
(3)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该半岛上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4)图甲④⑤⑥三地中,气候特征与图乙相吻合的是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答案】(1)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
(2)中间高四周低;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3)阿拉伯半岛;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4)⑥;亚热带季风气候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大洋:A是北冰洋, B是太平洋, C是印度洋。大洲:①是亚洲, ②是欧洲,③是非洲
(2)、据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间高,四周低,该特征对亚洲河流分布的影响是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该半岛上的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4)、图甲④⑤⑥三地中,气候特征与图乙相吻合的是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点评】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
23.(2023七上·绍兴期中)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某校要策划一次“中华古代文明展”展览,现在邀请你一起参与布展工作。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图片(部分)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威称“蔡侯纸”。
①甲骨文 ②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③蔡侯纸 ④《论语》
展区名称 史前文明 夏商周文明 春秋战国文明 秦汉文明 ……
展品         ……
示例: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本展品为复原70-20万年前北京人的生活、生产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佐证北京人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打制石器技术。
(1)请把以上四件展品图片放置于合适的展区(填写序号即可)。
(2)请你参考“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挑选“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之外的一件展品,为其写一小段解说词。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答案】(1)序号依次为:②、①、④、③
(2)选择一件展品,仿照示例写解说词。
如:选择①甲骨文。本展品为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选择③蔡侯纸。本展品为蔡侯纸,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等为原料造纸,这种纸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选择④《论语》。本展品为《论语》,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我们要珍视历史遗产等。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属于史前石器;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2)参考“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属于夏商周文明,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通过此次活动,我对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刻认识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祖冲之、蔡伦等相关史实。
24.(2023七上·绍兴期中)制度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
材料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注:汉高祖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
(1) 请结合上述图示,将①②处的“制度”名称补充完整。
1 :   ②: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初年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禅让制;世袭制
(2)区别:分封制是世袭产生,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问题: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权,威胁到西汉王朝。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可知,根据图示“部落联盟时代”可知①处是禅让制;根据图示“夏王朝”地位更替可知②是世袭制。
(2) 根据材料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世袭产生,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秦朝实行郡县制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三图表可以看出,西汉初年,封国人口多于中央人口,封国辖郡多于中央辖郡,说明地方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这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至秦汉时期邓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西汉初年所面临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等知识。
25.(2023七上·绍兴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进步】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变法革新】
材料二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 “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 “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百家争鸣】
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激烈辩论,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纷纷登场,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并简述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从材料二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认识。
【答案】(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①为解决生产率低下: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③为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为解决土地制度落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变革大分裂时代,容易出现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从而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
【知识点】百家争鸣;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等新的生产方式;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生产力低下,采取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采取了: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提高了行政效率.为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采取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根据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激烈辩论,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纷纷登场,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认识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变革大分裂时代,容易出现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从而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发展大变革,商鞅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变法。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