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27题,每小题2分,合计54分。)
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是明明所在学校的校园平面示意图,教学楼位于宿舍楼的(  )
A.正东 B.正北 C.正南 D.正西
2.(2023七上·杭州期中)四幅同等大小的地图,其中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大的是(  )
A.1/10000
B.1:1000000
C.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
D.
3.(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少,聚落规模小
②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大
③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④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大洲自述:“我”在各大洲中面积排列第四,与“三哥”仅一河之隔,左膀右臂分别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我”指的是____,与“三哥”之间的河是____。(  )
A.北美洲 苏伊士运河 B.南美洲 苏伊士运河
C.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D.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5.(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表中气候类型与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序号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①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②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
③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④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经常下雨,很潮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B.AB间的坡度小于CD间的坡度
C.AB的相对高度与CD相等 D.CD连线处可能有河流流经
7.(2023七上·杭州期中)中华古诗词不仅能够表达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现象。例如:①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绿茶园连成片;层层梯田环山绕,金秋时节板栗香、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上诗词所描述的地形分别是(  )
A.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山地、草原
C.丘陵、高原、山地 D.山地、平原、山地
8.(2023七上·杭州期中)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其河流流向深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走向为(  )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
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
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9.(2023七上·杭州期中)7月中旬,中国科考队来到某地,他们发现这里终日太阳悬挂在半空中,满眼冰天雪地,远处,一群白熊在悠闲地寻找食物。你认为他们到达的地方是(  )
A.青藏高原 B.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C.格陵兰岛北部 D.南极洲
(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为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0.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南温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 B.东 C.西南 D.西北
12.(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180度经线为界,东经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愈来愈大
B.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愈来愈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时纬度为180度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时纬度为0度
13.(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4.(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为浙江某山村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关于图上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①④都是山顶 B.②③都是山脊
C.乙河东西流向 D.甲村地势低洼
15.(2023七上·杭州期中)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16.(2023七上·杭州期中)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7.(2023七上·杭州期中)“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王朝。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了变法改革 B.都江堰工程的修建
C.铁质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8.(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空白框中应填是(  )
A.商朝 东周 B.商朝 战国 C.战国 东周 D.战国 西晋
19.(2023七上·杭州期中)《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第一个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0.(2023七上·杭州期中)《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春秋争霸 B.牧野之战 C.西周分封制 D.礼乐制度
21.(2023七上·杭州期中)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模型或实物不能入选其中的是(  )
A.粟的朽粒 B.半地穴式房屋
C.人面鱼纹陶盆 D.干栏式房屋
22.(2023七上·杭州期中)“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帝尧
23.(2023七上·杭州期中)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
24.(2023七上·杭州期中)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墨子——无为而治
C.韩非子——“兼爱”“非攻” D.庄子——以“法”治国
25.(2023七上·杭州期中)我们现在对商朝历史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
A.夏朝距离现在比商朝更久远 B.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更大
C.迄今商代的遗址发现比较多 D.商代有比较成熟的文字记载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23七上·杭州期中)“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二、非选择题(共有5个小题,分别为11分、8分、6分、9分、12分,合计46分。)
28.(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   半球,图2是   半球。
(2)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填写在空格内。
①   ③   ④   ⑦   
A   C   D   
(3)七大洲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   ,完全位于西半球的是   。(写序号)
29.(2023七上·杭州期中)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较多的是   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气候,它的主要特点是   。
(5)浙江省属于三种季风气候中的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0.(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世界部分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大部分属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属于   半球
(2)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
(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B点位于五带中的   (温度带);
31.(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历史学习中,可以运用知识结构图来辅助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学习夏商周的相关内容时,鸣鸣同学有如下笔记:“桀驾人车、纣施炮烙之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材料三:据《春秋》一书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了483次战争。楚国攻打宋国时,城内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结构图中①②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的笔记内容分析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3)“诸侯”一词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三归纳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影响?
