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江北期中)十一期间,小宁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2.(2023七上·江北期中)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图为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对应正确的是(  )
A.图一为河姆渡遗址 B.图一为半坡遗址
C.图二为北京人遗址 D.图二为半坡遗址
4.(2023七上·江北期中)据记载,尧年老后准备挑选继承人,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尧知道丹朱“不肖”,没有同意。后来,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品行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尧很高兴,将帝位禅让给了舜。材料体现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用人标准是(  )
A.征伐有功 B.德才兼备 C.武艺高强 D.学识渊博
5.(2023七上·江北期中)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药正确区分神话传说与史实。下面属于史实的是(  )
A.女娲补天 B.大禹治水 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
6.(2023七上·江北期中)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7.(2023七上·江北期中)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
A.时间早 B.多元化 C.独特性 D.一元化
8.(2023七上·江北期中)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的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9.(2023七上·江北期中)战国后期,蜀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通济渠 D.永济渠
10.(2023七上·江北期中)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中注重( )
A.以德化民 B.顺其自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1.(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图例是小明从中国地图上描画下来的,描画错误的是(  )
A. B.
C. D.
12.(2023七上·江北期中)杭州的社区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特意加强社区的巡逻管理,这一特点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13.(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
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C.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
D.山地崎岖的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14.(2023七上·江北期中)2023年10月,巴以发生大规模冲突,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他应该查找(  )
A.世界气候图 B.世界政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河流图
15.(2023七上·江北期中)中央电视台栏目组到浙江长兴拍摄太湖开捕的专题节目。在太湖街道新塘码拍到许多外地商人前来洽谈生意,而这一专题节目播出后到太湖街道新塘码来的外地商人就更多了。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
A.经济交流、技术交流 B.信息交流、技术交流
C.技术交流、人才交流 D.经济交流、信息交流
16.(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图甲和图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内容详细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17.(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 D.无法确定
18.(2023七上·江北期中)某大洲自述:“我”在各大洲中面积排列第四,与“三哥”仅一河之隔,左膀右臂分别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我”指的是____,与“三哥”之间的河是____。(  )
A.北美洲 苏伊士运河 B.南美洲 苏伊士运河
C.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D.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19.(2023七上·江北期中)关于世界地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类
B.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C.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D.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20.(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B.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C.长江、亚马孙河都流入太平洋
D.世界上面积最大咸水湖是里海
21.(2023七上·江北期中)四幅国旗所代表的国家的领土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22.(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图中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
A. B.
C. D.
23.(2023七上·江北期中)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度和西经20度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A.他们不会相遇 B.他们不可能在北极相遇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D.到赤道时他们之间距离最远
(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右图,回答两小题
24.B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0°S,45°E) B.(30°N,45°W)
C.(60°S,90°W) D.(30°S,45°E)
25.A点在B点的(  )
A.正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26.(2023七上·江北期中)“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23七上·江北期中)以下图片,属于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有(  )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8.(2023七上·江北期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④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2023七上·江北期中)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诸侯争霸
30.(2023七上·江北期中)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崩溃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共60分)
31.(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200米等高线补充完整 。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
(2)图中A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山体部位的名称: D   ,E   。
(3)若测得BC图上直线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为30千米,该图比例尺用线段式可表示为   。
(4)甲、乙两幅地形剖面图中,最能反映沿BC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5)该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向判读应采用   定向法,河流①的流向大致是自   向   。
32.(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图所示气候类型是   。图中乙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   ,与该气候类型对应的城市是    (选择填空)。
A.北京 B.堪培拉 C.伦敦 D.莫斯科
(2)图中A、B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   ,A、B、C、F所在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是    (填代号)。C、D、E三地人口最稠密的是    (填代号)。
(3)F地属于   (温度带),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F地的国家属于   国家。
33.(2023七上·江北期中)今年是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我们更期待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新篇章。
“海希轮”号国际集装箱班轮主要来往于浙江宁波舟山港与埃及塞得港,途经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1写出“海希轮”号国际班轮航线:宁波—东海—南海—   海峡—   洋—曼德海峡—   海—   运河—塞得港
(2)“海希轮”号从宁波出发后,途经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依次能看到的主要人种有   、   。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他们宗教活动主要在   举行(填宗教建筑)。
(3) 图2的民居会出现在A地还是B地?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34.(2023七上·江北期中)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使用图一石器的时代被称为什么?
