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2课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2课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我们神圣的国土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我们神圣的国土》从辽阔疆土到好山好水好风及风土民俗,以不同视角引导学生了解、热爱我们的国土,认识、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国家主权意识。 《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二个主题。教材呈现了《中国地形》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知晓它们的地理分布,以及自己和它们的关系;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阅读角”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知识,激发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三个主题。教材呈现我国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的四幅图,旨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熟悉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特点,探讨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活动园”,观察东北雪乡、水上人家、陕北窑洞这三个地区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通过探讨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环境的差别。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祖国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保护。
课标分析 政治认同: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其产党的光辉历程。法制观念: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较强。学生对于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探讨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环境的差别。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学习困难: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较弱。潜在可能:可通过视频、类比理解得更透彻个体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
学习目标 1.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我国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知道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地理、气候、习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2.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初步建立关注世然遗产的意识。3.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与习俗,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祖国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保护。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了解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环境的差别;认识自然环境与当地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祖国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保护。
课前准备 教学资源包含视频、音频、书籍、工具等: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欣赏诗歌,初步探究 学习内容:1.播放诗歌2、你从这首诗歌中感受到什么?学生活动:幅员辽阔、风景秀美、资源丰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学生活动:1.根据《中国地形》图,找出我们的祖国主要的山脉和河流
2.指出长江流经线路和黄河流经线路。 欣赏诗歌,感悟祖国地大物博。本节课开头让学生在诗歌中加深体会,同时对资源丰富、气候多样产生初步的认知。 问题:部分学生对祖国的自然山脉和河流知之甚少,对自然地理了解不深入。补救:利用《中国地形》图,了解祖国主要的山脉和河流大概位置。
二、交流山脉河流特点 学习内容:1.你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些主要山脉和河流?2.谁能到图中指出长江流经线路和黄河流经线路?3.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或河流?4.思考: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呢?学生活动:介绍山脉河流的特点。 进一步加深对祖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认知,并通过介绍特点生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问题:部分学生对山脉和河流对居住的影响的思考不深入。补救:通过介绍山脉河流的特点,了解国家地理概况。
三、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学习内容:1.出示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同桌说一说这些景区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指名说。2.欣赏九寨沟风光片,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魅力。3.出示阅读角,说说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代表性景区有哪些?4.播放敦煌莫高窟宣传片,感知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5.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景区又有哪些呢?猜一猜。(黄山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BB%84%E5%B1%B1 / 9416" \t "_blank )、泰山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3%B0%E5%B1%B1 / 5447" \t "_blank )、峨眉山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3%A8%E7%9C%89%E5%B1%B1 / 2676" \t "_blank )-乐山大佛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9%90%E5%B1%B1%E5%A4%A7%E4%BD%9B / 142192" \t "_blank )、武夷山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AD%A6%E5%A4%B7%E5%B1%B1 / 917" \t "_blank ))6.小组讨论学生活动:阅读、辨析、观赏、讨论了解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了解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问题:有极少数学生对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缺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支持,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补救:通过阅读角、小组讨论等方式,增进理解。
四、深入探究,掌握特色 学习内容:1、出示《中国地形》图,观察地形特点,说一说中国辽阔的国土有哪几种地形?(平原、高原、丘陵、盆地)2、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这四种地形的相关资料。3、依次出示书中的四幅插图,指名学生结合插图内容介绍不同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人们的生产劳动情况。4、我们所在地区属于什么地形呢?气候特点是怎样的?5、播放所在地区农事生产的视频,说一说所在地区都有哪些农事生产?这些农事生产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学生活动;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地形和气候特点。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四种地形的资料。观看当地农事生产视频,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劳动的影响。 交流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课堂上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不同,对人们生产劳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问题:部分学生对不同地区地形和气候特点很陌生,缺乏自然地理的知识背景。补救:通过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观看当地农事生产照片,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劳动的影响。
五、分组展示,感悟人们的衣食住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学习内容:1.看书中的三幅插图和资料(东北雪乡、水上人家、陕北窑洞),说一说这三个地方人们居住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2.邀请小组向全班做汇报展示,讨论梳理信息,完成板书。(衣 食 住 行;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生活习俗)3.总结过渡: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可是这样的地区差异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请看这个生活片段。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展示,感悟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1.小组交流汇报2.同桌讨论交流 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家乡生活的衣食住行受到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从而更加了解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尊重习俗差异。 问题:由于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地区间有极大的差异。极少数学生对差异背后的联系思考不深入。补救:通过小组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感悟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六、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识记山脉河流 基础型 目标1、3 5分钟