32.(2023七上·杭州期中)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4)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这种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采用指向标定向法,教学楼位于宿舍楼的正西方。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来判断,习惯上规定指向标统一指向北。二是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三是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这种方法最常用,一般适用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
2.【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幅相同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应越小,内容越详细,给出的四个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C。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3.【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聚落人口多,规模大,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小。建筑物高大,稠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③④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4.【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世界大洲中,面积排第四位的是南美洲,第三位是北美洲,他们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5.【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①②④,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部。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于是形成了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
6.【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米,AB间的坡度大于CD间的坡度,AB的相对高度与CD相等,CD连线处不可能有河流流经,当地是山脊。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相对高度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7.【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①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绿茶园连成片;层层梯田环山绕,金秋时节板栗香、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上诗词所描述的地形分别是 丘陵、高原、山地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8.【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亚洲河流走向为 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受地势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9.【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7月中旬,中国科考队来到某地,他们发现这里终日太阳悬挂在半空中,满眼冰天雪地,远处,一群白熊在悠闲地寻找食物。你认为他们到达的地方是 格陵兰岛北部,当地夏季出现极昼现象。其他地方不可能。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格陵兰岛,全境约4/5的面积在北极圈内。85%的地面为巨厚的冰层覆盖,冰原上点缀着少数突的冰原岛峰。贡比约恩峰海拔3700米,为全岛最高点。海岸曲折,多峡湾。年均气温0℃以下,最低可达-70℃。地下蕴藏铅、锌、冰晶石、铬、煤、钼、铁和金等资源。
【答案】10.D
11.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10.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南温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丁地。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根据图中信息,采用经纬网定向法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度的划分是 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愈来愈大 。纬度的划分是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时纬 度为90°。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13.【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综上可得出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选D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A项。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排除B项。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①是山顶,②是山脊,③是山谷,④是陡崖。乙河自北向南流,甲村地势低洼。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河水会随地势影响,由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在山地地形中,河流往往会在山谷中流淌,不会在隆起的山脊上流。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变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的部位凸出为山谷。
15.【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一带,会使用天然火与打制工具,所以打制石器能反映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故选C项。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代表有人面鱼纹彩陶盆,排除A项。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排除B项。
骨耜是河姆渡居民翻土的工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生活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结合所学可知,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故选A项。
夏朝时,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B项。
汉朝时,选官制度实行的是察举制,排除C项。
隋朝时,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创立科举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禅让制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东周时期……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标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故选C项。
各国统治者实行了变法改革是引发变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都江堰的修建有利于农业生产,并不是“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
社会经济变革为学术思想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犁牛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故夏之后是商;西周灭亡后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故春秋之后为战国。综上可知。空白框中应填商朝、战国,故选B项。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阶段,故第二空白框不能填东周,排除A项。
西周灭亡后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排除C项。
夏之后是商,不是战国;西晋出现于三国之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朝代更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朝代更替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可知,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所以中国第一个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故选A项。
商朝位于夏朝之后,不是第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排除B项。
周朝位于夏朝、商朝之后,不是第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排除C项。
秦朝位于夏朝、商朝、周朝之后,不是第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三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夏商周早期国家时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0.【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诗经·卫风·木瓜》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国力增强,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天下,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所以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故选A项。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之战,与齐桓公无关,排除B项。
西周初年,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
礼乐制度是规范西周礼制等级秩序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争霸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1.【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半坡博物馆”,结合所学分析:
A: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所以“粟的朽粒”可入选,排除A项。
B: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建筑,所以“半地穴式房屋”可入选,排除B项。
C:半坡居民会制作陶器,以彩陶闻名,所以“人面鱼纹陶盆”可入选,排除C项。
D: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所以“干栏式房屋”不能入选其中,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半坡遗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半坡遗址的相关史实。
22.【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轩辕”“始祖”,结合所学可知:
A:黄帝,名轩辕,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A项。
B:炎帝,号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B项。
C:蚩尤,远古传说时代九黎部落的首领,排除C项。
D:帝尧,相传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黄联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炎黄联盟的相关史实。
23.【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鞍进行变法,军事上“奖励军功”,即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选C项。
“废分封、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排除A项。
“奖励耕织”,即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排除B项。
“明法令”,即严明法度,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4.【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对应正确,故选A项。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对应错误,排除B项。
C: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对应错误,排除C项。