(2)图二、图三是哪一生产部门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3)图四文物是哪个遗址出土的?能得到什么信息?
35.(2023七上·江北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夏 ① ② 阳城
商 公元前1600年 ③ 亳、殷
西周 ④ 周武王 ⑤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摘编自《史记》
材料二: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完成以下表格和问题。完成表格空格处
(2)材料一中“罢兵西归”的人是谁?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夏、商、周三朝政权的更迭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6.(2023七上·江北期中)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文物?材料一中的两个文物体现了哪一朝代的灿烂文明?请你说说图二在我国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说说 “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结合所学分析:
A: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
B: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故选B项。
C:山顶洞人遗址,距今约3万年,排除C项。
D:半坡遗址,距今6000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遗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京人遗址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黄帝和炎帝生活在我国古代的黄河流域,故选C项。
黄帝和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无关,排除A项。
黄帝和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无关,排除B项。
黄帝和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与珠江流域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黄联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炎黄联盟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分析:
A: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建筑,A项对应错误,排除A项。
B: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体现了半坡遗址文明,对应正确,故选B项。
C:根据所学可知,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建筑,不属于北京人遗址,C项对应错误,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建筑,与半坡遗址无关,D项对应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半坡遗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半坡遗址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品行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尧很高兴,将帝位禅让给了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度,远古传说中,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体现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故选B项。
材料表明虞舜以品行高尚、才能出众受禅,没有体现征伐有功,排除A项。
材料表明康舜以品行高尚、才能出众受禅,与虞舜武艺高强无关,排除C项。
材料表明康舜以品行高尚、才能出众受禅,得不出虞舜的学识渊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祥让制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属于史实的”,结合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是实际发生了的历史事件。分析:
A:女娲补天属于远古神话传说,未经历史考证,不属于史实,排除A项。
B:大禹治水属于远古神话传说,未经历史考证,不属于史实,排除B项。
C:阪泉之战属于远古神话传说,未经历史考证,不属于史实,排除C项。
D: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是具体的史实,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神话传说与史实。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神话传说与史实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综上可得出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选D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A项。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排除B项。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国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了早期人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考古发源了众多的古人类遗址,由此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
材料强调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地区广泛,没有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早,排除A项。
材料强调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地区广泛,无法证实中华文明起源的独特性,排除C项。
材料强调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地区广泛,一元性不符合中华文明的特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孔子的智慧”,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排除B项。
C: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故选C项。
D:据所学可知,韩非提出“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诸子百家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天府”之国,故选A项。
秦朝统一后,修建了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排除B项。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连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排除C项。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连通黄河与海河的永济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孔子办教育”“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倡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政治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老子认为万物有其规律,人们应顺应自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排除C项。
D:据材料“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孔子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地图图例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据此可知:
A: 表示的是河流湖泊,描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表示的是铁路,描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表示的是长城,不是公路,描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
D:表示的是水库,描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地图图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地图图例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杭州的社区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特意加强社区的巡逻管理”,材料体现了杭州社区管理功能,故选B项。
政治功能是指政府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经济功能是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文化功能是指文化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等不同层面所起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管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城市管理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城市和乡村聚落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等基本设施,C项叙述不正确,故选C项。
D:山地崎岖,自然环境影响,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聚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聚落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巴以两国的位置”,结合所学分析:
A:世界气候图是查找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图,不合题意,排除A项。
B:世界政区图是查找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位置,所以了解巴以两国,应查找世界政区图,故选B项。
C:世界地形图是查找地形分布的地图,不合题意,排除C项。
