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七上·江北期中)小区为了庆祝国庆节,举办“与国旗合个影”活动。这反映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2.(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少,聚落规模小
②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大
③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④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七上·江北期中)小明同学计划暑假去地中海沿岸的罗马旅游,此时罗马的气候是(  )。
A. B.
C. D.
4.(2023七上·江北期中)若下图中三条线为等高线,数值关系为a>b>c,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山谷 B.②地位于山脊
C.①②两地海拔不相等 D.河流最有可能在①地
5.(2023七上·江北期中)如上图所示,甲、乙两图图幅相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北温带
B.b点位于中纬度
C.甲图的比例尺要比乙图的比例尺更大
D.甲乙两图所示阴影区域均位于东半球
6.(2023七上·江北期中)由下图可知,亚洲主要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这是因为亚洲地势(  )
A.西部高,东部低 B.南部高,北部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中间低,四周高
7.(2023七上·江北期中)位于亚洲、为众多河流发源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青藏高原 B.帕米尔高原 C.德干高原 D.伊朗高原
(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回答下题
8.以上大洲按照顺序依次是(  )
A.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B.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C.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D.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
9.以上大洲中,大陆部分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人种在欧洲分布最为广泛
B.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英、美、法等发达国家
C.人种有优等和劣等之分
D.日本人是白色人种
11.(2023七上·江北期中)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2.(2023七上·江北期中)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下图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3.(2023七上·江北期中)“(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
A.禁止私斗 B.鼓励耕织
C.改革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
14.(2023七上·江北期中)“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15.(2023七上·江北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6.(2023七上·江北期中)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了(  )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
17.(2023七上·江北期中)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了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思品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3七上·江北期中)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C.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19.(2023七上·江北期中)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约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
C.青铜器刻有金文,涉及祭祀、政治等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巨变,促进了思想学术繁荣
20.(2023七上·江北期中)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共60分)
21.(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   ,甲村在丁村   方向,现量得甲丁两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米。
(2)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为   ,流经乙村的河流流向为   。图中A处山顶的海拔范围是   米。
(3)中国攀岩协会要在该地选址,图中   (填序号①、②)处更适合建设攀岩基地。
(4)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   ,请说明理由   。
22.(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相应地理事物的名称:①   (分界线),②   山脉,③   运河,字母A处的远洋货轮要想抵达字母B处,可以经过亚洲重要的“咽喉”   海峡来缩短通航里程。
(2)字母A处为   气候,其气候特征为   。字母B国家季风气候显著,属于   人种,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   国家。
(3)字母C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其最大的淡水湖是   湖。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洋是   洋。
23.(2023七上·江北期中)2023年体育赛事精彩不断!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纷纷拉开帷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28日,第3届大运会在我国成都举行,该地的经纬网位置为东经102°~104°和北纬30°~31°之间,是上图的   (A、B、C、D)
(2)来自澳大利亚的运动员到达成都后,换下了厚厚的羽绒服,穿上了短袖,分析其服装更替的原因   。他们想要到达指定场馆比赛,需用到   (①成都城市交通图②四川地形图③成都旅游景点图,填序号即可)。
(3)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写出杭州(上图A点)的经纬度位置   ,其位于   (东、西)半球,(南、北)   半球,   (温度带),在成都的   方向。
24.(2023七上·江北期中)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
(3)材料三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并概括其观点。
(4)上述材料呈现了春秋时期思想文化领域怎样的局面,并简述其重要意义。
25.(2023七上·江北期中)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度的变革推动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兴替】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家国初创】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革故鼎新】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什么制度?“天下为家”又是指什么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西周的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史实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商君”指的是谁?他的做法有什么成效?
