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必修1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件(共4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必修1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件(共47张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标要求】 
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面貌
飞跃
当代中国命运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开创了
二十一世纪
坚持和发展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任务驱动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内容、伟大意义分别是什么?
2.以时间为轴,绘制一份改革开放进程示意图。
3.改革开放有什么伟大意义?
4.为什么中华民族要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
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6.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四个自信”各自的主要内容和地位是什么?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
考点精析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历程
阶段 内容 起步阶段(1978-1992) 对内改革 1978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84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1980经济特区-1984沿海港口城市-1988海南-1990上海浦东-1992沿江内陆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进入新阶段(1992-2013) 对内改革 以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1993部署建立-2003部署完善
对外开放 2001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后) 对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拓展
区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针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多层次——由东到西,沿海沿江沿边层层开放;宽领域——由经济领域到科教、文化等领域。
2.改革开放的意义 [跨模块:必修3 第一课中的“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知识]
(1)意义
历史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大飞跃)
③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姿态)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宝一路两招)
(2)怎么做: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易错清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2.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
答案与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答案与解析:×。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3.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
答案与解析:×。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答案与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命题探究
考向1 我国改革开放道路进程
例 1 [2022·辽宁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排除。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B。
训练1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出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作出排序(  )
①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 ②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④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即“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④排首位。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考向2 改革开放的意义
例 2 [2023·湖北卷,1]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训练2 [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贫穷落后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回顾过去,我们感叹(  )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③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深度改变 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不选。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但并没有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②不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深度改变,进入新时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③④入选。
易错提醒
误认为改革开放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考点精析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主题
提出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意义 此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
阶段 时间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历史贡献
创立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成功开创
坚持和发展阶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基本框架、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以后 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坚持和发展
十八大以来 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进入了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跨模块:必修4 第9课“坚定文化自信”知识]
(1)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
(2)关系:道路是必由之路、制度是根本制度保障、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文化是强大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意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要求: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
提醒 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表征)。
易错清零
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
答案与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答案与解析:×。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科技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
答案与解析:×。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答案与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命题探究
考向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涵与形成
例 1 [2023·湖南卷,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要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取得的历史成果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跨越”不符合事实,②说法错误。冷战结束后,世界仅剩5个社会主义国家,仅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上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得到了根本改变”说法错误,④不选。
训练1 [2024·临沂市高三入学摸底考试]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因和血脉
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因血脉,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①③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④不符合题意。
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作用与要求
例 2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③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激励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错误。
易错提醒
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
训练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  )
①理论的科学性,能够回答时代命题,引领时代发展 ②道路的成功性,能够适合各国国情,增进民生福祉 ③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凝聚奋斗伟力,应对风险挑战 ④文化的先进性,能够借鉴有益成果,实现多元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只有立足于本国国情的道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好,才能持续造福本国人民,“能够适合各国国情”的说法错误,故②排除。应该是坚持一元指导,而不是“多元指导”,故④说法错误。
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
情境探究
情境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指出,①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确立党的新的中心任务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探究:结合情境,分析我国应如何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
提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素养达成
1.“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和现实价值
①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近代中国的艰辛探索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另辟新径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
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③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成就。因此,必须始终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④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⑤中国式现代化验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⑥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