D:世界河流图是查找世界河流分布的地图,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以冲突与中东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以冲突与中东问题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太湖街道新塘码拍到许多外地商人前来洽谈生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贸易洽谈、经济交流;据材料“这一专题节目播出后到太湖街道新塘码来的外地商人就更多了”可知,材料体现了信息交流,综上可知,题干信息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信息交流,故选D项。
材料体现了经济交流与信息交流,没有涉及技术交流,排除AB项。
材料体现了经济交流与信息交流,没有提及人才交流,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经济与信息交流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小。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小,内容粗略。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甲图跨东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17.【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因此,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d>b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因此,坡度大小顺序是 a>c>d>b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18.【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世界大洲中,面积排第四位的是南美洲,第三位是北美洲,他们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9.【答案】B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海拔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他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有地球之巅之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20.【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入太平洋,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其他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的少数河流注入印度洋,只有额尔齐斯河一条河流注入北冰洋,没有河流注入大西洋。
21.【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中国,②是澳大利亚,③是埃及,④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领土面积是769.2万平方公里;埃及领土面积是1001449平方千米;加拿大领土面积是9980000平方千米。四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大小排列,由大到小是 ④①②③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22.【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A是北半球,东半球。B是南半球,跨东西半球。C是北半球,西半球。D是南半球,西半球。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3.【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度和西经20度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他们最终在北极相遇。他们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赤道时距离最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叫做经线。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经线圈,其经度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但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答案】24.D
25.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但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24.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可知,B点的地理坐标是 (30°S,45°E)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5.根据给出的经纬网,采用经纬网定向法,A点在B点的正南方向。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6.【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所材料“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故符合题意;据材料“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可知,北京人 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③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①③正确,故选B项。
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仍然过得是采集渔猎生活,还不会种植庄稼,故②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材料中没有显示相关材料,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②④不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遗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北京人遗址的相关史实。
27.【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石斧,表面光滑,磨制精美,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②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形制粗糟,属于旧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③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锗纹陶钵,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④是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较早的乐器,不是生产工具。综上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史实。
28.【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出现,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史实。
29.【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其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上的深耕细作,促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故选A项。
百家争鸣是思想学术的繁荣,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没有涉及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排除C项。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会导致土地荒芜,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铁犁牛耕的相关历史知识。
30.【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大国相互兼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局部统一,增强了统一趋势,故选B项。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与材料中“诸侯争霸兼并”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诸侯争霸兼并”,不能得出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排除C项。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加速分封制崩溃,但彻底崩溃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战国兼并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战国兼并战争的相关史实。
31.【答案】(1)连线(略1分),100米
(2)盆地;山脊;山顶(山峰)
(3)
(4)甲
(5)指向标;东北;西南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将图中200米等高线补充完整 。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
(2)、图中A区域的地形类型是盆地,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山体部位的名称: D是山脊,E是山顶。
(3)、若测得BC图上直线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为30千米,该图比例尺用线段式可表示为。
(4)、甲、乙两幅地形剖面图中,最能反映沿BC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甲。
(5)、该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向判读应采用指向标定向法,河流①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2.【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D
(2)巴拿马运河;C;C
(3)热带;发展中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图中甲图所示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图中乙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与该气候类型对应的城市是莫斯科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是北美洲,B是南美洲。图中A、B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B、C、F所在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代号是C。C、D、E三地人口最稠密的是C