26.(2023七上·江北期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几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图片学史】
【方式二: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方式三:诗词学史】
积雪和融溪水流,农家田亩待时畴。往年行垄人同马,当下犁耕催铁牛。
(1)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3)结合方式三,分析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区为了庆祝国庆节,举办“与国旗合个影”活动。这反映了社区的文化功能。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2.【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聚落人口多,规模大,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小。建筑物高大,稠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③④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3.【答案】B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地中海气候,C是热带草原气候,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4.【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条等高线上各地,海拔相同。因此, ①②两地海拔相同。其他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水往低处流,由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从高处流向低处。一般来说,地势的高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反过来,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势的高低状况。
5.【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应越小,内容越详细。甲图的范围小,比例尺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6.【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 水往地处流。由下图可知,亚洲主要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这是因为亚洲地势 中间高,四周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
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
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
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叶尼塞和。勒拿河。鄂毕河)
7.【答案】A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亚洲、为众多河流发源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青藏高原。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答案】8.D
9.C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8.根据给出的大洲轮廓可知,以上大洲按照顺序依次是 ①是非洲,② 是北美洲,③是南美洲,④是欧洲。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以上大洲中,大陆部分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 ② 是北美洲,④是欧洲。 非洲,南美洲地跨两个半球,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色人种在欧洲分布最为广泛。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人种没有优劣之分。日本人属于黄色人种。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人种的类别,是根据人类的生物体质和遗传的性状而加以区别的,如肤色、体型、头型、眼色、发型、鼻状、血型以及性格和潜力等。它不象语言和宗教因时而异,是人类长成后所附加的。人种是与生俱来的。
11.【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武王伐纣”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政治联盟,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所以,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故选D项。
黄帝时期早于“武王伐纣”,排除A项。
夏朝早于“武王伐纣”,排除B项。
商朝早于“武王伐纣”,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王伐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文物反映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B项。
夏朝时期还没有成熟可考的文字,排除A项。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周朝在商朝之后,不是最早,排除C项。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秦朝在商朝之后,不是最早,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甲骨文。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即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因而出现“民勇于公战”的现象,故选D项。
商鞅变法,严明法度,奖励军功,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并非是禁止私斗,排除A项。
商鞅变法,鼓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与“民勇于公战”无关,排除B项。
商鞅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管理地方基层,与“民勇于公战"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商鞅变法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早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选A项。
隋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
西汉时期在关中地区修建了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称为六辅渠,排除C项。
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平原修建了人工灌溉渠道——白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都江堰的相关历史知识。
15.【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材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意为规定一年中允许在一定的时间上山内砍伐林木,反对溢砍滥伐,这种思想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相近,故选A项。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体现了司法平等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排除B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排除C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的兵家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绿色发展理念。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历史知识。
16.【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西周崇尚礼制”“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西周按照等级差异规定礼器数量,由此反映了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故选C项。
材料描述了等级不同,祭祀礼器的数量不同,没有涉及手工业发展状况,排除A项。
材料描述了等级不同,祭祀礼器的数量不同,没有反映社会的腐败现象,排除B项。
材料描述了等级不同,祭祀礼器的数量不同,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健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等级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周等级制度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百家争鸣”,结合所学可知:
春秋时期儒家代表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以德治国,故①描述正确。
春秋时期兵家代表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②描述错误。
春秋时期道家代表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③描述错误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治国,照章办事,故④描述正确。
综上可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各诸侯国,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争霸不断,导致社会动荡,由此可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故选B项。
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是经济特征,而材料问的是政治特点,排除A项。
正是由于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才导致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排除C项。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小诸侯依附于强大诸侯,不是依赖于周天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19.【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分析:
A:“约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属于历史事实描述,排除A项。
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属于历史事实描述,排除B项。
C:“青铜器刻有金文,涉及祭祀、政治等内容”属于历史事实描述,排除C项。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巨变,促进了思想学术繁荣”属于历史观点,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观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
20.【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商周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结合所学可知,商朝的司母戊鼎高1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繁荣,故选B项。
四羊方尊重34.5干克,是商朝青铜精品,与“最大”不符,排除A项。
毛公鼎以大量铭文著称,重34.7千克,与“最大”不符,排除C项。
