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3七上·杭州期中)雅(雅加达)万(万隆)高铁是中国印尼两国高度关注的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读图回答问题。
1.2023年10月,雅万高铁正式启用。图中雅万高铁的走向大致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雅万高铁全长约142公里,若采用1:1000 000的比例尺绘制该路线,图上距离约为(  )
A.7.1厘米 B.71厘米 C.14.2厘米 D.142厘米
【答案】1.D
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采用一般定向法,图中雅万高铁的走向大致为 西北—东南走向。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比例尺公式可知,雅万高铁全长约142公里,若采用1:1000 000的比例尺绘制该路线,图上距离约为 14.2厘米 。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七上·杭州期中)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第19届亚运会。读图回答问题。
3.此次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的名字,来源于京杭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下列四个图例中,表示运河的是(  )
A. B.
C. D.
4.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下列符合杭州气候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5.在杭州亚运会召开期间,杭州地铁内播放英语学习短片,这是因为英语(  )
A.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 D.与汉语语法接近易学易懂
【答案】3.C
4.D
5.B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根据给出的图例可知,A是洲界,B是长城,C是运河,D是河流,湖泊。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根据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下列符合杭州气候特征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A是地中海气候,B是热带雨林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在杭州亚运会召开期间,杭州地铁内播放英语学习短片,这是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杭州期中)近年来,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读图回答问题。
6.过去下姜村只有茶叶、水稻等传统农业,后来开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少村民因此脱贫致富,这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
7.通过照片,可看出下姜村(  )
①沿山谷呈带状分布
②沿山谷呈团状分布
③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④沿河流呈团状分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6.B
7.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社会调查
【解析】【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6.根据题意,过去下姜村只有茶叶、水稻等传统农业,后来开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少村民因此脱贫致富,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7.通过照片,可看出下姜村呈带状分布,故答案为:①沿山谷呈带状分布,③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①③ ,正确。②沿山谷呈团状分布,④沿河流呈团状分布是呈团状,不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半球示意图回答问题。
8.图中A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欧洲 D.北美洲
9.某国一科考飞机从B点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洲是(  )
A.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C.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D.大洋洲、亚洲、非洲、南美洲
10.图中跨经度最广的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D
9.B
10.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部分称为半岛。
8.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网,结合大陆轮廓可知,图中A洲是北美洲。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某国一科考飞机从B点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洲是 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大西洋,②是印度洋,③是太平洋,④是北冰洋。其中,跨经度最广的洋是 ④是北冰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世界地形之最”中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北美洲
②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③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④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亚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②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③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④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有地球之巅之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12.(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亚洲河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丙分别是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②亚洲主要河流从中部向四周流
③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世界首位
④湄公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①甲、乙、丙分别是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正确。
②亚洲主要河流从中部向四周流,正确。
③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世界首位,错误,都不是首位。
④湄公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错误,是欧洲的多瑙河。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
13.(2023七上·杭州期中)根据下图,符合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
①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多
③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最多
④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增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①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正确。
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多,错误,南极至今无人在此定居。
③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最多,正确。
④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增多,错误。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14.(2023七上·杭州期中)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到:“我到达过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我面向北半球,背靠南半球,左手位于西半球,右手位于东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经纬度可知,乙,丙,丁位于赤道上,甲位于20°N与0°经线的交点,排除甲。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排除丙,丁。根据题意,这个神奇的地方位于图中的乙地。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023七上·杭州期中)历史课程主要培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回答问题。
15.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去考察历史。在右图的时空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
A.神农尝草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桂陵之战
16.要了解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以下遗存中应选择(  )