(3)、根据五带的划分可知,F地属于热带,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F地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3.【答案】(1)马六甲;印度;红;苏伊士
(2)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伊斯兰教;清真寺
(3)B地。原因: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房屋墙厚窗小,有利于防风沙,隔热。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1)、据图1写出“海希轮”号国际班轮航线:宁波—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塞得港 。
(2)、“海希轮”号从宁波出发后,途经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依次能看到的主要人种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他们宗教活动主要在清真寺举行(填宗教建筑)。
(3)、 图2的民居会出现在B地。原因: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房屋墙厚窗小,有利于防风沙,隔热。
【点评】不同地区的清真寺都与该地区的建筑传统相结合,但绝大多数清真寺的建筑形式是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的宣礼楼即光塔。圆顶可以说是整个穆斯林世界清真寺的标志。
34.【答案】(1)图一:打制 图二:磨制。时代:旧石器时代
(2)部门:原始农业
(3)信息:半坡遗址。原始绘画艺术出现;制陶技术进步;捕鱼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图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石器形制简单粗糙,属于打制石器,是旧石时代的生产工具。据材料“图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二生产工具是骨耜,形制光滑精美,属于磨制工具。
(2)据材料“图三骨耜”,“图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结合所学可知,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3)根据材料“图四”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四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了原始绘画艺术出现;制陶技术进步;捕鱼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5.【答案】(1)①公元前2070年 ②禹 ③汤 ④公元前1046年 ⑤镐京
(2)周武王。分封制。巩固统治。
(3)启示:朝代的更替很多是通过大规模战争来实现的。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灭亡商朝,定都镐京。故表格空格处填①公元前2070年;②禹;③汤;④公元前1046年;⑤镐京。
(2)人物:根据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回到镐京,建立了周朝。
政治制度:据材料一“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3)根据材料三“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三朝政权的更迭说明朝代的更替很多是通过大规模战争来实现的。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三朝政权的更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三朝政权更迭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三朝的政权更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夏商周三朝政权更迭的相关历史知识。
36.【答案】(1)文物: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朝代:商朝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秦国。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3)思想主张:严格依法治国;治理国家应该赏罚分明。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学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案,相互辩论,相互影响,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文物:根据材料一“图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据材料一“图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是商朝的甲骨文,由此得出司母戊鼎和甲骨文体现了商朝的。灿烂文明。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内容:据材料二“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任用商鞅推行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主张:据材料三“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严格依法治国;治理国家应该赏罚分明。
背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学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案,相互辩论,相互影响,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青铜器与甲骨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商朝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 /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江北期中)十一期间,小宁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结合所学分析:
A: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
B: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故选B项。
C:山顶洞人遗址,距今约3万年,排除C项。
D:半坡遗址,距今6000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遗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京人遗址的相关史实。
2.(2023七上·江北期中)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黄帝和炎帝生活在我国古代的黄河流域,故选C项。
黄帝和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无关,排除A项。
黄帝和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无关,排除B项。
黄帝和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与珠江流域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黄联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炎黄联盟的相关史实。
3.(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图为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对应正确的是(  )
A.图一为河姆渡遗址 B.图一为半坡遗址
C.图二为北京人遗址 D.图二为半坡遗址
【答案】B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分析:
A: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建筑,A项对应错误,排除A项。
B: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体现了半坡遗址文明,对应正确,故选B项。
C:根据所学可知,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建筑,不属于北京人遗址,C项对应错误,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建筑,与半坡遗址无关,D项对应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半坡遗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半坡遗址的相关史实。
4.(2023七上·江北期中)据记载,尧年老后准备挑选继承人,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尧知道丹朱“不肖”,没有同意。后来,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品行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尧很高兴,将帝位禅让给了舜。材料体现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用人标准是(  )
A.征伐有功 B.德才兼备 C.武艺高强 D.学识渊博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品行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尧很高兴,将帝位禅让给了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度,远古传说中,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体现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故选B项。
材料表明虞舜以品行高尚、才能出众受禅,没有体现征伐有功,排除A项。
材料表明康舜以品行高尚、才能出众受禅,与虞舜武艺高强无关,排除C项。
材料表明康舜以品行高尚、才能出众受禅,得不出虞舜的学识渊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祥让制的相关史实。
5.(2023七上·江北期中)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药正确区分神话传说与史实。下面属于史实的是(  )
A.女娲补天 B.大禹治水 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属于史实的”,结合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是实际发生了的历史事件。分析:
A:女娲补天属于远古神话传说,未经历史考证,不属于史实,排除A项。
B:大禹治水属于远古神话传说,未经历史考证,不属于史实,排除B项。
C:阪泉之战属于远古神话传说,未经历史考证,不属于史实,排除C项。
D: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是具体的史实,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神话传说与史实。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神话传说与史实的相关史实。
6.(2023七上·江北期中)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综上可得出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选D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A项。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排除B项。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
7.(2023七上·江北期中)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
A.时间早 B.多元化 C.独特性 D.一元化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国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了早期人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考古发源了众多的古人类遗址,由此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
材料强调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地区广泛,没有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早,排除A项。
材料强调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地区广泛,无法证实中华文明起源的独特性,排除C项。
材料强调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地区广泛,一元性不符合中华文明的特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史实。
8.(2023七上·江北期中)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的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孔子的智慧”,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排除B项。
C: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故选C项。
D:据所学可知,韩非提出“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诸子百家的相关史实。
9.(2023七上·江北期中)战国后期,蜀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通济渠 D.永济渠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天府”之国,故选A项。
秦朝统一后,修建了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排除B项。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连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排除C项。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连通黄河与海河的永济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10.(2023七上·江北期中)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中注重( )
A.以德化民 B.顺其自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孔子办教育”“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倡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政治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老子认为万物有其规律,人们应顺应自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排除C项。
D:据材料“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孔子的相关史实。
11.(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图例是小明从中国地图上描画下来的,描画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地图图例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据此可知:
A: 表示的是河流湖泊,描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表示的是铁路,描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表示的是长城,不是公路,描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
D:表示的是水库,描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地图图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地图图例的相关史实。
12.(2023七上·江北期中)杭州的社区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特意加强社区的巡逻管理,这一特点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杭州的社区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特意加强社区的巡逻管理”,材料体现了杭州社区管理功能,故选B项。
政治功能是指政府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经济功能是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文化功能是指文化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等不同层面所起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管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城市管理的相关史实。
13.(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
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C.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
D.山地崎岖的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城市和乡村聚落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等基本设施,C项叙述不正确,故选C项。
D:山地崎岖,自然环境影响,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聚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聚落的相关史实。
14.(2023七上·江北期中)2023年10月,巴以发生大规模冲突,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他应该查找(  )
A.世界气候图 B.世界政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河流图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巴以两国的位置”,结合所学分析:
A:世界气候图是查找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图,不合题意,排除A项。
B:世界政区图是查找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位置,所以了解巴以两国,应查找世界政区图,故选B项。
C:世界地形图是查找地形分布的地图,不合题意,排除C项。
D:世界河流图是查找世界河流分布的地图,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以冲突与中东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以冲突与中东问题的相关史实。
15.(2023七上·江北期中)中央电视台栏目组到浙江长兴拍摄太湖开捕的专题节目。在太湖街道新塘码拍到许多外地商人前来洽谈生意,而这一专题节目播出后到太湖街道新塘码来的外地商人就更多了。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
A.经济交流、技术交流 B.信息交流、技术交流
C.技术交流、人才交流 D.经济交流、信息交流
【答案】D
【知识点】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太湖街道新塘码拍到许多外地商人前来洽谈生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贸易洽谈、经济交流;据材料“这一专题节目播出后到太湖街道新塘码来的外地商人就更多了”可知,材料体现了信息交流,综上可知,题干信息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信息交流,故选D项。
材料体现了经济交流与信息交流,没有涉及技术交流,排除AB项。
材料体现了经济交流与信息交流,没有提及人才交流,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经济与信息交流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图甲和图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内容详细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小。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小,内容粗略。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甲图跨东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17.(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因此,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d>b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因此,坡度大小顺序是 a>c>d>b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18.(2023七上·江北期中)某大洲自述:“我”在各大洲中面积排列第四,与“三哥”仅一河之隔,左膀右臂分别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我”指的是____,与“三哥”之间的河是____。(  )