利簋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重7.95千克,与“最大”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司母戊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商周青铜文明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经纬网定向法;西南;1000米
(2)山谷;自西北向东南流;600-700米
(3)②
(4)甲;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可知,上图用经纬网定向法来判断方向,甲村在丁村西南方向。根据给出的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现量得甲丁两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000米。
(2)、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谷,流经乙村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图中A处山顶的海拔范围是600-700米。
(3)、中国攀岩协会要在该地选址,图中②(填序号①、②)处更适合建设攀岩基地。
(4)、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甲,理由: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2.【答案】(1)白令海峡;乌拉尔;巴拿马;马六甲
(2)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水稀少;黄色;发展中国家
(3)基督教;苏必利尔湖
(4)南极;大西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相应地理事物的名称:①是白令海峡,②乌拉尔山脉,③是巴拿马运河,字母A处的远洋货轮要想抵达字母B处,可以经过亚洲重要的“咽喉”马六甲海峡来缩短通航里程。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字母A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降水稀少。字母B国家季风气候显著,属于黄色人种,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字母C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其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洋是大西洋。
【点评】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位于非洲以西的大洋是大西洋;完全在南半球,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他们之间有的相连,有的海峡分割,亚洲与非洲之间原来是以陆地相连,后来开凿了人工运河苏伊士运河;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之间,完全在北半球。
23.【答案】(1)B
(2)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处于夏季,所以此时正为澳大利亚的冬季;①
(3)(30°N,120°E);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东南方向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7月28日,第3届大运会在我国成都举行,该地的经纬网位置为东经102°~104°和北纬30°~31°之间,是上图的B。
(2)来自澳大利亚的运动员到达成都后,换下了厚厚的羽绒服,穿上了短袖,分析其服装更替的原因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处于夏季,所以此时正为澳大利亚的冬季。他们想要到达指定场馆比赛,需用到①(①成都城市交通图②四川地形图③成都旅游景点图,填序号即可)。
(3)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写出杭州(上图A点)的经纬度位置 (30°N,120°E) ,其位于东(东、西)半球,(南、北)北半球,北温带(温度带),在成都的东南方向。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4.【答案】(1)人物: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2)道德品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派别:道家学派。观点:道法自然(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4)局面:百家争鸣。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以德治国、为政以德思想。
(2)据材料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可知,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据材料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可知,材料体现了道家学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
(4)局面: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林立,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5.【答案】(1)禅让制;世袭制,夏王朝。
(2)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战国。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并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禅让制;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并结合所学可知,大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开始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家”的局面形成。
(2)据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据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袭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世袭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分封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分封制度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26.【答案】(1)半坡人、河姆渡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具体阐述也可)
(2)黄帝;人文初祖
(3)现象: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房屋:据材料【方式一:图片学史】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少,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
(2)据材料【方式二:时政学史】“三月三,拜轩辕”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名轩辕,远古传说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据材料【方式三:诗词学史】“往年行垄人同马,当下犁耕催铁牛”可知,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根据所不可知,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原始农耕生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黄帝的传说,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远古人物传说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犁牛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铁犁牛耕的相关历史知识。
1 /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七上·江北期中)小区为了庆祝国庆节,举办“与国旗合个影”活动。这反映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区为了庆祝国庆节,举办“与国旗合个影”活动。这反映了社区的文化功能。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2.(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少,聚落规模小
②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大
③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④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聚落人口多,规模大,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小。建筑物高大,稠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③④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3.(2023七上·江北期中)小明同学计划暑假去地中海沿岸的罗马旅游,此时罗马的气候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地中海气候,C是热带草原气候,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4.(2023七上·江北期中)若下图中三条线为等高线,数值关系为a>b>c,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山谷 B.②地位于山脊
C.①②两地海拔不相等 D.河流最有可能在①地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条等高线上各地,海拔相同。因此, ①②两地海拔相同。其他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水往低处流,由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从高处流向低处。一般来说,地势的高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反过来,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势的高低状况。
5.(2023七上·江北期中)如上图所示,甲、乙两图图幅相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北温带
B.b点位于中纬度
C.甲图的比例尺要比乙图的比例尺更大
D.甲乙两图所示阴影区域均位于东半球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应越小,内容越详细。甲图的范围小,比例尺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6.(2023七上·江北期中)由下图可知,亚洲主要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这是因为亚洲地势(  )
A.西部高,东部低 B.南部高,北部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中间低,四周高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 水往地处流。由下图可知,亚洲主要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这是因为亚洲地势 中间高,四周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
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
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
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叶尼塞和。勒拿河。鄂毕河)
