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聚焦人物知精神 品读学用促发展
——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为例
案例背景
《藤野先生》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的课
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是对
过往生活的记录,有助于学生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生活体验。本文记叙了鲁迅与藤
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过程和原因,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记叙表
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
生生的敬重与怀念之情,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和爱国心。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2.品味文章含义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理解师生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2.品味文章含义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理解师生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成长,恩师可贵,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就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细读语句,品析形象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结识的一位医学教授,1926年,已是中年的鲁迅回忆起这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屏显)
这里 “伟大”和“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的评价,不是矛盾吗?一个普通教授,两年师生情谊,自离开日本就再没有联系,也末再见面,而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了,鲁迅用“伟大”来赞美老师,为什么呢?
提问:写人离不开事件,文中写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选择你最有感片段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认为藤野先生 “伟大”在哪里,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课堂交流,学生有感情朗读片段,师生共同细读并点评。
例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
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语言点:“每一星期”(频率高);“从头到末”(范围广);“许多”(数量多);“添改”“增加”“订正”(方法多,关注全面)“—直继续”(时间长)
追问1:“添”了什么?“改”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如此细致地叙述“添”“改”的内容?
明确:“添”的是医学知识,这是一个医学教授的本职工作;“改”的是文法、语法的错误,这是超越医学教授本职工作的,是格外的关爱。学生从前后内容的严谨对应,发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位认真负责、关爱弱国学生的老师。
例2:“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语言点:“陈述错误肯定事实”“给予安慰一一委婉批评”“指出错误一一提出要求”(循循诱导);“要全照着”(对学术要求严格,讲原则。)
追问2:“自然”中的破折号有什么特殊作用?
明确:语意的转换,说明老师评价时能设身处地从学生视角考虑问题,有同理心。
学生从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的细节,看到了一位循循善诱,工作一丝不苟的老师。
例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恼你;不肯解剖尸体: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语言点:“又”(频率高);(热情);“很担心”“怕你”“很高兴地”“极有抑扬的声调”(程度深);“现在总算”长)。
追问3:“很敬重鬼”一句中的“敬重” 有“恭敬、尊重”之意。这“很敬重”的对象是谁?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藤野先生很敬重的对象既是“我” ,更是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
学生从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实习的细节,认为他是一位充满热情,真诚关心和尊重学生的老师。
例4:““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语言点:“听说”“问我”“看一看”(求实);“叹息”(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而遗憾)
追问4:“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句,膝野先生在问谁?
明确:是自言自语,是问自己,是对不能亲见裹脚的遗憾。
学生从藤野先生关心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看到一位有求实精神的老师。
小结:作者选择典型事例,用具体的细节写藤野先生,让我们从细节中认识了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
(三)深入理解.丰富体验
1.提问:“第二三天便还我”中的“便”可以换为“才”吗?
明确:不能,“便”指的是时间的短促,动作的迅速,令人意想不到,与后面的 “一惊”
相呼应;而“才”则表示时间较长,且与“二三天”不相吻合,表达的是责怪,与行文情感基调不符合。
2.提问:“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可以说成“原来我的讲义已经用红笔添改过了” 吗
明确:“原来我的讲义已经用红笔添改过了” 去掉了“从头到末”和“都”这样的修饰语与限制词,大体意思好像没变,但原文所要表达的是藤野先生为 “我”添改讲义的全面和完整,失去了这些特点先生的行为就与其他一般意义上的先生没有多少区别,也就难以令“我”“很吃了一惊”,更不会“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3.提问:在叙述这件事时,作者写到了先生与自己的简短对话,对话的意思可以压缩为“有一天,他要我把听课时抄的讲义给他看”。如果就这样写,好不好?
明确:不好。用对话更能写出人物的独特形象。通过对话,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又可以让我们感知到当时的氛围。
4.提问:从前后文看,这里的对话可以加上一些修饰性语句,请你试试看,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和蔼地)问。
明确:后文有“向我和蔼的说道”,可见先生对“我”一向是和蔼“可以抄一点。”(我有点志忑不安,我小声地回答。
明确:“可以抄一点”言下之意是,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有的能“抄”,有的不能“抄”,总之“抄”得不多。先生突然问起,不免有点志忑不安,不知先生会怎样对“我”。
“拿来我看!”(他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明确:这与先生一贯对“我”的态度有关,从前文中他介绍自己时“有几个人笑起来”,而他竟没有生气,可以看出他对学生一直是非常温和的。
老师亲切和蔼的询问,展示老师对 “我”的关心;“我”小声地回答,体现一个弱国留学生的不安;他很高兴地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说明他为学生可以抄下讲义而有期待。
(四)知人论世.悟读人格
藤野先生添改讲义、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把平凡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这样的老师不伟大吗?他的严谨认真影响了鲁迅一生的工作态度。
读到现在,会把工作做到极致的 “伟大”教师清晰地站在我们面前。关于“伟大”我们可能觉得够了,但鲁迅先生没有止笔。
追问1:默读第24-第31自然段,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带给鲁迅
怎样的情感刺激?这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死中国人的命运了。
语言点:“ 是弱国,所以 …当然是… …”本无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这种因偏见做出的武断结论,是侮辱人格的,是弱国国民备受歧视的悲哀。
②“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语言点:“何尝”“不”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他们”无一例外幸灾乐祸,是一群麻木的中国人,是弱国民族的悲哀。
追问2:这两件事,不但告诉我们促成鲁迅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反村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藤野先生“伟大”的理由:
“一个曾经 的鲁迅,在一个 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 的藤野先生。”
小结:如果说,刚读到 “伟大”,我们内心是疑惑的,而在细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事件后,再结合事件的社会背景,“伟大”变得立体、丰富起来。
(五)布置作业,读写融合
请结合典型事件和人物品格,完成“藤野先生馆”陈列表。
典型事件 人物品格 对应陈列物
初见 不拘小节 藤野先生领结歪斜的课本插图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有红笔添改痕迹的讲义
纠正解剖图 治学严谨 一幅正确的解剖图,一幅血管被移动过的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真挚诚恳 实验器材,正在做实验的鲁迅画像
匿名信事件 正直无私 匿名信,写着“请全数到会请勿漏为要”的黑板
...... ...... ......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要求严格 关心学生,尊重不同文化
关心实习 严谨求实
了解裹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