A.北美洲 苏伊士运河 B.南美洲 苏伊士运河
C.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D.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世界大洲中,面积排第四位的是南美洲,第三位是北美洲,他们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9.(2023七上·江北期中)关于世界地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类
B.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C.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D.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海拔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他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有地球之巅之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20.(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B.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C.长江、亚马孙河都流入太平洋
D.世界上面积最大咸水湖是里海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入太平洋,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其他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的少数河流注入印度洋,只有额尔齐斯河一条河流注入北冰洋,没有河流注入大西洋。
21.(2023七上·江北期中)四幅国旗所代表的国家的领土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中国,②是澳大利亚,③是埃及,④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领土面积是769.2万平方公里;埃及领土面积是1001449平方千米;加拿大领土面积是9980000平方千米。四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大小排列,由大到小是 ④①②③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22.(2023七上·江北期中)下列图中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A是北半球,东半球。B是南半球,跨东西半球。C是北半球,西半球。D是南半球,西半球。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3.(2023七上·江北期中)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度和西经20度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A.他们不会相遇 B.他们不可能在北极相遇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D.到赤道时他们之间距离最远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度和西经20度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他们最终在北极相遇。他们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赤道时距离最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叫做经线。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经线圈,其经度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但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右图,回答两小题
24.B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0°S,45°E) B.(30°N,45°W)
C.(60°S,90°W) D.(30°S,45°E)
25.A点在B点的(  )
A.正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答案】24.D
25.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但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24.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可知,B点的地理坐标是 (30°S,45°E)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5.根据给出的经纬网,采用经纬网定向法,A点在B点的正南方向。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6.(2023七上·江北期中)“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所材料“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故符合题意;据材料“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可知,北京人 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③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①③正确,故选B项。
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仍然过得是采集渔猎生活,还不会种植庄稼,故②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材料中没有显示相关材料,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②④不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遗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北京人遗址的相关史实。
27.(2023七上·江北期中)以下图片,属于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有(  )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石斧,表面光滑,磨制精美,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②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形制粗糟,属于旧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③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锗纹陶钵,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④是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较早的乐器,不是生产工具。综上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史实。
28.(2023七上·江北期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④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出现,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史实。
29.(2023七上·江北期中)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诸侯争霸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其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上的深耕细作,促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故选A项。
百家争鸣是思想学术的繁荣,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没有涉及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排除C项。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会导致土地荒芜,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铁犁牛耕的相关历史知识。
30.(2023七上·江北期中)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崩溃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大国相互兼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局部统一,增强了统一趋势,故选B项。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与材料中“诸侯争霸兼并”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诸侯争霸兼并”,不能得出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排除C项。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加速分封制崩溃,但彻底崩溃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战国兼并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战国兼并战争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共60分)
31.(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200米等高线补充完整 。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
(2)图中A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山体部位的名称: D   ,E   。
(3)若测得BC图上直线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为30千米,该图比例尺用线段式可表示为   。
(4)甲、乙两幅地形剖面图中,最能反映沿BC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5)该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向判读应采用   定向法,河流①的流向大致是自   向   。
【答案】(1)连线(略1分),100米
(2)盆地;山脊;山顶(山峰)
(3)
(4)甲