A. B.
C. D.
17.人类社会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以下选项与这些观点贴切的是(  )
①从早期人类出现到夏朝建立,我国先经历原始社会再到奴隶社会
②半坡人制造骨器、角器等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③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我们要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以下史实与观点相符的是(  )
史实 观点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等 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B.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这是人类的起源
C. 春秋时早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交往斗争 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
D.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都江堰“震不垮”
A.A B.B C.C D.D
19.学习历史应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卡片,其最贴切的主题应为(  )
A.炎帝、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大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
C.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D.齐桓公:善用贤人、“尊王攘夷”
【答案】15.D
16.A
17.A
18.C
19.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百家争鸣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国纷争、大禹治水、青铜文化、民族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15.根据图片中的“韩”“赵”“魏”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故D符合题意,D项正确;
神农尝草是神话传说,出现于史前时期,排除A项;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与战国时期无关,排除B项;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年,与战国时期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符合题意,A项正确;
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B是青铜酒器,排除B项;
青铜头盔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青铜冰鉴不是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早期人类出现到夏朝建立,我国先经历原始社会再到奴隶社会说明人类社会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半坡人制造骨器、角器等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说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①②正确,故A符合题意,A项正确;
③④不能体现人类社会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围的戎、狄、蛮、夷各族之间频繁迁徙和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史论一致,C项正确;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排除A项;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属于神话传说,不是人类起源的科学结论,排除B项;
2008年汶川地震时,都江堰水利工程没有被震塌或破坏,被誉为“震不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禹,不是炎帝、黄帝,排除A项;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禹,不是屈原,排除C项;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禹,不是齐桓公,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2023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回答问题。
20.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在绵延至今的年代尺上,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猿
B.②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创造了甲骨文
C.③处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
D.④处周幽王将国都从殷东迁洛邑
2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周王朝始创的这一制度保证了(  )
①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②民族矛盾有所发展
③统治范围扩大
④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一些小国也备受战争之苦。这一时期“动荡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 B.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大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D.秦国崛起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23.有人说“它(右图)反映了古蜀先民吸收来自中原的成就,再与自身审美、技术体系融为一体。”不同流域的考古发现亦有类同。这证实了(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当时是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繁荣的时代
C.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时代
D.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4.下列主张与图中观点相符的价值观、道德观是(  )
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 ——习近平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20.B
21.C
22.B
23.A
24.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三星堆文化、春秋争霸、,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给J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创造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故③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C项正确;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①表述错误,排除A项;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商朝时我国出现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②表述错误,排除B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④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故①③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C项正确;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没有使民族矛盾有所发展,②表述错误;百家争鸣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与西周的分封制不符,④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④的ABD项,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导致春秋时期“动荡分裂”,B项正确;
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是春秋时期“动荡分裂”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排除A项;
大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是春秋时期“动荡分裂”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排除C项;
秦国崛起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不是春秋时期“动荡分裂”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23.根据题干材料“它反映了古蜀先民吸收来自中原的成就,再与自身审美、技术体系融为一体”及所学知识,不同地区的文化面貌,各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立发展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同时不同地区的文化又具有很好的整合性,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因此,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A项正确;
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时代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特征,而三星堆文明距今约5000到3000年,排除B项;
材料信息不能证明社会动荡,排除C项;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韩非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含有③的ACD项。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号为10分、8分、10分、12分、12分,共52分)
25.(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去森林公园开展登山活动。读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
(1)同学们分别沿图中的四条路线登山:路线①是沿   (山体部位)登山,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向   再转向   。沿路线④登山,同学们看到有游客在甲处体验攀岩运动,是因为甲处是   (山体部位)。
(2)观景台的海拔范围是   米,观景台与游客中心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米(填字母)。
A.85
B.135
C.240
D.315
(3)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   (①/③)的同学感觉登山比较费力,理由是   。
(4)下列沿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
【答案】(1)山谷;北;东;陡崖(或悬崖)
(2)650~700;C
(3)③;③路线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
(4)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同学们分别沿图中的四条路线登山:路线①是沿山谷(山体部位)登山,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向北再转向东。沿路线④登山,同学们看到有游客在甲处体验攀岩运动,是因为甲处是陡崖(山体部位)。