D: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对应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诸子百家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25.【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我们现在对商朝历史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结合所学可知,夏朝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文字记录,而商朝有甲骨文、青铜铭文等众多考古发现,特别是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D项。
夏朝的考古学证据较少,且没有文字记载,“夏朝距离现在比商朝更久远”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夏朝的考古学证据较少,且没有文字记载,“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更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夏朝的考古学证据较少,且没有文字记载,“迄今商代的遗址发现比较多”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历史研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夏商的相关史实。
26.【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此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体现了孔子的等级思想观,不利于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的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孔子的相关历史知识。
27.【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东周时期”“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故选C项。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属于政治变革,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不符,排除A项。
生产力进步是“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与都江堰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项。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为思想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犁牛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铁犁牛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8.【答案】(1)西;东
(2)北美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3)③;②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1是西半球,图2是东半球。
(2)、根据题意,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填写在空格内。①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欧洲,⑦是南极洲。A是北冰洋,C是太平洋,D是印度洋。
(3)、七大洲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③,完全位于西半球的是②。(写序号)
【点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9.【答案】(1)甲;乙
(2)乙
(3)C
(4)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亚热带季风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较多的是乙地。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它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浙江省属于三种季风气候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0.【答案】(1)西;北
(2)(20°N,140°W)
(3)西南;北温带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 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大部分属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属于北半球。
(2)、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该图纬度是北纬度,经度是西经度。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20°N,140°W)
(3)、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根据五带的划分可知, B点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点评】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31.【答案】(1)①禅让制②启
(2)末代君主残暴昏庸/末代君主的暴政/末代君主统治残暴。
(3)分封制有利影响: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不利影响:使社会动荡不安,给社会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① 对应尧舜禹”,结合学可知,相传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故①填禅让制。
据材料一“②对应禹与世袭制”,结合所学可知,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②填启。
(2)据材料二“桀驾人车、纣施炮烙之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桀、纣、周幽王的暴政统治,故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制度: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
有利影响:据材料三“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可得出分封制的实施,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不利影响:据材料三“在242年间,列国进行了483次战争。楚国攻打宋国时,城内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可知,分封制下,王室日益衰落,诸侯强大,导致争霸战争不断,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给社会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与世袭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禅让制与世袭制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三朝的灭亡。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2.【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
(2)材料一中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为材料二商鞅变法奠定了物质基础,秦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实行商鞅变法。法家。
(3)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问题:如何治理国家。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代表:据材料一“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2)关系:材料一反映了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材料二商鞅变法奠定了物质基础,秦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实行商鞅变法。
学派: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代表人物。
(3)措施:据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主要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影响:据材料二“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问题:据材料三“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可知,如何治理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影响:据材料三“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犁牛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铁犁牛耕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27题,每小题2分,合计54分。)
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是明明所在学校的校园平面示意图,教学楼位于宿舍楼的(  )
A.正东 B.正北 C.正南 D.正西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采用指向标定向法,教学楼位于宿舍楼的正西方。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来判断,习惯上规定指向标统一指向北。二是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三是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这种方法最常用,一般适用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
2.(2023七上·杭州期中)四幅同等大小的地图,其中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大的是(  )
A.1/10000
B.1:1000000
C.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
D.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幅相同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应越小,内容越详细,给出的四个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C。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3.(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少,聚落规模小
②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大
③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④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聚落人口多,规模大,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小。建筑物高大,稠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③④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4.(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大洲自述:“我”在各大洲中面积排列第四,与“三哥”仅一河之隔,左膀右臂分别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我”指的是____,与“三哥”之间的河是____。(  )
A.北美洲 苏伊士运河 B.南美洲 苏伊士运河
C.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D.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世界大洲中,面积排第四位的是南美洲,第三位是北美洲,他们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5.(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表中气候类型与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序号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①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②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
③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④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经常下雨,很潮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①②④,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部。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于是形成了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
6.(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B.AB间的坡度小于CD间的坡度