判断对错 巩固型 目标2、3 5分钟
设计旅游公约 拓展型 目标1、2、3 10分钟
板书设计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 世界文化遗产 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地理位置衣食住行 ← 关系密切 → 气候环境 物产资源 生活习俗
教学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教材分析 教材定位二、单元定位三、课时内容定位本单元主题为“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共安排了两课,分别为《我们神圣的国土》《中华民族一家亲》,从辽阔疆土到好山好水好风及风土民俗,以不同视角引导学生了解、热爱我们的国土,认识、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国家主权意识。《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课文牵涉到许多关于祖国方方面面的介绍,其本质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同胞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辽阔的国土》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一个主题。本课通过“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这几个个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我国的国土概况,为整个单元,也为全册教材关于祖国的教学提供了宏观的地理基础。《好山好水好风光》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二个主题。教材呈现了《中国地形》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知晓它们的地理分布,以及自己和它们的关系;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阅读角”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知识,激发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三个主题。教材呈现我国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的四幅图,旨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熟悉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特点,探讨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活动园”,观察东北雪乡、水上人家、陕北窑洞这三个地区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通过探讨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环境的差别。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祖国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的基础上,《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继续编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由祖国大好河山延伸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本课安排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个版块,总体思路为认识各民族--理解民族关系--正确维护民族关系,遵循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从抽象到形象,达成学习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课标要求 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学段目标:1.政治认同: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其产党的光辉历程。2.道德修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3.法制观念: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4.健全人格: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以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5.责任意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
单元目标 1.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初步建立关注世然遗产的意识,树立公共责任意识。2.借助《中国地形》图上了解我国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通过阅读资料、小组分享、老师讲解,知道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地理、气候、习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从而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与习俗,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3.通过回答问题、分析图表、班级分享等,能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并说出民族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从而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4.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古今事例,明白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发展经济,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知道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地理、气候、习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从而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与习俗。教学难点: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知道我国山河壮美,是一个世界自然众多的国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初步建立关注世然遗产的意识,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在调查和了解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古今事例,明白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发展经济,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我们的国土 1.观察世界地图和中国疆域图,用喜欢的方式说说你对祖国的了解。2.观看台湾视频,走进宝岛,交流你对台湾的认识和看法。3.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美丽风光和民风民俗。
我们的山水风光 1.欣赏诗歌,交流我国山脉河流特点。2欣赏九寨沟风光图,交流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3.分析中国地形图,小组合作交流人们的生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生产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了解的民族情况。2.阅读资料,分析文化交融事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小组内分享文化交流交融的其他事例。
我们的民族大家庭 1.开展班内少数民族展示会,向同学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节日。2.阅读分析资料,分享国家扶贫少数民族的政策及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1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1课时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侵犯。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2课时 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了解祖国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通过观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体会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不同地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事务和现象,能够尊重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
3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 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作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 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知道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总任务
我们了解并热爱我们的国土,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本月我们将举行“我眼中的祖国,我心中的家园”主题演讲活动,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中华大家庭的组成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了解等汇报你的演讲,班级内进行演讲评比。
课时总任务
本月我们将举行“我眼中的祖国,我心中的家园”主题演讲活动,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中华大家庭的组成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汇报你的演讲,班级内进行演讲评比。
任务四:中华民族一家亲2
1.开展班内少数民族展示会,向同学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节日。
2.阅读分析资料,分享国家扶贫少数民族的政策及意义。
任务三:中华民族一家亲1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了解的民族情况。
2.阅读资料,分析文化交融事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小组内分享文化交流交融的其他事例。
任务二:我们神圣的国土2
1.欣赏诗歌,交流我国山脉河流特点。
2欣赏九寨沟风光图,交流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
3.分析中国地形图,小组合作交流人们的生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任务一:我们神圣的国土1
1.观察世界地图和中国疆域图,用喜欢的方式说说你对祖国的了解。
2.观看台湾视频,走进宝岛,交流你对台湾的认识和看法。
3.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美丽风光和民风民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