(2)、观景台的海拔范围是650-700米,观景台与游客中心的相对高度可能为240米,对应字母C
(3)、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③的同学感觉登山比较费力,理由是③路线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
(4)、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的画法。首先判断M、N两端点的海拔范围,读图可知,M的海拔范围是500米至600米,M到N首先经过谷地,而后经过陡坡至海拔最高处,海拔范围是700米至800米之间,之后地势降低,经历两次高山。下列沿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世界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世界局部经纬网示意图
(1)甲地的经纬度是   ,位于   (地理分区)。
(2)描述乙地的地理位置(纬度带、五带)。
(3)图中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它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其原因是   。
【答案】(1)20°N,80°E;南亚
(2)位于中纬度带|北温带
(3)海拔高,气温低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20°N,80°E),位于南亚。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描述乙地位于中纬度带,北温带
(3)、图中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它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7.(2023七上·杭州期中)北纬45度被称为“黄金奶源带”,在这里分布着全球众多优质牧场。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B地区位于   大陆,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    。(任答一点)
(2)在A地区和C地区的国家按照发展水平分类均为   国家,当地居民大多信仰   (宗教名称)。
(3)图中的D为   海峡;E为   运河,它沟通了太平洋和   洋。
(4)图中①地人口   (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1)亚欧(或欧亚);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以草原景观为主,草场资源丰富;靠近亚洲东部人口集中区,市场广阔;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发达;基督教
(3)白令;巴拿马;大西
(4)稀疏;地处高纬,气候寒冷。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B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以草原景观为主,草场资源丰富;靠近亚洲东部人口集中区,市场广阔;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在A地区和C地区的国家按照发展水平分类均为发达国家,当地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宗教名称)。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的D为白令海峡;E为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图中①地人口 稀疏,主要原因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人口居住。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8.(2023七上·杭州期中)2023年6月,意大利举办了中国“三农”成就图片展,介绍中国在乡村振兴、数字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意大利地形简图 图2 波河中下游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1,分析意大利的地形特征。
(2)意大利北部的   为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山脉。根据图2,波河中下游为   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波河的流向为   。波河几乎没有结冰期,其原因在于   。
(3)波河平原是意大利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中国在意大利举办“三农”成就图片展,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看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1)地势: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种类:以山地为主
地形种类分布:中部是山地;北部是山地
(2)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自西向东(流);最冷月均温高于0℃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波河,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促进中国与意大利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两地经济发展水平。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1,分析意大利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势,地形种类,分布等方面分析。故答案为:地势: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种类:以山地为主
地形种类分布:中部是山地;北部是山地
(2)、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为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山脉。根据图2,波河中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波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波河几乎没有结冰期,其原因在于最冷月均温高于0℃
(3)、波河平原是意大利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波河,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中国在意大利举办“三农”成就图片展,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看,可以促进中国与意大利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两地经济发展水平。
【点评】 地形地势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④海拔状况,(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29.(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班级小组开设“以图溯源——我们从这里来”的主题展览。阅读展板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图) 展板(文)
图1 木建筑 溯本源 在这一遗址发现了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2 良渚城 现曙光 ……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还挖掘出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祭坛的墓地里随葬着大量精美的的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图3 新发展 有根基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后来,“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图4 铜方量 使归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1)请写出图1对应的古人类遗址。其建筑特点主要受何因素的影响?
(2)图2体现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哪一重要标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是如何“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
(3)图3新生产方式的变革出现于何时?展板材料说明这一变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意义。
【答案】(1)河姆渡遗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均可。
(2)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理解:
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
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等等均可。
(3)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商鞅变法意义: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展板的图1的“木建筑”,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所以图1是干栏式房屋,与河姆渡遗址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特点主要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
(2)根据展板的图2与展板(文)中的“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结合所学可知,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要“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可以通过以下史实与推论: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
(3)根据展板的图3,可以看出是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春秋后期。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根据展板的图4和展板(文)中的“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结合所学可知,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了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原始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
1 / 1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3七上·杭州期中)雅(雅加达)万(万隆)高铁是中国印尼两国高度关注的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读图回答问题。
1.2023年10月,雅万高铁正式启用。图中雅万高铁的走向大致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雅万高铁全长约142公里,若采用1:1000 000的比例尺绘制该路线,图上距离约为(  )
A.7.1厘米 B.71厘米 C.14.2厘米 D.142厘米
(2023七上·杭州期中)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第19届亚运会。读图回答问题。
3.此次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的名字,来源于京杭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下列四个图例中,表示运河的是(  )
