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核心突破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核心突破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核心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考点精析
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
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探索尝试 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历史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因);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内因);③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外因)
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领导力量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胜利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理论结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知识拓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主要体现
①领导权新——由无产阶级领导;②革命前途新——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新——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跨模块:必修3第一课中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知识]
从国家性质看(结束过去)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革命任务看(成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从世界角度看(影响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易错清零
1.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究
考向1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例 1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向2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例 2[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29岁的陈望道首次完成。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回忆:“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中就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当时(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④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训练 [2024·高三入学考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是一次“逆天改命”:逆的是西方列强的天,改的是中华民族的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在20世纪发出的最强音。由此可见(  )
①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变了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考点精析
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
主要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总路线、总任务
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胜利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重大意义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方向引领(中共八大)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伟大成就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发展等均取得显著发展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意义
一个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个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一个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易错清零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结束。(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究
考向1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例 1 [2023·浙江1月选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训练1 综合下面资料信息可知,经过“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这里。”发表于1956的歌曲《小燕子》,也唱出了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我国逐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转变
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考向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例 2[2022·辽宁高考]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训练2 [2024·高三课前预习]电视剧《奔腾年代》讲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新中国第一代机车工作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主研发升级电力机车核心技术的故事。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许多工业企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发生改变。这说明(  )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核心考点一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答案与解析:×。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3.答案与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4.答案与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说法错误。辛亥革命不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④说法错误。
答案:C
例2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中国部分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而不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①说法错误。《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对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意义,他们从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②④说法正确。《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说明中国先进分子开始了解并试图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在中国焕发强大生命力,③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训练 解析:材料中指出的时间段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①观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指出新中国的成立“逆的是西方列强的天,改的是中华民族的命”,这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变了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④观点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而材料强调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③观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核心考点二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答案与解析:×。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答案与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答案与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排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排除。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也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③④正确。
答案:D
训练1 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而图示显示的是我国三大改造,①排除。三大改造时我国正处于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尚未快速发展,④错误。
答案:C
例2 解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等,并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③不是设问原因,排除。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答案:B
训练2 解析: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还没有“强起来”,且2020年我国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①错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题干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②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我国取得重大成就,这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③④正确。
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