7.(2023七上·江北期中)位于亚洲、为众多河流发源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青藏高原 B.帕米尔高原 C.德干高原 D.伊朗高原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亚洲、为众多河流发源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青藏高原。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回答下题
8.以上大洲按照顺序依次是(  )
A.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B.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C.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D.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
9.以上大洲中,大陆部分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8.D
9.C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8.根据给出的大洲轮廓可知,以上大洲按照顺序依次是 ①是非洲,② 是北美洲,③是南美洲,④是欧洲。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以上大洲中,大陆部分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 ② 是北美洲,④是欧洲。 非洲,南美洲地跨两个半球,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人种在欧洲分布最为广泛
B.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英、美、法等发达国家
C.人种有优等和劣等之分
D.日本人是白色人种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色人种在欧洲分布最为广泛。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人种没有优劣之分。日本人属于黄色人种。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人种的类别,是根据人类的生物体质和遗传的性状而加以区别的,如肤色、体型、头型、眼色、发型、鼻状、血型以及性格和潜力等。它不象语言和宗教因时而异,是人类长成后所附加的。人种是与生俱来的。
11.(2023七上·江北期中)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武王伐纣”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政治联盟,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所以,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故选D项。
黄帝时期早于“武王伐纣”,排除A项。
夏朝早于“武王伐纣”,排除B项。
商朝早于“武王伐纣”,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王伐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
12.(2023七上·江北期中)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下图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文物反映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B项。
夏朝时期还没有成熟可考的文字,排除A项。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周朝在商朝之后,不是最早,排除C项。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秦朝在商朝之后,不是最早,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甲骨文。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13.(2023七上·江北期中)“(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
A.禁止私斗 B.鼓励耕织
C.改革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即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因而出现“民勇于公战”的现象,故选D项。
商鞅变法,严明法度,奖励军功,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并非是禁止私斗,排除A项。
商鞅变法,鼓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与“民勇于公战”无关,排除B项。
商鞅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管理地方基层,与“民勇于公战"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商鞅变法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14.(2023七上·江北期中)“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早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选A项。
隋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
西汉时期在关中地区修建了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称为六辅渠,排除C项。
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平原修建了人工灌溉渠道——白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都江堰的相关历史知识。
15.(2023七上·江北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材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意为规定一年中允许在一定的时间上山内砍伐林木,反对溢砍滥伐,这种思想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相近,故选A项。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体现了司法平等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排除B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排除C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的兵家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绿色发展理念。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历史知识。
16.(2023七上·江北期中)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了(  )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西周崇尚礼制”“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西周按照等级差异规定礼器数量,由此反映了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故选C项。
材料描述了等级不同,祭祀礼器的数量不同,没有涉及手工业发展状况,排除A项。
材料描述了等级不同,祭祀礼器的数量不同,没有反映社会的腐败现象,排除B项。
材料描述了等级不同,祭祀礼器的数量不同,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健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等级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周等级制度的相关史实。
17.(2023七上·江北期中)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了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思品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百家争鸣”,结合所学可知:
春秋时期儒家代表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以德治国,故①描述正确。
春秋时期兵家代表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②描述错误。
春秋时期道家代表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③描述错误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治国,照章办事,故④描述正确。
综上可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18.(2023七上·江北期中)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C.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各诸侯国,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争霸不断,导致社会动荡,由此可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故选B项。
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是经济特征,而材料问的是政治特点,排除A项。
正是由于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才导致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排除C项。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小诸侯依附于强大诸侯,不是依赖于周天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19.(2023七上·江北期中)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约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
C.青铜器刻有金文,涉及祭祀、政治等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巨变,促进了思想学术繁荣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分析:
A:“约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属于历史事实描述,排除A项。
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属于历史事实描述,排除B项。
C:“青铜器刻有金文,涉及祭祀、政治等内容”属于历史事实描述,排除C项。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巨变,促进了思想学术繁荣”属于历史观点,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观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
20.(2023七上·江北期中)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商周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结合所学可知,商朝的司母戊鼎高1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繁荣,故选B项。
四羊方尊重34.5干克,是商朝青铜精品,与“最大”不符,排除A项。
毛公鼎以大量铭文著称,重34.7千克,与“最大”不符,排除C项。
利簋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重7.95千克,与“最大”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司母戊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商周青铜文明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共60分)
