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课标要求】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飞跃性
连续性

过犹不及
折中主义
质变
任务驱动
1.什么是质?什么是量?二者有什么区别?
2.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状态是什么?
3.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4.什么是度?
5.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
6.掌握适度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考点精析
1.质量互变规律
(1)质及质变: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变即质的变化,表现为飞跃性、间断性。
(2)量及量变: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变即量的变化,表现为渐进性、连续性。
(3)质量互变: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2)相互包含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易错清零
1.量就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
2.量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  )
答案与解析:×。量不仅可以表现为数量的规定性,还可以表现为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答案与解析:×。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飞跃性、渐进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
4.事物的发展终于质变。(  )
答案与解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答案与解析:×。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命题探究
考向 质量互变规律
例 [2024·河北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②要坚持适度原则,正确把握事物的状态
③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要把握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防微杜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有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推动量变以实现质变,不强调适度原则,②不合题意。防微杜渐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及时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训练1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去推进,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来实现。有苦干实干的冲劲,有稳中求进的务实,有水滴石穿的韧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以上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描述反映了(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始于量变而终于质变
③事物的质变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④在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中事物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终于质变”说法错误,②排除。“都”的说法太绝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③错误。
训练2 [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山西右玉曾是不毛之地,正是凭借“一张铁锹两只手,咬定绿化不放松”的劲头,当地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成就了如今的塞上绿洲;福建长汀一度“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正是依靠大家苦干实干、持续治理水土流失,书写了绿满荒山的传奇。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 ④量变使“某事物”始终是“某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说明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①③正确。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②错误。量变突破一定限度后,“某事物”就会成为“他事物”,④错误。故本题选B。
核心考点二 把握适度原则
考点精析
1.把握适度原则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2)适度: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3)适度原则: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①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2.适度思维≠折中主义
(1)适度思维
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2)折中主义
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易错清零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
2.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
答案与解析:×。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答案与解析:×。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质变的根本标志。(  )
4.遵循适度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防止过犹不及。(  )
答案与解析:×。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答案与解析:×。不同情况下,量变质变对人的影响不同,需要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要防止过犹不及、要积极促成质变发生等等。
命题探究
考向 适度原则
例 [2024·海南模拟预测]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真菌感染的一类药物,大家熟知的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菌素等都是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杀灭和抑制侵入人体内的致病性细菌,使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能使机体恢复健康。但如果不具体分析患者的病情,滥用抗生素,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无药可治。这启示我们(  )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坚持中庸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③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矛盾问题的精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如果滥用抗生素,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无药可治,这启示我们要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也启示我们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①③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是一种无原则的错误的思维方式,②说法错误。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训练1 过犹不及,是指做事情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①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②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
③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状态
④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故①②符合题意。“坚持折中主义”说法错误,故③排除。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故④说法错误。
训练2 “跳起来摘果子”是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院士从事科研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解释说,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让人家摘走了,跳起来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烂在树上。“跳起来摘得着”是一个适当的高标准,而跳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这启示我们要(  )
①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逐步走向思维具体
②善用逆向思维,将其作为正向思维的基础
③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间断性
④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得中”处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②错误。材料中“跳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只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而没有体现间断性,③错误。
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情境探究
情境 2023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天宫”梦圆,铸就中国航天的时代丰碑。
神十五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飞行任务,①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从神十五航天员这一次太空驻留开始,完成基本构型建造的空间站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③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中国航天科技不断攀登,助推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                 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探究: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你对“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的理解。
提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这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神十五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发展的关节点,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圆满结束,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这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素养达成
我国航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统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渐进性中包含着飞跃性,渐进性的每一步进展都走向飞跃性,经过渐进性的积累航天发展才能产生飞跃性;飞跃性中又包含着渐进性,为航天发展新的渐进性开辟道路。
(2)经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创新攻关、接续奋斗,中国航天取得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伟大成就,每一步成功都是渐进性积累从而产生的飞跃性,又为新的渐进性开辟了道路,推动中国航天科技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