(5)指向标;东北;西南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将图中200米等高线补充完整 。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
(2)、图中A区域的地形类型是盆地,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山体部位的名称: D是山脊,E是山顶。
(3)、若测得BC图上直线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为30千米,该图比例尺用线段式可表示为。
(4)、甲、乙两幅地形剖面图中,最能反映沿BC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甲。
(5)、该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向判读应采用指向标定向法,河流①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2.(2023七上·江北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图所示气候类型是   。图中乙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   ,与该气候类型对应的城市是    (选择填空)。
A.北京 B.堪培拉 C.伦敦 D.莫斯科
(2)图中A、B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   ,A、B、C、F所在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是    (填代号)。C、D、E三地人口最稠密的是    (填代号)。
(3)F地属于   (温度带),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F地的国家属于   国家。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D
(2)巴拿马运河;C;C
(3)热带;发展中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图中甲图所示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图中乙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与该气候类型对应的城市是莫斯科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是北美洲,B是南美洲。图中A、B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B、C、F所在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代号是C。C、D、E三地人口最稠密的是C
(3)、根据五带的划分可知,F地属于热带,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F地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3.(2023七上·江北期中)今年是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我们更期待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新篇章。
“海希轮”号国际集装箱班轮主要来往于浙江宁波舟山港与埃及塞得港,途经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1写出“海希轮”号国际班轮航线:宁波—东海—南海—   海峡—   洋—曼德海峡—   海—   运河—塞得港
(2)“海希轮”号从宁波出发后,途经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依次能看到的主要人种有   、   。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他们宗教活动主要在   举行(填宗教建筑)。
(3) 图2的民居会出现在A地还是B地?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马六甲;印度;红;苏伊士
(2)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伊斯兰教;清真寺
(3)B地。原因: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房屋墙厚窗小,有利于防风沙,隔热。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1)、据图1写出“海希轮”号国际班轮航线:宁波—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塞得港 。
(2)、“海希轮”号从宁波出发后,途经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依次能看到的主要人种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他们宗教活动主要在清真寺举行(填宗教建筑)。
(3)、 图2的民居会出现在B地。原因: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房屋墙厚窗小,有利于防风沙,隔热。
【点评】不同地区的清真寺都与该地区的建筑传统相结合,但绝大多数清真寺的建筑形式是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的宣礼楼即光塔。圆顶可以说是整个穆斯林世界清真寺的标志。
34.(2023七上·江北期中)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使用图一石器的时代被称为什么?
(2)图二、图三是哪一生产部门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3)图四文物是哪个遗址出土的?能得到什么信息?
【答案】(1)图一:打制 图二:磨制。时代:旧石器时代
(2)部门:原始农业
(3)信息:半坡遗址。原始绘画艺术出现;制陶技术进步;捕鱼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图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石器形制简单粗糙,属于打制石器,是旧石时代的生产工具。据材料“图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二生产工具是骨耜,形制光滑精美,属于磨制工具。
(2)据材料“图三骨耜”,“图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结合所学可知,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3)根据材料“图四”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四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了原始绘画艺术出现;制陶技术进步;捕鱼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5.(2023七上·江北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夏 ① ② 阳城
商 公元前1600年 ③ 亳、殷
西周 ④ 周武王 ⑤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摘编自《史记》
材料二: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完成以下表格和问题。完成表格空格处
(2)材料一中“罢兵西归”的人是谁?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夏、商、周三朝政权的更迭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1)①公元前2070年 ②禹 ③汤 ④公元前1046年 ⑤镐京
(2)周武王。分封制。巩固统治。
(3)启示:朝代的更替很多是通过大规模战争来实现的。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灭亡商朝,定都镐京。故表格空格处填①公元前2070年;②禹;③汤;④公元前1046年;⑤镐京。
(2)人物:根据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回到镐京,建立了周朝。
政治制度:据材料一“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3)根据材料三“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三朝政权的更迭说明朝代的更替很多是通过大规模战争来实现的。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三朝政权的更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三朝政权更迭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三朝的政权更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夏商周三朝政权更迭的相关历史知识。
36.(2023七上·江北期中)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文物?材料一中的两个文物体现了哪一朝代的灿烂文明?请你说说图二在我国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说说 “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答案】(1)文物: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朝代:商朝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秦国。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3)思想主张:严格依法治国;治理国家应该赏罚分明。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学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案,相互辩论,相互影响,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文物:根据材料一“图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据材料一“图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是商朝的甲骨文,由此得出司母戊鼎和甲骨文体现了商朝的。灿烂文明。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内容:据材料二“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任用商鞅推行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主张:据材料三“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严格依法治国;治理国家应该赏罚分明。
背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学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案,相互辩论,相互影响,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青铜器与甲骨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商朝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