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3课《网上学习: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一、单选题1.(2023六上·太原期末)李博士带着亮亮来到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开启了对生命的探索之旅。亮亮刚一下车,就被地质博物馆门前巨大的恐龙(如下图1所示)所吸引,与该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是图2中的( )。A.A B.B C.C2.(2023六上·恩阳期中)恐龙生活在距今( )年前。A.3万亿 B.1.5亿 C.6500亿 D.65003.(2023六上·浑源月考)( )头上有三只角。A.霸王龙 B.剑龙 C.三角龙4.(2023六上·溧阳月考)科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的顺序是( )A.1234 B.2413 C.32145.(2023六上·榕城期末)根据霸王龙粗壮的后肢化石可以推测( )。A.霸王龙擅长奔跑 B.霸王龙是食肉动物 C.霸王龙是食草动物6.(2023六上·郯城月考)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下列推测不可能的是( )。A.小行星撞击地球 B.气候变迁 C.人类乱捕滥猎7.(2023六上·岳池期末)对于恐龙化石的修整,古生物学家在室外的工作是( )。A.复原恐龙 B.把化石还原成骨架C.除去化石上的沙土 D.仔细清理恐龙化石二、判断题8.(2024六上·武胜期末)所有恐龙的形态都是一样的。 ( )9.(2023六上·陵城期中)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恐龙化石来了解恐龙。( )10.(2023六上·浑源月考)马门溪龙有着长长的颈部。( )11.(2023六上·凤城期末)恐龙的主要繁殖方式是胎生。( )12.(2023六上·溧阳月考)恐龙都是肉食性动物。( )13.(2023六上·嘉祥月考)恐龙化石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恐龙。( )14.(2022六上·灌云期中)霸王龙是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 )三、填空题15.(2023六上·凤城期末)【食草、食肉、二足、四足】 恐龙的牙齿尖锐锋利, 恐龙的牙齿平齐;如果一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基本呈两条直线、足迹密集,可以判断这种恐龙是 行走。16.(2023六上·岳池期末)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的恐龙为 恐龙;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的恐龙为 恐龙。17.(2022六上·雁江期末)头骨化石具有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是 恐龙的特征。四、综合题18.(2024六上·晋中期末)观察恐龙头骨化石(如下图),用笔圈出来哪个是食肉恐龙。理由是: 。五、简答题19.(2023六上·凤城期末)A.霸王龙B.三角龙C.巨齿龙D.剑龙E.马门溪龙恐龙小知识: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是 ;迄今所有动物中脖子最长的恐龙是 ;背部有菱形大骨板的恐龙是 ;晚白垩纪最大的恐龙是 。六、连线题20.(2023六上·溧阳月考)连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的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与图中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是图2中的A。故选A。2.【答案】B【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故选B。3.【答案】C【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的形态差异较大,头上有三只角的恐龙被称为三角龙。三角龙是植食性恐龙,体型较大,头部有三只大角两只角长在眼睛的上方,一只角长在鼻子上方,是恐龙家族中的一员。三角龙的头骨很大,是整个身体的1/8,头部前端有一个巨大的鼻骨,形成一个尖头,在鼻骨的上面有两只长角,每只角长40厘米,横截面呈扁平状,顶端有一条长30厘米的角,角的顶端有一条缝隙,可能有肌肉附着在上面,使角可以前后移动。三角龙的吻部很短,上颚有6排又尖又锋利的牙齿,臼齿很发达,咬碎植物时又快又准。三角龙的身体呈宽厚的卵形,前肢短,后肢长,底部有两条很粗的尾椎骨,尾巴很重,可以当作打斗时的武器。故选C。4.【答案】B【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科学家在发现了恐龙化石之后,要先将其表面的泥土除去,保持化石表面的整洁,然后包装好化石,以免运输过程损坏,然后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根据化石还原出恐龙的骨架,最后化石被还原成一具完整的恐龙。故选B。5.【答案】A【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 霸王龙有一个粗壮的身体和强有力的后腿,可以推测出它善于奔跑。6.【答案】C【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地球上曾经居住着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5000万年之久。距今约7000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上的 “新主”。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灭绝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或气候变迁,不可能是人类乱捕滥猎,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人类存在。7.【答案】C【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发现恐龙化石时,需要除去化石上的沙土,然后将恐龙化石转移至室内在进行修整。8.【答案】错误【知识点】化石;恐龙【解析】【分析】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的恐龙为食草恐龙;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的恐龙为食肉恐龙。并不是所有恐龙的形态都是一样的。9.【答案】正确【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恐龙化石来了解恐龙。10.【答案】正确【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马门溪龙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 相对较少。题目说法正确。11.【答案】错误【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恐龙也是卵生动物,繁殖方式是卵生。12.【答案】错误【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题目说法错误。13.【答案】正确【知识点】化石;恐龙【解析】【分析】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恐龙化石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恐龙。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14.【答案】错误【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巨齿龙是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5.【答案】食肉;食草;四足【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环境,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等。食肉恐龙的牙齿尖锐锋利,恐龙的牙齿平齐;如果一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基本呈两条直线、足迹密集,可以判断这种恐龙是四足行走。16.【答案】食草;食肉【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考查恐龙的分类,可以根据牙齿的形状进行分类,分为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17.【答案】食肉【知识点】化石;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的恐龙为食草恐龙;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的恐龙为食肉恐龙。18.【答案】、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下边的化石是食肉恐龙,因为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19.【答案】C;E;D;A【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是巨齿龙;迄今所有动物中脖子最长的恐龙是马门溪龙;背部有菱形大骨板的恐龙是剑龙;晚白垩纪最大的恐龙是霸王龙。20.【答案】【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1 / 1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3课《网上学习: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一、单选题1.