A. B.
C. D.
4.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下列符合杭州气候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5.在杭州亚运会召开期间,杭州地铁内播放英语学习短片,这是因为英语(  )
A.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 D.与汉语语法接近易学易懂
(2023七上·杭州期中)近年来,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读图回答问题。
6.过去下姜村只有茶叶、水稻等传统农业,后来开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少村民因此脱贫致富,这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
7.通过照片,可看出下姜村(  )
①沿山谷呈带状分布
②沿山谷呈团状分布
③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④沿河流呈团状分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半球示意图回答问题。
8.图中A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欧洲 D.北美洲
9.某国一科考飞机从B点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洲是(  )
A.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C.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D.大洋洲、亚洲、非洲、南美洲
10.图中跨经度最广的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世界地形之最”中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北美洲
②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③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④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亚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亚洲河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丙分别是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②亚洲主要河流从中部向四周流
③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世界首位
④湄公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23七上·杭州期中)根据下图,符合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
①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多
③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最多
④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增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3七上·杭州期中)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到:“我到达过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我面向北半球,背靠南半球,左手位于西半球,右手位于东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七上·杭州期中)历史课程主要培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回答问题。
15.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去考察历史。在右图的时空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
A.神农尝草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桂陵之战
16.要了解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以下遗存中应选择(  )
A. B.
C. D.
17.人类社会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以下选项与这些观点贴切的是(  )
①从早期人类出现到夏朝建立,我国先经历原始社会再到奴隶社会
②半坡人制造骨器、角器等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③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我们要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以下史实与观点相符的是(  )
史实 观点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等 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B.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这是人类的起源
C. 春秋时早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交往斗争 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
D.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都江堰“震不垮”
A.A B.B C.C D.D
19.学习历史应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卡片,其最贴切的主题应为(  )
A.炎帝、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大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
C.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D.齐桓公:善用贤人、“尊王攘夷”
(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2023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回答问题。
20.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在绵延至今的年代尺上,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猿
B.②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创造了甲骨文
C.③处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
D.④处周幽王将国都从殷东迁洛邑
2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周王朝始创的这一制度保证了(  )
①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②民族矛盾有所发展
③统治范围扩大
④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一些小国也备受战争之苦。这一时期“动荡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 B.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大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D.秦国崛起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23.有人说“它(右图)反映了古蜀先民吸收来自中原的成就,再与自身审美、技术体系融为一体。”不同流域的考古发现亦有类同。这证实了(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当时是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繁荣的时代
C.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时代
D.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4.下列主张与图中观点相符的价值观、道德观是(  )
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 ——习近平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号为10分、8分、10分、12分、12分,共52分)
25.(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去森林公园开展登山活动。读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
(1)同学们分别沿图中的四条路线登山:路线①是沿   (山体部位)登山,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向   再转向   。沿路线④登山,同学们看到有游客在甲处体验攀岩运动,是因为甲处是   (山体部位)。
(2)观景台的海拔范围是   米,观景台与游客中心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米(填字母)。
A.85
B.135
C.240
D.315
(3)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   (①/③)的同学感觉登山比较费力,理由是   。
(4)下列沿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世界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世界局部经纬网示意图
(1)甲地的经纬度是   ,位于   (地理分区)。
(2)描述乙地的地理位置(纬度带、五带)。
(3)图中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它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其原因是   。
27.(2023七上·杭州期中)北纬45度被称为“黄金奶源带”,在这里分布着全球众多优质牧场。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B地区位于   大陆,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    。(任答一点)
(2)在A地区和C地区的国家按照发展水平分类均为   国家,当地居民大多信仰   (宗教名称)。
(3)图中的D为   海峡;E为   运河,它沟通了太平洋和   洋。
(4)图中①地人口   (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   。
28.(2023七上·杭州期中)2023年6月,意大利举办了中国“三农”成就图片展,介绍中国在乡村振兴、数字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意大利地形简图 图2 波河中下游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1,分析意大利的地形特征。
(2)意大利北部的   为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山脉。根据图2,波河中下游为   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波河的流向为   。波河几乎没有结冰期,其原因在于   。
(3)波河平原是意大利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中国在意大利举办“三农”成就图片展,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看有何积极意义?   