C.AB的相对高度与CD相等 D.CD连线处可能有河流流经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米,AB间的坡度大于CD间的坡度,AB的相对高度与CD相等,CD连线处不可能有河流流经,当地是山脊。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相对高度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7.(2023七上·杭州期中)中华古诗词不仅能够表达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现象。例如:①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绿茶园连成片;层层梯田环山绕,金秋时节板栗香、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上诗词所描述的地形分别是(  )
A.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山地、草原
C.丘陵、高原、山地 D.山地、平原、山地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①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绿茶园连成片;层层梯田环山绕,金秋时节板栗香、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上诗词所描述的地形分别是 丘陵、高原、山地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8.(2023七上·杭州期中)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其河流流向深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走向为(  )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
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
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亚洲河流走向为 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受地势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9.(2023七上·杭州期中)7月中旬,中国科考队来到某地,他们发现这里终日太阳悬挂在半空中,满眼冰天雪地,远处,一群白熊在悠闲地寻找食物。你认为他们到达的地方是(  )
A.青藏高原 B.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C.格陵兰岛北部 D.南极洲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7月中旬,中国科考队来到某地,他们发现这里终日太阳悬挂在半空中,满眼冰天雪地,远处,一群白熊在悠闲地寻找食物。你认为他们到达的地方是 格陵兰岛北部,当地夏季出现极昼现象。其他地方不可能。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格陵兰岛,全境约4/5的面积在北极圈内。85%的地面为巨厚的冰层覆盖,冰原上点缀着少数突的冰原岛峰。贡比约恩峰海拔3700米,为全岛最高点。海岸曲折,多峡湾。年均气温0℃以下,最低可达-70℃。地下蕴藏铅、锌、冰晶石、铬、煤、钼、铁和金等资源。
(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为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0.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南温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 B.东 C.西南 D.西北
【答案】10.D
11.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10.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南温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丁地。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根据图中信息,采用经纬网定向法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2.(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180度经线为界,东经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愈来愈大
B.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愈来愈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时纬度为180度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时纬度为0度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度的划分是 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愈来愈大 。纬度的划分是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时纬 度为90°。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13.(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综上可得出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选D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A项。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排除B项。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
14.(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为浙江某山村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关于图上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①④都是山顶 B.②③都是山脊
C.乙河东西流向 D.甲村地势低洼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①是山顶,②是山脊,③是山谷,④是陡崖。乙河自北向南流,甲村地势低洼。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河水会随地势影响,由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在山地地形中,河流往往会在山谷中流淌,不会在隆起的山脊上流。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变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的部位凸出为山谷。
15.(2023七上·杭州期中)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一带,会使用天然火与打制工具,所以打制石器能反映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故选C项。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代表有人面鱼纹彩陶盆,排除A项。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排除B项。
骨耜是河姆渡居民翻土的工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生活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16.(2023七上·杭州期中)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结合所学可知,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故选A项。
夏朝时,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B项。
汉朝时,选官制度实行的是察举制,排除C项。
隋朝时,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创立科举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禅让制的相关史实。
17.(2023七上·杭州期中)“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王朝。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了变法改革 B.都江堰工程的修建
C.铁质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东周时期……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标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故选C项。
各国统治者实行了变法改革是引发变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都江堰的修建有利于农业生产,并不是“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
社会经济变革为学术思想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犁牛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8.(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空白框中应填是(  )
A.商朝 东周 B.商朝 战国 C.战国 东周 D.战国 西晋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故夏之后是商;西周灭亡后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故春秋之后为战国。综上可知。空白框中应填商朝、战国,故选B项。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阶段,故第二空白框不能填东周,排除A项。
西周灭亡后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排除C项。
夏之后是商,不是战国;西晋出现于三国之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朝代更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朝代更替的相关史实。
19.(2023七上·杭州期中)《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第一个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可知,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所以中国第一个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故选A项。
商朝位于夏朝之后,不是第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排除B项。
周朝位于夏朝、商朝之后,不是第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排除C项。
秦朝位于夏朝、商朝、周朝之后,不是第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三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夏商周早期国家时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0.(2023七上·杭州期中)《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春秋争霸 B.牧野之战 C.西周分封制 D.礼乐制度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诗经·卫风·木瓜》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国力增强,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天下,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所以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故选A项。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之战,与齐桓公无关,排除B项。
西周初年,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
礼乐制度是规范西周礼制等级秩序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争霸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1.(2023七上·杭州期中)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模型或实物不能入选其中的是(  )
A.粟的朽粒 B.半地穴式房屋
C.人面鱼纹陶盆 D.干栏式房屋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半坡博物馆”,结合所学分析:
A: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所以“粟的朽粒”可入选,排除A项。
B: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建筑,所以“半地穴式房屋”可入选,排除B项。
C:半坡居民会制作陶器,以彩陶闻名,所以“人面鱼纹陶盆”可入选,排除C项。
D: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所以“干栏式房屋”不能入选其中,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半坡遗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半坡遗址的相关史实。
22.(2023七上·杭州期中)“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帝尧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轩辕”“始祖”,结合所学可知:
A:黄帝,名轩辕,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A项。
B:炎帝,号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B项。
C:蚩尤,远古传说时代九黎部落的首领,排除C项。