(2023六上·太原期末)李博士带着亮亮来到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开启了对生命的探索之旅。亮亮刚一下车,就被地质博物馆门前巨大的恐龙(如下图1所示)所吸引,与该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是图2中的( )。A.A B.B C.C【答案】A【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的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与图中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是图2中的A。故选A。2.(2023六上·恩阳期中)恐龙生活在距今( )年前。A.3万亿 B.1.5亿 C.6500亿 D.6500【答案】B【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故选B。3.(2023六上·浑源月考)( )头上有三只角。A.霸王龙 B.剑龙 C.三角龙【答案】C【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的形态差异较大,头上有三只角的恐龙被称为三角龙。三角龙是植食性恐龙,体型较大,头部有三只大角两只角长在眼睛的上方,一只角长在鼻子上方,是恐龙家族中的一员。三角龙的头骨很大,是整个身体的1/8,头部前端有一个巨大的鼻骨,形成一个尖头,在鼻骨的上面有两只长角,每只角长40厘米,横截面呈扁平状,顶端有一条长30厘米的角,角的顶端有一条缝隙,可能有肌肉附着在上面,使角可以前后移动。三角龙的吻部很短,上颚有6排又尖又锋利的牙齿,臼齿很发达,咬碎植物时又快又准。三角龙的身体呈宽厚的卵形,前肢短,后肢长,底部有两条很粗的尾椎骨,尾巴很重,可以当作打斗时的武器。故选C。4.(2023六上·溧阳月考)科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的顺序是( )A.1234 B.2413 C.3214【答案】B【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科学家在发现了恐龙化石之后,要先将其表面的泥土除去,保持化石表面的整洁,然后包装好化石,以免运输过程损坏,然后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根据化石还原出恐龙的骨架,最后化石被还原成一具完整的恐龙。故选B。5.(2023六上·榕城期末)根据霸王龙粗壮的后肢化石可以推测( )。A.霸王龙擅长奔跑 B.霸王龙是食肉动物 C.霸王龙是食草动物【答案】A【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 霸王龙有一个粗壮的身体和强有力的后腿,可以推测出它善于奔跑。6.(2023六上·郯城月考)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下列推测不可能的是( )。A.小行星撞击地球 B.气候变迁 C.人类乱捕滥猎【答案】C【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地球上曾经居住着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5000万年之久。距今约7000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上的 “新主”。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灭绝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或气候变迁,不可能是人类乱捕滥猎,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人类存在。7.(2023六上·岳池期末)对于恐龙化石的修整,古生物学家在室外的工作是( )。A.复原恐龙 B.把化石还原成骨架C.除去化石上的沙土 D.仔细清理恐龙化石【答案】C【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发现恐龙化石时,需要除去化石上的沙土,然后将恐龙化石转移至室内在进行修整。二、判断题8.(2024六上·武胜期末)所有恐龙的形态都是一样的。 ( )【答案】错误【知识点】化石;恐龙【解析】【分析】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的恐龙为食草恐龙;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的恐龙为食肉恐龙。并不是所有恐龙的形态都是一样的。9.(2023六上·陵城期中)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恐龙化石来了解恐龙。( )【答案】正确【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恐龙化石来了解恐龙。10.(2023六上·浑源月考)马门溪龙有着长长的颈部。( )【答案】正确【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马门溪龙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 相对较少。题目说法正确。11.(2023六上·凤城期末)恐龙的主要繁殖方式是胎生。( )【答案】错误【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恐龙也是卵生动物,繁殖方式是卵生。12.(2023六上·溧阳月考)恐龙都是肉食性动物。( )【答案】错误【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题目说法错误。13.(2023六上·嘉祥月考)恐龙化石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恐龙。( )【答案】正确【知识点】化石;恐龙【解析】【分析】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恐龙化石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恐龙。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14.(2022六上·灌云期中)霸王龙是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 )【答案】错误【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巨齿龙是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所以题目说法错误。三、填空题15.(2023六上·凤城期末)【食草、食肉、二足、四足】 恐龙的牙齿尖锐锋利, 恐龙的牙齿平齐;如果一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基本呈两条直线、足迹密集,可以判断这种恐龙是 行走。【答案】食肉;食草;四足【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环境,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等。食肉恐龙的牙齿尖锐锋利,恐龙的牙齿平齐;如果一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基本呈两条直线、足迹密集,可以判断这种恐龙是四足行走。16.(2023六上·岳池期末)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的恐龙为 恐龙;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的恐龙为 恐龙。【答案】食草;食肉【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考查恐龙的分类,可以根据牙齿的形状进行分类,分为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17.(2022六上·雁江期末)头骨化石具有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是 恐龙的特征。【答案】食肉【知识点】化石;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的恐龙为食草恐龙;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的恐龙为食肉恐龙。四、综合题18.(2024六上·晋中期末)观察恐龙头骨化石(如下图),用笔圈出来哪个是食肉恐龙。理由是: 。【答案】、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下边的化石是食肉恐龙,因为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五、简答题19.(2023六上·凤城期末)A.霸王龙B.三角龙C.巨齿龙D.剑龙E.马门溪龙恐龙小知识: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是 ;迄今所有动物中脖子最长的恐龙是 ;背部有菱形大骨板的恐龙是 ;晚白垩纪最大的恐龙是 。【答案】C;E;D;A【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是巨齿龙;迄今所有动物中脖子最长的恐龙是马门溪龙;背部有菱形大骨板的恐龙是剑龙;晚白垩纪最大的恐龙是霸王龙。六、连线题20.(2023六上·溧阳月考)连线【答案】【知识点】恐龙【解析】【分析】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3课《网上学习: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版).docx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3课《网上学习: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