29.(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班级小组开设“以图溯源——我们从这里来”的主题展览。阅读展板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图) 展板(文)
图1 木建筑 溯本源 在这一遗址发现了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2 良渚城 现曙光 ……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还挖掘出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祭坛的墓地里随葬着大量精美的的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图3 新发展 有根基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后来,“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图4 铜方量 使归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1)请写出图1对应的古人类遗址。其建筑特点主要受何因素的影响?
(2)图2体现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哪一重要标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是如何“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
(3)图3新生产方式的变革出现于何时?展板材料说明这一变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采用一般定向法,图中雅万高铁的走向大致为 西北—东南走向。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比例尺公式可知,雅万高铁全长约142公里,若采用1:1000 000的比例尺绘制该路线,图上距离约为 14.2厘米 。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3.C
4.D
5.B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根据给出的图例可知,A是洲界,B是长城,C是运河,D是河流,湖泊。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根据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下列符合杭州气候特征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A是地中海气候,B是热带雨林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在杭州亚运会召开期间,杭州地铁内播放英语学习短片,这是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6.B
7.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社会调查
【解析】【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6.根据题意,过去下姜村只有茶叶、水稻等传统农业,后来开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少村民因此脱贫致富,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7.通过照片,可看出下姜村呈带状分布,故答案为:①沿山谷呈带状分布,③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①③ ,正确。②沿山谷呈团状分布,④沿河流呈团状分布是呈团状,不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8.D
9.B
10.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部分称为半岛。
8.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网,结合大陆轮廓可知,图中A洲是北美洲。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某国一科考飞机从B点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洲是 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大西洋,②是印度洋,③是太平洋,④是北冰洋。其中,跨经度最广的洋是 ④是北冰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②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③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④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有地球之巅之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12.【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①甲、乙、丙分别是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正确。
②亚洲主要河流从中部向四周流,正确。
③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世界首位,错误,都不是首位。
④湄公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错误,是欧洲的多瑙河。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
13.【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①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正确。
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多,错误,南极至今无人在此定居。
③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最多,正确。
④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增多,错误。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14.【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经纬度可知,乙,丙,丁位于赤道上,甲位于20°N与0°经线的交点,排除甲。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排除丙,丁。根据题意,这个神奇的地方位于图中的乙地。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答案】15.D
16.A
17.A
18.C
19.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百家争鸣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国纷争、大禹治水、青铜文化、民族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15.根据图片中的“韩”“赵”“魏”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故D符合题意,D项正确;
神农尝草是神话传说,出现于史前时期,排除A项;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与战国时期无关,排除B项;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年,与战国时期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符合题意,A项正确;
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B是青铜酒器,排除B项;
青铜头盔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青铜冰鉴不是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早期人类出现到夏朝建立,我国先经历原始社会再到奴隶社会说明人类社会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半坡人制造骨器、角器等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说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①②正确,故A符合题意,A项正确;
③④不能体现人类社会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围的戎、狄、蛮、夷各族之间频繁迁徙和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史论一致,C项正确;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排除A项;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属于神话传说,不是人类起源的科学结论,排除B项;
2008年汶川地震时,都江堰水利工程没有被震塌或破坏,被誉为“震不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禹,不是炎帝、黄帝,排除A项;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禹,不是屈原,排除C项;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禹,不是齐桓公,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答案】20.B
21.C
22.B
23.A
24.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三星堆文化、春秋争霸、,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给J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创造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故③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C项正确;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①表述错误,排除A项;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商朝时我国出现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②表述错误,排除B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④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故①③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C项正确;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没有使民族矛盾有所发展,②表述错误;百家争鸣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与西周的分封制不符,④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④的ABD项,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导致春秋时期“动荡分裂”,B项正确;