D:帝尧,相传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黄联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炎黄联盟的相关史实。
23.(2023七上·杭州期中)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鞍进行变法,军事上“奖励军功”,即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选C项。
“废分封、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排除A项。
“奖励耕织”,即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排除B项。
“明法令”,即严明法度,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4.(2023七上·杭州期中)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墨子——无为而治
C.韩非子——“兼爱”“非攻” D.庄子——以“法”治国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对应正确,故选A项。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对应错误,排除B项。
C: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对应错误,排除C项。
D: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对应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诸子百家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25.(2023七上·杭州期中)我们现在对商朝历史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
A.夏朝距离现在比商朝更久远 B.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更大
C.迄今商代的遗址发现比较多 D.商代有比较成熟的文字记载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我们现在对商朝历史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结合所学可知,夏朝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文字记录,而商朝有甲骨文、青铜铭文等众多考古发现,特别是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D项。
夏朝的考古学证据较少,且没有文字记载,“夏朝距离现在比商朝更久远”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夏朝的考古学证据较少,且没有文字记载,“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更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夏朝的考古学证据较少,且没有文字记载,“迄今商代的遗址发现比较多”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历史研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夏商的相关史实。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此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体现了孔子的等级思想观,不利于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的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孔子的相关历史知识。
27.(2023七上·杭州期中)“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东周时期”“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故选C项。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属于政治变革,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不符,排除A项。
生产力进步是“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与都江堰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项。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为思想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犁牛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铁犁牛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二、非选择题(共有5个小题,分别为11分、8分、6分、9分、12分,合计46分。)
28.(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   半球,图2是   半球。
(2)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填写在空格内。
①   ③   ④   ⑦   
A   C   D   
(3)七大洲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   ,完全位于西半球的是   。(写序号)
【答案】(1)西;东
(2)北美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3)③;②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1是西半球,图2是东半球。
(2)、根据题意,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填写在空格内。①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欧洲,⑦是南极洲。A是北冰洋,C是太平洋,D是印度洋。
(3)、七大洲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③,完全位于西半球的是②。(写序号)
【点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9.(2023七上·杭州期中)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较多的是   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气候,它的主要特点是   。
(5)浙江省属于三种季风气候中的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甲;乙
(2)乙
(3)C
(4)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亚热带季风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较多的是乙地。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它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浙江省属于三种季风气候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0.(2023七上·杭州期中)读世界部分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大部分属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属于   半球
(2)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
(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B点位于五带中的   (温度带);
【答案】(1)西;北
(2)(20°N,140°W)
(3)西南;北温带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 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大部分属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属于北半球。
(2)、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该图纬度是北纬度,经度是西经度。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20°N,140°W)
(3)、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根据五带的划分可知, B点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点评】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31.(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历史学习中,可以运用知识结构图来辅助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学习夏商周的相关内容时,鸣鸣同学有如下笔记:“桀驾人车、纣施炮烙之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材料三:据《春秋》一书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了483次战争。楚国攻打宋国时,城内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结构图中①②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的笔记内容分析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3)“诸侯”一词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三归纳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影响?
【答案】(1)①禅让制②启
(2)末代君主残暴昏庸/末代君主的暴政/末代君主统治残暴。
(3)分封制有利影响: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不利影响:使社会动荡不安,给社会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① 对应尧舜禹”,结合学可知,相传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故①填禅让制。
据材料一“②对应禹与世袭制”,结合所学可知,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②填启。
(2)据材料二“桀驾人车、纣施炮烙之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桀、纣、周幽王的暴政统治,故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制度: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
有利影响:据材料三“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可得出分封制的实施,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不利影响:据材料三“在242年间,列国进行了483次战争。楚国攻打宋国时,城内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可知,分封制下,王室日益衰落,诸侯强大,导致争霸战争不断,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给社会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与世袭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禅让制与世袭制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三朝的灭亡。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2.(2023七上·杭州期中)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4)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这种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
(2)材料一中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为材料二商鞅变法奠定了物质基础,秦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实行商鞅变法。法家。
(3)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问题:如何治理国家。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代表:据材料一“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2)关系:材料一反映了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材料二商鞅变法奠定了物质基础,秦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实行商鞅变法。
学派: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代表人物。
(3)措施:据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主要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影响:据材料二“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问题:据材料三“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可知,如何治理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影响:据材料三“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犁牛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铁犁牛耕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