21.(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   ,甲村在丁村   方向,现量得甲丁两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米。
(2)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为   ,流经乙村的河流流向为   。图中A处山顶的海拔范围是   米。
(3)中国攀岩协会要在该地选址,图中   (填序号①、②)处更适合建设攀岩基地。
(4)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   ,请说明理由   。
【答案】(1)经纬网定向法;西南;1000米
(2)山谷;自西北向东南流;600-700米
(3)②
(4)甲;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可知,上图用经纬网定向法来判断方向,甲村在丁村西南方向。根据给出的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现量得甲丁两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000米。
(2)、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谷,流经乙村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图中A处山顶的海拔范围是600-700米。
(3)、中国攀岩协会要在该地选址,图中②(填序号①、②)处更适合建设攀岩基地。
(4)、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甲,理由: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2.(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相应地理事物的名称:①   (分界线),②   山脉,③   运河,字母A处的远洋货轮要想抵达字母B处,可以经过亚洲重要的“咽喉”   海峡来缩短通航里程。
(2)字母A处为   气候,其气候特征为   。字母B国家季风气候显著,属于   人种,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   国家。
(3)字母C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其最大的淡水湖是   湖。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洋是   洋。
【答案】(1)白令海峡;乌拉尔;巴拿马;马六甲
(2)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水稀少;黄色;发展中国家
(3)基督教;苏必利尔湖
(4)南极;大西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相应地理事物的名称:①是白令海峡,②乌拉尔山脉,③是巴拿马运河,字母A处的远洋货轮要想抵达字母B处,可以经过亚洲重要的“咽喉”马六甲海峡来缩短通航里程。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字母A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降水稀少。字母B国家季风气候显著,属于黄色人种,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字母C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其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洋是大西洋。
【点评】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位于非洲以西的大洋是大西洋;完全在南半球,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他们之间有的相连,有的海峡分割,亚洲与非洲之间原来是以陆地相连,后来开凿了人工运河苏伊士运河;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之间,完全在北半球。
23.(2023七上·江北期中)2023年体育赛事精彩不断!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纷纷拉开帷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28日,第3届大运会在我国成都举行,该地的经纬网位置为东经102°~104°和北纬30°~31°之间,是上图的   (A、B、C、D)
(2)来自澳大利亚的运动员到达成都后,换下了厚厚的羽绒服,穿上了短袖,分析其服装更替的原因   。他们想要到达指定场馆比赛,需用到   (①成都城市交通图②四川地形图③成都旅游景点图,填序号即可)。
(3)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写出杭州(上图A点)的经纬度位置   ,其位于   (东、西)半球,(南、北)   半球,   (温度带),在成都的   方向。
【答案】(1)B
(2)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处于夏季,所以此时正为澳大利亚的冬季;①
(3)(30°N,120°E);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东南方向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7月28日,第3届大运会在我国成都举行,该地的经纬网位置为东经102°~104°和北纬30°~31°之间,是上图的B。
(2)来自澳大利亚的运动员到达成都后,换下了厚厚的羽绒服,穿上了短袖,分析其服装更替的原因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处于夏季,所以此时正为澳大利亚的冬季。他们想要到达指定场馆比赛,需用到①(①成都城市交通图②四川地形图③成都旅游景点图,填序号即可)。
(3)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写出杭州(上图A点)的经纬度位置 (30°N,120°E) ,其位于东(东、西)半球,(南、北)北半球,北温带(温度带),在成都的东南方向。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4.(2023七上·江北期中)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
(3)材料三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并概括其观点。
(4)上述材料呈现了春秋时期思想文化领域怎样的局面,并简述其重要意义。
【答案】(1)人物: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2)道德品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派别:道家学派。观点:道法自然(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4)局面:百家争鸣。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以德治国、为政以德思想。
(2)据材料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可知,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据材料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可知,材料体现了道家学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
(4)局面: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林立,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5.(2023七上·江北期中)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度的变革推动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兴替】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家国初创】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革故鼎新】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什么制度?“天下为家”又是指什么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西周的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史实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商君”指的是谁?他的做法有什么成效?
【答案】(1)禅让制;世袭制,夏王朝。
(2)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战国。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并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禅让制;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并结合所学可知,大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开始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家”的局面形成。
(2)据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据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袭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世袭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分封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分封制度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26.(2023七上·江北期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几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图片学史】
【方式二: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方式三:诗词学史】
积雪和融溪水流,农家田亩待时畴。往年行垄人同马,当下犁耕催铁牛。
(1)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3)结合方式三,分析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半坡人、河姆渡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具体阐述也可)
(2)黄帝;人文初祖
(3)现象: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房屋:据材料【方式一:图片学史】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少,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
(2)据材料【方式二:时政学史】“三月三,拜轩辕”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名轩辕,远古传说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据材料【方式三:诗词学史】“往年行垄人同马,当下犁耕催铁牛”可知,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根据所不可知,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原始农耕生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黄帝的传说,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远古人物传说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犁牛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铁犁牛耕的相关历史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