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是春秋时期“动荡分裂”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排除A项;
大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是春秋时期“动荡分裂”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排除C项;
秦国崛起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不是春秋时期“动荡分裂”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23.根据题干材料“它反映了古蜀先民吸收来自中原的成就,再与自身审美、技术体系融为一体”及所学知识,不同地区的文化面貌,各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立发展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同时不同地区的文化又具有很好的整合性,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因此,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A项正确;
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时代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特征,而三星堆文明距今约5000到3000年,排除B项;
材料信息不能证明社会动荡,排除C项;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韩非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含有③的ACD项。
故答案为:B。
25.【答案】(1)山谷;北;东;陡崖(或悬崖)
(2)650~700;C
(3)③;③路线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
(4)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同学们分别沿图中的四条路线登山:路线①是沿山谷(山体部位)登山,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向北再转向东。沿路线④登山,同学们看到有游客在甲处体验攀岩运动,是因为甲处是陡崖(山体部位)。
(2)、观景台的海拔范围是650-700米,观景台与游客中心的相对高度可能为240米,对应字母C
(3)、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③的同学感觉登山比较费力,理由是③路线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
(4)、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的画法。首先判断M、N两端点的海拔范围,读图可知,M的海拔范围是500米至600米,M到N首先经过谷地,而后经过陡坡至海拔最高处,海拔范围是700米至800米之间,之后地势降低,经历两次高山。下列沿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6.【答案】(1)20°N,80°E;南亚
(2)位于中纬度带|北温带
(3)海拔高,气温低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20°N,80°E),位于南亚。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描述乙地位于中纬度带,北温带
(3)、图中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它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7.【答案】(1)亚欧(或欧亚);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以草原景观为主,草场资源丰富;靠近亚洲东部人口集中区,市场广阔;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发达;基督教
(3)白令;巴拿马;大西
(4)稀疏;地处高纬,气候寒冷。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B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以草原景观为主,草场资源丰富;靠近亚洲东部人口集中区,市场广阔;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在A地区和C地区的国家按照发展水平分类均为发达国家,当地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宗教名称)。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的D为白令海峡;E为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图中①地人口 稀疏,主要原因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人口居住。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8.【答案】(1)地势: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种类:以山地为主
地形种类分布:中部是山地;北部是山地
(2)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自西向东(流);最冷月均温高于0℃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波河,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促进中国与意大利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两地经济发展水平。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1,分析意大利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势,地形种类,分布等方面分析。故答案为:地势: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种类:以山地为主
地形种类分布:中部是山地;北部是山地
(2)、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为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山脉。根据图2,波河中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波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波河几乎没有结冰期,其原因在于最冷月均温高于0℃
(3)、波河平原是意大利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波河,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中国在意大利举办“三农”成就图片展,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看,可以促进中国与意大利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两地经济发展水平。
【点评】 地形地势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④海拔状况,(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29.【答案】(1)河姆渡遗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均可。
(2)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理解:
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
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等等均可。
(3)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商鞅变法意义: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展板的图1的“木建筑”,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所以图1是干栏式房屋,与河姆渡遗址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特点主要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
(2)根据展板的图2与展板(文)中的“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结合所学可知,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要“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可以通过以下史实与推论: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
(3)根据展板的图3,可以看出是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春秋后期。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根据展板的图4和展板(文)中的“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结合所学可知,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了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原始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